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募兵制、府兵制、征兵制有啥区别?一文带你全面了解古代兵制演变
迪丽瓦拉
2025-07-15 00:32:40
0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帝王最重视的事情莫过于军事,而兵制又是军事体系的中流砥柱,对王朝的兴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历朝历代探索出了各种兵制,募兵制、府兵制、征兵制、世兵制等名称是不是看了就头大?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历史上各个时期兵制的演变过程。

商周时期

中国的兵制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在此期间主要实行的是全民兵役制度。居住在武装设防的城中及附近的人被称为“国人”,“国”之外的地方则称“野”,这里的人被称为“野人”。只有“国人”才有资格服兵役,“野人”只能从事农业劳动、服劳役和杂役。此时的兵役制度是兵农合一,闲时务农,战时当兵。商朝晚期出现了常备军,即“三军”,主要任务是保护王城,遇到大规模的战争时也会招募平民。

全民兵役制度的形成与井田制度、封建宗法制度密不可分,在井田制和宗法制的基础上,王室成员、诸侯、士大夫、平民在和平时期共享土地,战时披挂上阵,促进了兵役制度的发展。根据甲骨卜辞的记载,商王是最高的军事将领,重要的军中职务主要是由贵族和方国首领担任,他们平时管理人民,战时指挥军队,并且各氏族、方国的军队都服从商王的命令。

西周时期的兵制在商朝的基础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论语》记载:“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周天子掌握兵权,诸侯的军队都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文献中有“周八师”和“殷八师”的称谓,可见“师”是西周军队的最高编制。《周礼》中记载了征兵的条件:国中凡七尺以上(一米七)、六十岁以下的男子都在征兵之列。家中男子一人服兵役,其余为预备役。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宗法制度崩溃,诸侯互相侵伐。所有的诸侯国都在拼命扩张军队,实行郡县征兵制度,以前没有资格服兵役的“野人”,现在也具备了资格,这为大规模征兵创造了条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秦国,秦国设立了二十级军功爵制度,人人都可以凭军功封爵,秦国正是在这种体制的作用下后来居上,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全民兵役制,十七岁以上的男子必须进行登记,随时准备应召入伍。西汉的兵役制度承袭自秦朝,为方便征兵实行了严格的户口登记制度,汉武帝屡次征伐匈奴导致国库亏空,以经济为基础的征兵制已不能实施,地方长官开始自主征兵(主要集中在边疆)以弥补兵源的短缺,这是西汉募兵制的起点,这种做法一直沿用至东汉时期。

简单来说,募兵制就是从所有的适龄男性中,挑选出身体健康,有战斗力的人,定期或终身服兵役,主要的特点是招募士卒是自愿的,并非政府强制征召,和征兵制不同的是士兵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并且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

募兵规模的扩大对东汉产生了很大影响。因为选拔不严,征召的人群素质并不高,而且一旦入伍就终身从军,导致军队战斗力差、军纪败坏,同时还给农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募兵制还为地方官员和豪强拥兵自重提供了有利条件,最终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时期兵源较多,包括征召、劫掠或者收编私人武装。魏、蜀、吴三国都是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军队。三国时期还将军队单独入籍,以便更好地控制军队,由此产生了世兵制,也就是一人为兵,世代为兵。

两晋南北朝时期除了继承三国时期的制度外,开始出现了府兵制。府兵制由宇文泰首创,是由朝廷选拔体格健壮的人为府兵,免除他们的赋税,农闲时进行军训,每个士兵的马匹、粮食和武器都由六家供给。《后魏书》记载:“西魏大统八年,宇文泰仿周典置六军,合为百府。每府一郎将统之,分属二十四军,开府各领一军。大将军凡十二人,每一大将军统二府,一柱国统二大将军,凡柱国六员,复加持节都督以统之。十六年籍民之有才力者,为府兵。”,这就是八柱国和关陇集团的前身,隋唐皇帝都出自这一集团。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继续实行府兵制,但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大量农民破产,没有能力自备武器和粮食,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府兵制也就无法维持了,“安史之乱”后节度使为了扩大自己的力量开始采用能征召更多人的募兵制,实行了两百多年的府兵制终于被募兵制所取代。

宋朝时期,军队分为禁、厢、乡、蕃四种,禁军是中军,由殿前司、侍卫马、步军司统领,后三种都是地方军。为改变中唐时期藩镇割据的局面,朝廷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厢兵仅供役使而不训练,士兵不断换防导致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宋神宗时期实行将兵法,指定将领和军队负责固定地区的防御,不再频繁地换防。虽然克服了兵将不识的弊端,但也让将领的势力越来越强,难以节制。

宋朝的军事指挥首次出现由文官执掌的局面,军权一分为二,分别设立枢密院和三衙。枢密院是最高军事决策机构,主要负责调动军队、征兵、后勤保障、军事训练,长官为正、副枢密使,一般由文臣担任,枢密院只能发兵却不能统兵。三衙负责统领禁军,只能领兵却不能调兵,这就导致在阵前不能迅速做出决策,常常错失战机,也正是因为这种体制,导致宋朝军队作战效率降低。

