原创 谣言粉碎机:铺天盖地的历史冷知识,竟然全是假的!
迪丽瓦拉
2025-07-14 15:04:34
0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每个人都从观众变成了互联网的参与者,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靠“吸睛”博眼球的流量时代。

一切为了流量 耶!

说起“流量为王”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是时下最火爆的词。而“流量”的主旨就是标题夺人眼球,内容要具有争议性,不论评论是正面还是负面,只要有人看就行,就像现在网上有名的“懂球家”董路就深谙此道。

正是这个“流量”把整个互联网博主都调动起来了(当然也包括我),所有人都把小学时候的语文课本翻了出来,看看同样一件事,怎么说能把最多的人吸引过来。

要是真的有内容还好,就怕有些博主为了流量开始胡编乱造,于是各种顶着“冷知识”头衔虚假谣言层出不穷,下面就给大家讲讲其中的几个典型案例。

偷换概念型“冷知识”——秦始皇统一天下,却遗漏了卫国

这个类型的“冷知识”就是偷换概念,将一个原本正常的事情换一个博人眼球的说法,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秦始皇一统天下,却遗留了一个国家没有征服,就是卫国”。

不仅将事实呈现在读者面前,还煞有介事的分析原因,有说是因为商鞅是卫国人,为了感激商鞅的,还有说吕不韦是卫国人,而秦始皇实际是吕不韦的儿子,所以就没灭他爹的祖国。

卫国

说实话分析的确实头头是道,但实际上秦始皇确实没灭卫国,倒不是因为上面分析的原因,而是在秦国之前另一个也叫魏国的国家灭了卫国。

在公元前252年,魏国杀了当时的卫国国君,令立卫元君为国君,而这位卫元君虽然也是卫国王室,但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当时魏国的女婿,所以卫国就成了魏国的附庸了,卫国也就失去了主权基本和灭国一样了。

秦王扫六合

十多年后秦国击败魏国,将卫国故地濮阳收入囊中,又封卫君角为新的卫君并把他迁到野王(今河南沁阳),这时的卫国就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从上面就可以看出卫国国君在魏国控制时期,就已经自降身份了,从“公”变成了“君”,而后来周被秦所灭,秦又重新封的卫国君,所以说在秦灭六国时,卫国早已经是名存实亡的秦国属国了,这不是秦始皇没有灭了卫国,而是卫国早就被秦国拿下了。

胡编乱造型“冷知识”——历史真实穿越,东晋军大战清朝常胜军

这一类“冷知识”最为可恶,直接就是胡编乱造的瞎掰一通,而且内容是玄之又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东晋军遭遇清朝常胜军的穿越之战”。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时也是惊爆了眼球,这故事讲的是东晋淝水之战时有个叫王蓬的将军带着一支军队迷路了,夜晚遭遇到了一支神秘军队袭击,军队疑似用的是火枪,而且还都是高鼻深目的胡人,旗号“常胜军”,双方激战一场,然后东晋军获胜。

淝水之战

而后世清朝时也有一段神秘记载,说是清朝时为了抗击太平天国,组建了一支由外国雇佣军组成的“常胜军”,1864年的时候,这支常胜军也遭遇了一支神秘军队的袭击,而且遇袭的地方就是当年王蓬遇到常胜军的地方。

怎么样听着就很吸引人吧,而且原文还写有很多古代书籍都有记录,有理有据一下子就让许多人信以为真了,但是你仔细一查原文里所谓的《建康杂记》《六朝遗事》《天平战纪》等古籍,要么是瞎编的书名,要么就是压根没有就这事。

常胜军

再结合原文内容一看人物、地名等全是杜撰的,而常胜军确实是有,但主要活动地点在上海江苏一带,根本就没去过文章里说的地方,所以说这就是一篇彻头彻尾编造的故事。

移花接木型“冷知识”——《悯农》作者李绅一顿饭吃三百只鸡的舌头

这个类型的“冷知识”就稍微靠谱一点,内容中基本都有相关记录,但是往往为了吸引流量,就会把内容人物改成一些有名的“大咖”身上,增加一些话题性,典型的就是“鸡舌狂魔”李绅了。

说起李绅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但说起他的代表作《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不是一下子就恍然大悟,原来是他啊!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是个极为生活极为豪奢的人,说他爱吃鸡舌头,一顿饭就要吃三百只鸡的舌头,后院中宰杀的鸡堆积如山。这个冷知识你是不是肯定看过,那么这是真的吗?

