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
“关注”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任何战役中,高级将领一般都不参与前线作战,这些人是军队不能损失的重要资产。
然而抗战期间,一位年轻的国军师长却和日军面对面拼刺刀,直至杀死8个日军之后殉国,毛主席还为他签发了光荣证。
这位师长是何人?为何一位师长会到一线拼刺刀?毛主席又为何给一位国民党将领签发光荣证?
长沙会战显神威
这位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殉国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就是孙明瑾。
他出生于1905年,是我国江苏宿迁人。
这位国民党少将师长从成年后的短短十几年间,一直往返于战场和军校,直至牺牲。
孙明瑾出生的年代,是清末朝着民国初年过渡的时间,不过他是书香之后,因此有不错的教育基础。
加之孙明瑾从小就喜欢学习、天赋非凡,所以上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好。
无论是参军还是学习,孙明瑾在战友、同学中的口碑总是非常一致,大家都评价他“有礼貌、性格沉稳冷静、关怀弱者”。
孙明瑾读书期间就对古时候以身殉国的英雄们非常敬仰,他立志要成为岳飞、戚继光那样的民族英雄。
又因为在学习过程中他接受了不少新式思潮,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等革命精神又广为传播,孙明瑾就更加坚定了救万民于水火、上阵杀敌的伟大抱负。
1926年后半年,21岁的孙明瑾来到了广东。
中国的革命兴起于南方,又因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是广东,因此广东地区是当时的革命圣地,其革命根据地也聚集了大批爱国志士。
来到广东之后,孙明瑾立刻就找到了黄埔军校,以他的才学,考入军校易如反掌。
成为黄埔军校五期学员后,孙明瑾更加如饥似渴地吸收理论知识。
虽然上学期间他成绩很好,但是有些军事相关的内容他还是要恶补的。
临近毕业,孙明瑾在军事理论素养、战斗素养和指挥能力方面非常突出,是优秀毕业生之一。
黄埔学习结束之后,孙明瑾成为了国民党革命军的一员,因为战斗素养高、作战英勇,进入部队之后没多久孙明瑾就已经从通讯员晋升到排长了。
之后他更是节节高升,一路上升到了副团长。
1932年,孙明瑾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之后三年孙明瑾一直在军队历练,由于他觉得自己理论素养还需要提高,因此1935年孙明瑾又进入了陆军大学进行深造。
两年之后,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件爆发。
眼见日军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孙明瑾等一大批陆军大学的学员临危受命,扛枪上了战场,在上海地区和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同年战斗结束后再次返回学校学习。
1938年9月,孙明瑾结束了在陆军大学的学习,因为成绩优异、表现良好,他被校方委任为军校教官,并且还在大学研究院进修。
然而当时战况非常紧急,眼见老百姓身处水火,孙明瑾又怎么能安心做研究?