元明清时期

蒙古汗国也实行征兵制,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为兵,禁卫军是经过选拔组成,称为怯薛军。随着疆域的扩张也在不断地吸纳各民族的士兵。元朝统一后,禁卫军分统于五卫,各有一名都指挥使统领,禁军之外,于万户下设总管,千户下设把总,百户下设弹压,全部隶属于枢密院。最初万户、千户世袭,把总以下不世袭,后来不论军职大小,全部世袭。

明朝时期实行卫所制。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一百一十二人为百户所,由大都督府统领全军,负责全国的军务。洪武十五年(1382年)撤销大都督府,改设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负责统领各地军队,但并无调兵权。兵部可以调动军队但手中无兵,只有皇帝才能掌握兵权。军队还是由文官执掌,卫所的军籍是世袭制,以确保兵源的稳定。

府兵制与募兵制的区别是:府兵制以均田制为基础,以“府”为单位并在这些地区实行均田制,将无主之地分给士兵,闲时耕种训练,战时出去打仗,而卫所制是一人当兵,世代当兵,还要为朝廷耕种,二者的经济基础不同。后来,由于土地兼并情况严重,卫所形同虚设,明朝中后期其实是以募兵制为主。

清朝军队主要由八旗兵和绿营兵组成。八旗兵是在入关之前的兵制基础上发展而来,由八种颜色的旗帜进行编制组成,入关之后仍沿用“以旗统兵”的体制。八旗兵是世袭制,十六岁以上的八旗子弟都要当兵。

统一之后由于疆域广大,八旗兵无法守卫广袤的国土,所以开始收编地主武装组建绿营兵,与八旗兵共同保卫京师,驻防边陲,绿营兵也是世袭制。虽然绿营兵最初是招募而来,但绿营兵和八旗军一样是世袭制的,这其实是一种义务兵制。后来由于八旗兵、绿营军的腐败,由朝廷官员自发征召的乡兵义勇成为军队的重要力量,曾国藩创建的湘军以及李鸿章创建的淮军,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中国历代的兵制本质上都是征兵制和募兵制。兵制的变化往往与国家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当形势发生变化时,现有的兵制如果无法适应需求,就必须做出改变。同时,每个时期的兵制都不是单一的,各种兵制经常交叉并行,而且每种兵制都有具体而微小的变化,从而推进了国家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毛人凤这个名字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戴笠死后,毛人凤接替戴笠,成为国家党军统特务头子。毛人凤的心狠手辣程...
原创 为... 被战争深深伤害过的永远是人民,而离我们最近的,世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无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由“...
原创 “... 作者:相忘于江湖 高岗建议东北6省成为苏联第17个加盟共和国,这是真的吗? 乍一听,这是一个非常奇葩...
我国已认定历史建筑六点七二万处 本报北京8月25日电 (记者丁怡婷)记者从住房城乡建设部获悉:全国现有历史文化名城142座、历史文化...
原创 叶...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副其实的女皇,而在俄罗斯历史上女皇却不止一人,但与彼得大帝一样被尊称为“...
原创 功...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作为...
原创 雍... 孙嘉诚是一监察员御史,虽然这只是个普通的五品小官,但他在雍正那里却有着很高的分量。 孙嘉诚这个人最大...
原创 还... 【原创首发,禁止复制抄袭,违者必究】 谈起清朝历史,那钢蛋是滔滔不绝,清朝作为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
学党史·兴法治丨《中国共产党百... 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大事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56年 2月20日—3月7日第三届全国司法...
原创 除... 萧皇后,隋炀帝的皇后,人间尤物,姿容秀雅,气质不凡。她的命运前半生如牡丹,富贵吉祥,后半生如浮萍,随...
原创 邓... 邓州构林镇西北,袁宋村与高洼村之间,有一处岗坡状的高地,东西长二百多米,南北宽一百多米。 周边村庄的...
原创 1... 1953年9月18日,一个名叫傅玉芳的女人憔悴地躺在病床上,她只有44岁,但是因为疾病侵扰,她的生命...
原创 邓... 邓稼先用他的一己之力推动了新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在世只有62年,默默无闻大半生,却获得了5个国家级奖项...
原创 秦... 导语:提起来君主我国历史上可是有很多,但是有两个人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不能跟他们相比,他们就是开创我国皇...
原创 西... 西汉王朝史上,西汉王朝与匈奴一直是互相交战的,在汉匈百余年的战争中,西汉更是涌现出许多抗击匈奴的名将...
原创 从... 每当我们看史书的时候,常常感到很困惑,不同的史料对于同一件事情的记载有时候截然相反。更有所谓春秋笔法...
原创 淮... 上篇文章说到孙元良在南京保卫战中临阵脱逃,藏身青楼,躲过了日本人的屠杀,也在蒋介石的假杀下幸存下来。...
原创 做... 提起晚清,就不得不绕开 慈禧 这个人。她在咸丰帝死后,通过凌厉的手段,成为晚清的实际掌权人。 在掌握...
原创 大... 战国时期秦国楚国的官制和其余五国有诸多不同,比如百官之长楚国称令尹,秦国在秦惠文王之前是左庶长和大良...
看懂26件重磅玉器的造型与纹饰... 文博时空/文 文博时空 作者 刘鑫、陈丽媛 文物摄影|杜广磊 制图|夏文瑾 “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