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皇帝中,康熙帝应该算得上是一个英明的皇帝,他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被尊称为千古一帝。
他文韬武略,少年就计除权臣鳌拜,平定三藩,消灭台湾的明郑政权,挫败沙俄侵略军,签订《尼布楚条约》;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标榜仁政,笼络汉族士人,同时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那么,优秀的康熙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我们不妨来了解围绕他身边的一批贵人。就是这些贵人,造就了一个文武全才、英明睿智的康熙。
第一位当然要说他的生母佟佳氏
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清圣祖康熙降临人世。
康熙是顺治的第三个儿子。康熙是满汉混血儿,他的母亲佟佳氏的祖先本是汉人,祖父一辈以经商为业。他们有着商人的精明强干和审时度势。她的叔祖父佟养性在大明和后金之间,选择了后金,得到努尔哈赤的赏识。
为了表彰养性弃暗投明,努尔哈赤将宗女嫁给他。这样一来,养性就变成了努尔哈赤的亲戚,身价倍增。不久,养性的哥哥养真,也就是佟氏的祖父领着全族人投奔后金。
在皇太极时代,养性被提拔为汉人的昂邦章京,相当于明朝的总兵。也就是说,养性是汉人军队的总司令,这个总司令比后来的总司令权力还大,他不仅拥有军队的最高指挥权,还有汉人的行政管理权。
崇德七年(1642年),皇太极设立汉人八旗的时候,佟氏的父亲佟图赖升任正黄旗固山额真,相当于正黄旗的老总。清军入主中原时,佟图赖立功不小,所以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加封为太子太保。官位的显赫,让佟家跟皇室的关系更加密切。佟图赖因此有机会将女儿嫁给顺治。
佟佳氏嫁给顺治后,十五岁生下玄烨。虽然佟佳氏很少得到顺治的爱情滋润,但玄烨继承大统后,佟佳氏被尊为皇太后,也算是一个有福气的女人。
康熙的出身非常好,但他的童年生活也不完全是幸福的,首先他缺少母爱。
根据清朝皇家规矩,皇子生下来后,生母不需过问,一律交给特定的保姆抚养,以防后宫干政。事实上很多朝代都有这种规定。
虽说在养育方面并没有给康熙太多的母爱。但是佟佳氏亲给了他生命,给了他聪明的大脑。
而康熙得到母亲的关怀,是来自他的乳母孙氏。这就是康熙童年的第二位贵人。
在康熙两岁的时候,得了天花,乳母带他离开紫禁城,住在北京西郊的一个寺庙里。在乳母孙氏和保姆瓜尔佳氏和朴氏的悉心照料下,他奇迹般的从天花的魔掌中挣脱出来,而且有了免疫力,永远不用担心再染上天花。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康熙后来当上皇帝还得感谢这次天花。当然也要感谢乳母,没有她的悉心照顾,康熙未必闯过这关。
从感情上来说,乳母跟皇子之间的关系比生母更密切。乳母不光抚养皇子,还负有教育皇子的重任。所以在清朝皇室中,乳母的地位是很高的。如果皇子登上帝位,一般会加封乳母,不少乳母的家族就是因此而大富大贵。
康熙的乳母孙氏是谁?她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母。当时是正白旗汉军一个下级军官曹玺的妻子,康熙即位后,封曹玺为江宁织造,孙氏为一品诰命夫人。曹玺死后,长子曹寅接替江宁织造。整个就是江南首富,曹雪芹《红楼梦》笔下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贾府,应该就是他祖上真实的家庭反映。
在玄烨避痘期间,虽然乳母和保姆们能够将他的生活起居打理得妥妥当当,但没法传授给他礼仪法度和文化知识,毕竟玄烨要做皇帝还得具备皇帝的基本素质。
康熙的祖母出场了,第三位贵人就是康熙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
离开乳母后,康熙主要是跟太监们玩耍,太监们既是他的仆人,又是他的玩伴。这时候,负责康熙教育责任的主要是祖母孝庄太皇太后。
孝庄自感在顺治身上的教育失败,所以对孙子们要求非常严格。康熙刚刚能够走路说话时,孝庄就着意按照帝王的标准训练他,饮食、言行、举止都有严格的要求。
八岁那年,康熙当上皇帝,孝庄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辅政,呕心沥血地把康熙教育成一个好皇帝。康熙十岁的时候,生母逝世,孝庄将康熙收养在慈宁宫,耳提面命,朝夕教诲。康熙后来回忆说,如果没有老祖母的教诲,断不至于有自己的今天。可见,孝庄对康熙的影响。
在康熙五岁的时候,孝庄让亲信侍女苏麻喇姑教他学习满语。
苏麻喇姑就是康熙的第四位贵人
康熙作为皇子,肯定有许多老师,但其中苏麻喇姑绝对是一位优秀的老师。
她心灵手巧,知书达理,做事很有分寸。根据史料记载,苏麻喇姑要求非常严格,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康熙识字书写。
在现代影视作品中,苏麻喇姑居然和康熙玩起了恋爱游戏,这当然不太可能,苏麻喇姑至少比康熙大四十多岁。最重要的是她不仅仅是老师,还是康熙皇帝身边的守护神,在康熙患天花时,她代表祖母悉心照顾过康熙。比起她来,其他的老师显得并不重要。
孝庄太后身居紫金城内,也不可能天天前往玄烨避痘之所,对他进行文化教育。这个重任就落到了苏麻喇姑的身上。
苏麻喇姑能讲一口流利的满语,还能写一手漂亮的满文。并帮助孝庄太后养育一子三女,有丰富的育儿经验,而且熟悉宫廷礼仪法度。孝庄太后就委托苏麻喇姑来完成这个重大任务。
这一点正史不会写,因为说皇帝的文化启蒙老师是一位宫女,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但礼亲王昭梿《啸亭杂录》里却记载了,玄烨年幼时,“赖其(苏麻喇姑)训迪,手教国书”。昭梿是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的第六世孙,爱好文史,熟知清朝典故,这一史实可信度高。
“国书”是指满族文字。教育玄烨做人的道理和熟悉满文,就成为苏麻喇姑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
她每天骑马往返于孝庄太后居所和玄烨避痘居处之间,以帝王所应具备的素质,严格规范玄烨的言行举止,同时又悉心辅导玄烨学习满语,手把手地教他书写满文。
康熙后来说:“朕自幼年学步说话开始,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规矩法度。”
如果你去翻阅《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就会发现康熙帝的满文写得非常漂亮,这应该是康熙帝在苏麻喇姑精心调教下,从小练习的结果。
清初,对皇帝的要求非常严格。大家很明白,只有把皇子们培养成贤明能干的人才,才能治理好国家。所以,从幼年开始,皇子们就必须用功读书,锻炼身体,努力朝文武双全的方向发展。
在骑射方面,康熙曾经跟一个叫墨尔根的侍卫学习骑马射箭,康熙回忆说,墨尔根要求非常严格,只要有任何小的姿势或者方法不对,他就立刻指出来,一丝不苟。墨尔根认真负责的态度给康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让康熙学得一身精湛的骑术,更让他从这种训练中感受到了治国之道。
虽然墨尔根名不见经传,但在骑射方面他给了康熙帝精湛的骑射本领,也是康熙的一位贵人。
所以说,优秀的皇帝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身边的人给力才行啊,你们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这就是康熙童年时光对他影响比较大的贵人,如果你还有知道其他的人物,欢迎补充交流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