不久之后,孙明瑾的调令下来了,他被任命为第三战区高级参谋,跟随部队到各个战场进行作战任务。
南方地区抗击日军的几场大战——包括第一次长沙会战之胜利,都有孙明瑾的功劳。
作为随军参谋,孙明瑾在陆军大学学习的知识,完美地融合在了战场之上。
1940年年初,年仅35岁的孙明瑾成为国民党陆军预备第十师少将参谋长,可谓年少有为。
孙明瑾接手队伍时,士兵战斗力一般,但是在他和师长的努力之下,第十师迅速成长,成为一支王牌劲旅。
1940年秋,第十师成为国民党第十军的战斗单位,因为战场形势所需,孙明瑾随着队伍调到了湖南地区。
可敬的是,这支国军队伍在孙明瑾的带领下,纪律严明,令人赞叹,因为孙明瑾的才干,同年他就升任第十师副师长兼任参谋长。
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开始。
日军当时集结了15万精兵,将矛头对准了第九战区的中国军队。
孙明瑾的部队接到命令之后,在湖南北部地区阻击日军。
当时孙明瑾等人领导队伍日夜奔袭,三天后来到了长沙附近。
战斗一开始就异常激烈,双方都是精英部队,但是孙明瑾他们人数比不了日军,被包围了。
幸而中国军队援军及时到达,孙明瑾和外围部队紧密配合,杀出了重围,歼灭了来犯之敌。
第二次长沙会战胜利之后,日军死伤近5万人,抗日部队士气大增。
两次长沙会战是第九战区最为重要的胜利,但是胜利之后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浴血奋战守长沙
第十师驻扎在岳麓山一带,他们的任务从攻击转换为防守长沙城。
日军定会反扑,孙明瑾要求部队抓紧修整,不得松懈。
此时日军丝毫没有放弃在其他战场的战斗,1941年12月7日,随着“虎、虎、虎”的密电传到日军高级司令部,日军偷袭珍珠港成功,太平洋战争爆发了。
在这之后,全世界和远东地区,尤其是中国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日军之后对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疯狂反扑,他们集结了12万兵力,开始攻击长沙。
日军部队完全包围了长沙,而孙明瑾所在的第十军奉命守住长沙,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
彼时日军的炮火已经打破了抗日军队的三条阻击线,第十师的战斗任务就是固守长沙城外的工事,将日军死死拦在长沙城外。
守备任务非常艰难,日军炮火猛烈,孙明瑾所在的部队人数也是不及敌军的。
情况非常严峻,1941年12月28日晚,孙明瑾开始了作战部署。
他对全体指战员发表讲话:
“日军侵犯我长沙,我们奉命阻击敌人,这就是我们留在岳麓山下的目的。目前日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念,死守阵地,坚决不让日军前进一步!”
受到孙明瑾的鼓舞,第十师全体官兵在作战会议之后迅速向战场散去,进入指定作战位置。
孙明瑾命令战士们加急修建工事,对于已经存在的掩体,也要进行加固,防止日军炮火覆盖。
1942年初,日军开始了疯狂进攻。
当时日军的兵力是三个师团,都是他们的主力部队,战斗持续了四天四夜,双方伤亡持平,战斗异常惨烈。
但是在孙明瑾等人的阻击下,日军最终未能前进一步。
此时敌我双方的意志力和体力都到了极限,日军开始撤退。
孙明瑾等人抓住机会,转守为攻,开始由内向外包围残余日军,开始了歼灭战。
最终三个师团的日军所剩无几,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结束。
虽然守卫战胜利了,但是孙明瑾却高兴不起来。
这一场战役下来,又有无数的华夏好儿郎殒命,看着满地狼藉和堆叠的尸体,孙明瑾脱下了帽子,眼里噙着泪花,久久说不出话。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是第九战区的胜利,这也给中国抗日战场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美国当时在中国战场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中国军民的勇气,因此他们给国民政府贷款五亿美元。
紧接着国际上的对华态度也发生了转变,盟军主要力量英美两国宣布了对华不平等条约作废。
此战之后,日军元气大伤。
前后三次长沙会战,两次攻坚战,一次守卫战,国民党第十军均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
长沙会战的胜利对于抗日队伍的士气、抗日战场形势的扭转都具有非常大的贡献。
