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康熙王朝的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其实唱的不是康熙,而是郑成功
迪丽瓦拉
2025-07-14 16:02:29
0

2001年,一部《康熙王朝》走入人们的视线,距今已有19年。看过该剧的人们或许已经模糊了剧情,但是绝对不会忘记那首铿锵有力的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那一声声高歌仿佛是对命运不甘的嘶吼,让人愈发敬佩起这位康熙大帝。

可是你知道吗?康熙在位61年,乃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更是开辟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康雍乾盛世。实在不符合"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中壮志未酬的悲剧情感。细细探究起来,这首歌更像是写给民族英雄郑成功,并非写给康熙的。

巨大利益之下,"海禁政策"形同虚设,盛行

郑成功,中学历史课本中在南明末年击退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历史上的郑成功,并非只是一个普通的将领,他的背后依靠的是海商中的龙头老大"郑氏家族"。

郑氏家族发家于素来以"海禁"著称的明朝,是活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海商"。当然,在禁止海上贸易的朝廷看来,郑氏家族不是海商,而是海贼。

彼时世界正处于大航海时代,荷兰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伟大航路,将印尼的香料群岛当作了自家的后花园。香料养肥了荷兰这个不足河南省面积1/4大的"弹丸之地",打出了"海上马车夫"的称号,奠定了荷兰海上霸主的地位。

仅仅凭借香料,便让荷兰如此富裕,更何况中国的茶叶、瓷器与丝绸,具让荷兰渴望无比。荷兰商人开出很高的价钱收购这些"中国特产",在巨大的利润之下,即便明朝有海禁政策,浙江、福建一带的海商活动从未停止。

郑氏集团就是众多海商之一,与日本、荷兰交易往来密切,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就是正儿八经的日本人。而后,郑氏集团做到了龙头老大的地位,可谓是东南沿海一霸。

郑家在海边叱咤风云,赚得盆满钵满。大明朝却并没有做出相应的整治措施,这盖因为当时的明朝已经自顾不暇。此时崇祯当政,明朝内有农民起义,社会动荡不安;外有清军吞并蒙古,像一头猛兽一样趴在大明的脊梁上,虎视眈眈。

终于,农民军最先取得了胜利,李自成攻破北京城,逼着崇祯自缢,建立了"大顺"政权。紧接着,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宣告着明朝的覆灭。明朝残余政权大多逃亡南方,以南京为都城建立了"南明"。谁知南明还没有南宋坚持的久,仅仅18年便覆灭了。

虽是"海贼",但有一颗忠君爱国之心

偏安一隅的郑氏集团目睹了大明的种种动荡,抛去郑氏集团种种违禁的海上贸易活动。郑成功生于明朝,长于明朝,有一腔忠君爱国之心,见到国家动荡,他毅然地站了出来。

郑成功打着大明的旗号,在福建沿海一带抵御清军,一度攻入过南京。只是愈进行胶着,郑成功愈是看清,大明气数已尽,清军的大势不可阻挡,负隅顽抗已经没有意义。

一腔抱负无处施展,郑成功万分不甘心的撤军。回到福建一带时,遥望着台湾海峡,郑成功突然想到,台湾此时还是荷兰的殖民地。他更加气愤,祖国被内外分割,他的愤懑之情满溢胸内。

清军势大无可奈何,小小的荷兰竟也如此嚣张。思及此,郑成功便发动了收复台湾的战争。他带着山河破碎的国仇家恨,一路势如破竹,成功收复了台湾,郑成功凭此永垂青史。

彼时,只有台湾这一座孤岛属于大明,成为了大明最后的"火种"。被视为"海贼"的郑氏集团,也成为了大明最后的希望。

康熙抢了郑成功的歌,也剥夺了郑氏集团的政权

纵观郑成功的抵抗清军、收复台湾的历程。他一生征战,相较于康熙一生中寥寥三次亲征,似乎更加符合《向天再借五百年》中所唱的:"做人一地肝胆,做人何惧艰险,豪情不变,年复一年。"

豪情一词更适合来形容游侠,放在帝王身上有些违和,特别是长于深宫的康熙。但是放在长于海浪中的郑成功的身上,便会合适许多。大风大浪没有浇灭他胸中的豪情万丈,不然他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抵抗清军、去驱逐荷兰。这正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而郑成功少年无忧,成年后肩负大业,打着大明的旗号讨伐清军,期待能够复兴大明,不正是歌词中所说的"做人有苦有甜,善恶分开两边,都为梦中的明天"吗?