其实这个故事半真半假,首先李绅生活豪奢是肯定的,“司空见惯”这个成语就是刘禹锡说李绅对于饮酒歌姬这些事都习惯了(当时李绅官职是司空),可见其生活奢华。

李绅

其实从当时唐朝的社会风气以及李绅的官职来看,生活奢侈一些也算正常,但是鸡舌的事确实没有,翻遍历史也没有找到李绅吃鸡舌的记载,而且一天三百只鸡一年就是一万多只鸡,当时的生产力不见得能供应得上啊。

那么鸡舌的典故因何而来呢?翻遍历史只有野史中有宋代宰相吕蒙正喝鸡舌汤的记录,内容和李绅的大同小异,估计是因为李绅是《悯农》的作者,把这个故事放到他身上,才会更吸引眼球吧。

捕风捉影型“冷知识”——宋体字的发明者是大奸臣秦桧

这一类的“冷知识”就比较有趣了,只要任何人和事稍有关联,他们会强行将两者写到一起,靠着人和事之间的巨大反差,来博取关注,譬如这一篇“宋体字的创造者是大奸臣秦桧”。

这个故事是说的是大奸臣秦桧虽然人品不行,但是书法造诣却是极高,他的书法被称为“秦体”,而且他的“秦体”书法横平竖、方方正正直非常适合印刷,所以成了当时印刷业的通用字体。

秦桧

但后来因为宋宁宗继位后为岳飞平反,所以朝中群臣马上掉转火力开始上书秦桧的各种罪状,但当时秦桧已经死了,于是群臣就请求制止全国人再运用秦体字。

这下子就把印刷业给难住了,毕竟这样一来原来的雕版、字块就都用不了了,于是当时的官印局承办毕功,就是毕昇的后代,向皇帝进言陈述厉害,最终才没有取消秦体字,但名字改成了“宋体”。

宋刻体

这个故事说的到时有模有样,历史上秦桧的书法确实不错,现存他的《别纸勤恳帖》拓本来看笔法温和大度,确实有大家风范,但是和后来的宋体字根本也不挨边啊。

其实宋体字形成于明代,是明代出版界的雕刻工匠们对宋刻本翻刻时,为了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就只刻出“肤廓字样”,最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印刷字体,就是今天的宋体字了,别说和秦桧就是和宋朝关系都不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俄... 一个国家的崛起,理论上并不是一件难以实现的事情。然而,要真正实现崛起,必须具备多种条件,其中尤为重要...
原创 此... 这本笔记本外表看似普通,毫不起眼,泛黄的页面和朴素的封面给人一种久远的历史感。然而,当它被打开,里面...
原创 2... 人类历史的演进,实际上是一部从无知到理性、从封闭到开放的逐步发展史。我们可以看作是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
原创 建... 1928年4月,龙江书院,这一天注定载入史册,成为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朱德得知消息后赶来,毛泽东也不顾...
邓淏月:四川古籍普查工作有感 2023年5月16日,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城市还在沉睡,我们普查小分队已驱车驶向邛崃。车轮碾过寂静的街...
原创 老... 1938年5月,日军攻占徐州,迅速展开进攻,目标直指中原腹地,开封和郑州岌岌可危。日军计划通过占领郑...
原创 国... 1984年,北京隆重举办了黄埔军校成立六十周年的纪念活动。开国上将陈再道亲自出席了此次盛会。令众人颇...
原创 抗... 漆黑的长江之夜,寒风刺骨,江水如同冰冷的刀锋。在这片茫茫的黑暗中,一群年轻的海军布雷队员正在默默地完...
原创 李... 历史总是充满了巧妙的联结,往往让人意想不到。在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着我们未曾察觉的深厚联...
原创 关... 对日本历史略有了解的朋友们应该知道,统一日本的伟人丰臣秀吉虽然在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他并不是...
原创 关... 如果说在三国时期,蜀汉集团中谁的死最让人感到“冤枉”,那无疑非刘封莫属了。 这位从少年时期就被过继...
阿里离职员工的万字长文,说透大... 雷老师:组织的自我革命,是极难的!即使是马云老师,也改变不了!否则,历史也就没有朝代更迭了,还是引用...
原创 韩... 1355年,安徽亳州,红巾军把韩林儿推上了“大宋”皇帝的宝座。 他背着“宋徽宗九世孙”的名头,扛起了...
战国七雄中,各国都有什么精锐军... 战国,一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的时代。在这片华夏大地上,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纷争不断。为了在...
原创 前... 上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全球局势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变革。曾经的超级大国不复存在,原本铁板一块的...
关羽的土山被围,算投降吗?为什... 在三国时期,讲究的就是一个忠义,前些日子我给大家讲了三国义士臧洪的故事,大家可能不太了解这个人,我简...
原创 蒋... 本文内容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明确的参考文献和截图,请注意查阅。 蒋介石败逃台湾...
原创 日... 人类的起源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议题,关于日本人祖先的故事,其中最具影响力的版本便是关于徐福的传...
滁州“小众宝藏人物”,被《三国... — 这是滁州市图书馆陪伴你的第3130天 — 滁 州 小 众 宝 藏 人 物 被《三国演义》耽...
原创 被... 翻开近代中国抗争史,太平天国运动如惊雷般炸响在历史长卷之上,洪秀全、天京、圣库制度等符号早已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