他们还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他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决心和意志。
长沙守卫战的胜利只是阶段性的,日军亡我之心不死,抗日军队接下来的路还很长,已经是第十师师长的孙明瑾深知这个道理。
果然,1943年11月2日,日军又有了大动作,此时他们的目标是常德。
常德会战忠魂逝
随着常德守备军和日军展开激战,常德会战开始了。
同月19日,孙明瑾所在的第十师封面前往马迹塘增援。
第十师剩余8000人全部上战场,孙明瑾一秒钟也不敢耽搁,一周之后他们到达了主战场。
9月26日孙明瑾的队伍加入战场,和他们正面作战的是日军的主力部队。
虽然队伍已经非常疲惫,但是战士们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孙明瑾将部队分为左右两个纵队,他配合左纵队作战,日军半寸都没能前进。
次日清晨,孙明瑾的队伍完成了阻击任务,向前方战场行军。
向军过程中,孙明瑾接到通讯员消息,桃源地区有超过一万人的日军部队,和第十师相向而行。
孙明瑾下令部队任务不变,严密监控前方日军的动向。
因为他们要路过一片开阔地,孙明瑾极其谨慎,他们随即改变路线,进入了乌峰岭。
果然,上午日军派来了轰炸机进行火力侦察,随后孙明瑾的队伍就和4000余人的日军先头部队相遇。
双方展开激战,因为第十师有兵力优势,所以孙明瑾下令队伍分散,将日军包饺子。
他们遇到的日军也是精锐,打起来非常吃力。
最后在孙明瑾的带领下,第十师全体官兵将日军打回了驴岭西面,为其他战线上的部队减轻了压力。
和他们交战的是日军第三师团的先锋,因此孙明瑾此次成功扰乱了日第三师团的战术。
随后他们继续向常德前进,但是之后的道路越走越难。
11月28日,日军第三师团在知道孙明瑾部队的行进方向之后,开始了疯狂报复。
一路上日军派驻了多个火力点,孙明瑾部的前进速度骤然下降,他们处在和日军胶着的状态。
这一路上孙明瑾的第十师损失颇多,战斗减员陡然增加。
日军见孙明瑾部队非常顽强,又派空军支援地面部队,如果处置不当,第十师可能就全军覆没了。
但是孙明瑾沉着冷静,他调集两个团的兵力配合第十师主力包围地面日军,不到两个小时,他们就扫清了障碍,得以继续前进。
尽管第十师将士们已经疲惫不堪,但是常德情况危急,他们临时接到紧急任务,配合第十军第三师攻击德山地区。
孙明瑾接到命令之后立刻带领第十师前进,11月29日,孙明瑾的第十师到达了既定作战区域。
孙明瑾当即下令部队进行炮火攻击。
火力覆盖之后,第十师主力全部扑向日军,战斗之惨烈相较之前更甚。
第二天德山阵地还没有拿下,第三师决定发起总攻。
孙明瑾指挥部队配合第三师,他们负责佯攻,而第三师才是真正的主力。
两股部队紧密配合后,德山阵地在日落之前成功拿下。
这场大战之后,第十师已经连续行军和作战十几天,部队进行了适度修整。
12月1日,孙明瑾又接到了新的作战任务,他们这次碰到了日军第68师团,这也是日军陆军精锐之一。
相比于之前的师团级队伍,此次第68师团更是增加了4000余人的兵力。
孙明瑾第十师此前损兵折将已经很多了,在和日军第68师团激战之时,他第一次走出了指挥室,以师长的身份开始和日军面对面拼杀。
在孙明瑾的鼓舞之下,第十师战士作战更加勇猛。
然而此时他们的人数和日军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孙明瑾最开始充当着机枪手的角色,最后身边的战士一个个倒下,孙明瑾只能掏出手枪招呼日军。
战到最后,日军冲了上来疯狂朝着孙明瑾扫射,这位铁血将军身中无数子弹,依然挺身射击。
最终孙明瑾拿起了刺刀,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还刺死了8个鬼子,最后力竭,光荣殉国。
常德会战最后以中国军队的胜利告终,然而抗日第十师有生力量仅剩600多人,师长孙明瑾壮烈牺牲。
孙明瑾遗体被运回长沙,国民政府特追授孙明瑾陆军中将。
1983年12月,
孙明瑾将军因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的伟大贡献被追认为
革命烈士。
结语
孙明瑾战斗的时候是国共合作之时,他牺牲在了抗日战场上,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英雄。
抗日战场上同孙明瑾一样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战士有无数,但是直至最后一刻还和日军拼刺刀的少将师长少之又少。
他曾说过:“和阵地共存亡”,而他也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