唱到副歌部分:"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时,细究起来,这每一句歌词都像为郑成功"量身定做"。

以一个大明子民的视角来看,满清骑兵入关,一路南下击破南京城,可不正是铁蹄铮铮,踏遍了大明的万里河山吗?这显然与出身异族,以侵略者身份入关的康熙无关。

再者,清朝的都城是北京城,虽说经济上属于沿海地区,但是地理上并不属于沿海地区,康熙又从何"站在风口浪尖"处?相反,郑成功长于海上,倒是常常可以得见何为"风口浪尖"。

而后便是"日月旋转"这四个字,"日、月",恰好组成了一个"明"字。如果这还不足以证明这是大明的"明"的话,不妨来看一下郑成功以光复大明的口号抵抗清军时的旗帜。旗帜乃是一面"日月旗",其上月亮围绕在太阳周身,挥舞旗帜时,可不正是"日月旋转"吗?

此外,郑成功在厦门的据点叫做思明,如果说一件事可以说是巧合,那么件件事都与"明"字有关时,就必然不是巧合了。

最为关键的在于这首歌的名字——《向天再借五百年》,这需要结合郑成功的结局来看。他收复台湾后,没能看见"梦中的明天",不足5个月便急病去世,年仅39岁,可谓是英才早逝。因此歌词中多次呐喊的"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十分符合一位壮志未酬的悲剧英雄。

其实据坊间传言,这首歌最初是给《大英雄郑成功》量身定制的。不过由于种种特殊原因,这部饱含爱国主义情怀的电视剧迟迟未能上映,这首歌自然也搁置许多,最后才被同时期的《康熙王朝》剧组要走。

而后《康熙王朝》大火,让本属于郑成功的歌,彻底地落在了康熙头上。最为讽刺的是,在郑成功死后,郑氏集团势力早已不如从前,很快便被康熙亲手拿下,让清朝的领土逐渐走向完整。清朝也在康熙的治理之下,愈加繁荣昌盛。

数百年之后,更多的人会记得那个"康熙大帝",而少有人会主动想起郑成功。只有史实,记载着郑成功曾经为大明做出的最后努力,记载着他英年早逝之后,"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的悲凉心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段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文字量也尽量保持接近原文。 --- ...
原创 仁... “仁寿宫之变”看似是一场隋炀帝杨广为了迅速上位而在宫廷内发动的权力斗争。然而,这场变动背后,其实隐藏...
原创 毛... 毛主席是一位睿智、博学的伟人,他不仅为国家付出了巨大的贡献,还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宽广的胸怀待人。然而,...
为什么关羽打个樊城,降个于禁,... 赤壁之战后,刘备、曹操、孙权三方集团更加复杂化,不能完全以关羽单方面攻打樊城来看待这件事,而是要基于...
原创 他... 陈布雷是民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关键历史时刻担任记者,深知时局与社...
“中国明代金器特展”在德国哥达... 中新网柏林6月22日电 当地时间21日,“中国明代金器特展”在德国哥达公爵博物馆开幕。 图为开幕式...
原创 秦... 秦大士:背负先祖骂名的状元郎与家族气节的重塑之路 一、秦桧家族的荣辱兴衰:从朝堂权臣到历史罪臣 绍...
原创 升... 暑期创作大赛 根据统计,开国将军中有五位将领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晋升,迅速崭露头角,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
原创 周... 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在江门完成视察工作后,原计划当晚返回广州。当时,工作人员面临一个难题:到底...
原创 国... 国共内战,最终以国民党的失败告终。若要探究其失败原因,一言难尽,因为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多个方面...
原创 《...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京召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点电视剧创作播出推进会...
原创 1... 这张珍贵的老照片,拍摄于1962年,地点是南京。这张照片非常罕见,四位身穿中山装的将领,都是开国初期...
原创 李... 辉煌的大唐王朝,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无法忽视的朝代。在其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后世铭记于心的杰...
原创 王... 某次,宋仁宗邀请大臣们一同前往后花园钓鱼,王安石也在列。当众人忙于交谈、享受宁静的钓鱼时光时,王安石...
原创 黄... 1948年11月,刚刚接任国军12兵团司令的黄维接到命令,要求兵团从驻马店确山一带集结,按照国防部规...
原创 此... 每一次朝代的更替,都伴随着血雨腥风,通常在这样的变动中,往往会造就一些喜怒无常的帝王。例如,宋太祖赵...
原创 杀... 关于宇文化及与隋炀帝杨广火并的事件,历史书籍和演义小说几乎是一致的,都把宇文化及塑造成了一个奸臣。然...
原创 清... 现呈献一组经过精心上色处理的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老照片,这些照片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色彩,生动地展现了那...
情同朱张:东汉之交的信义微光 在东汉的岁月长河里,朱晖与张堪的故事,似一颗温润的珍珠,折射出信义与情谊的璀璨光芒,于历史的幽微处,...
原创 朱... 明宣宗朱瞻基:一位年轻皇帝的诡秘之路 在明朝的16位帝王中,朱瞻基的文治武功常被认为可以排进前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