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76年,几名年轻人伪造周总理的遗言轰动全国,结果如何
迪丽瓦拉
2025-07-15 02:32:10
0

文|朱文彬

编辑|朱文彬

关于我的事,我向中央要求:

1.我的病情发展概要,告诉全国人民,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测。

2.追悼会主席不要参加,会力求简单,请洪文同志主持,请小平同志读悼词。

3.骨灰不必保留,撒掉。

永别了,同志们。

周恩来1975.12.19

1976年1月8日,这是一个举国上下都非常悲痛的日子,与病魔斗争了半年的周总理与世长辞。

此时的毛主席也已进入暮年,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久久无法止住眼角的泪水。

然而就在周总理去世不久后,

一份《总理遗言》从杭州的街头传到了大江南北。爱戴周总理的百姓们争相抄传,甚至还被翻译成外文登上了国际报刊。

正当人们都以这份《总理遗言》来缅怀伟大的周总理时,中央却发出了公告:

周总理并未留下任何遗言!《总理遗言》是他人伪造!国家正在寻找伪造者!

这份公告一出,全国上下都惊呆了!

到底是什么人竟然敢冒充周总理的语气写下这份遗言?

这个人最后又受到了什么样的惩罚呢?

周总理最后的时光

1976年1月7日,刚经历过手术昏迷了两天的周总理突然醒来,一旁的医护人员们都非常的兴奋。

就在这时,虚弱的周总理对着医护人员们缓缓说道:

“感谢你们,辛苦了!你们去照顾其他生病的通知吧!他们更需要你们。”

在听完周总理的这席话后,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的落泪。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周总理终于有所好转的时候,保健医生张佐良却认为事情像是变得更严重了。

因为对于有着丰富经验的医生来说,一个病重的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通常会出现一种回光返照的现象,而周总理的状态,恰好就与之非常符合。

果然,在周总理说完这句话没多久后,他都还未来得及见邓颖超,就再次陷入了昏迷。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周总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而他所留下最后的话,就是对医护人员们的那几句感谢...

1976年2月底,当全国人民都还沉浸在周总理去世的悲痛中时,有人意外在杭州街头发现了一份标题为《总理遗言》的大字报。

起初还有人觉得是他人搞得恶作剧,但是由于语气和情感都和周总理过于相似,所以大家都纷纷认为,这就是周总理留下的“遗言”。

一时之间,这份《总理遗言》就传遍了大街小巷。为了缅怀周总理,大家纷纷开始对这份《总理遗言》进行了抄写。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份《总理遗言》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除了那些非常偏远的省份以外,每个城市几乎都有成千上万份的抄本。甚至都被翻译成了外文,发布在了国外的报刊上。

在那一段时间内,不管是路边闲聊的大爷大妈;还是办公场所的休闲时刻;甚至连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在谈论这份《总理遗言》。

这份突然疯传的《总理遗言》也很快就吸引到了中央的注意力。

因为高级领导人们都清楚,周总理在离开时,并没有留下任何的遗言,这一定是有人在蓄意为之。

很快,中央就下达了通知:

周总理并未留下任何遗言!《总理遗言》是他人伪造!国家正在寻找伪造者!

这份《总理遗言》也被定为有预谋的“反革命谣言”,中央也立刻向各地下发指令,对一切知道这份《总理遗言》的人进行追查。

就在全国上下都因为这件事而恐慌的时候,中央在杭州找到了这个幕后真凶:

竟然只是一个年仅23岁的汽修厂工人!

酒后起意的“伪造计划”

1976年2月25日,李君旭和几位厂里的同事,一起收到了刚从老家回来的同事吕建树的邀请,众人在下班后就一起到了吕建树家中吃狗肉火锅。

围坐在火锅前时,因为很久没有坐在一起这么痛快的聚餐了,几人纷纷都多喝了几杯。喝醉酒的李君旭,就开始和众人谈起了关于周总理去世的事情。

“我这一生最敬爱的就是周总理,他去世后肯定还是留下了什么遗言来激励我们的!肯定不是只有:葬礼从简,骨灰撒掉这么简单!”

听了李君旭的话后,同样喝醉酒的众人开始纷纷应和,也是趁着这个酒劲,大家纷纷表达出了心中对周总理的缅怀之情。

在得到众人的回应后,李君旭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想模仿周总理的口吻写一封遗嘱,代替周总理完成他最后的愿望,以此来激励我们的后代!”

吕建树听到李君旭的话后,连连拉着他的手表示赞同。

有了同伴的支持,两人在这个话题上越说越起劲,一旁的其他人也开始加入到他们的话题之中。大家都在商议着这份遗嘱到底应该怎么写才合适。

原本就是一次酒场上的胡言乱语,可是偏偏李君旭和吕建树两人将这件事情放在了心里,在这次聚餐结束之后,两人就开始着手准备这件事情。

回到家后的李君旭,翻遍了所有的书籍,将周总理的生平全部读了一遍。

还将那些对于周总理进行采访的专栏找了出来,认真的模仿着周总理说话的语气。

原本李君旭就非常擅长写作,尤其对于模仿他语气这一方面,更是拿手绝活。为了让自己伪造的这份遗言,更加得到像周总理的语气,他还专门研究了周总理在越南胡志明去世时使用的悼词。

在写完之后,李君旭首先拿去给了唯一记得这件事的吕建树观看。在得到了吕建树的认可后,李君旭就将这份由他编写的假“遗言”拿到了厂里分享,并谎称这是他从“某油印稿”上抄下来的。

起初大家还对李君旭所编写的这份假“遗言”有些怀疑,

但是由于文笔语气实在是和周总理太过相似,或许是因为对周总理太过于思念,大家纷纷都认为,这就是周总理最后留下的话,将对周总理的思念全部寄托在了这份遗言中。

疯传的“遗言”

很快,

这份李君旭写的假“遗言”就被人翻抄做成了大字报,贴在了杭州的街头。不少的群众都围着观看,因为这篇文章写的太过于逼真,有人不仅相信了这文章的真实,甚至拿出了纸笔进行抄录。

就这样,李君旭所编写的这份假“遗言”传遍了杭州的大街小巷,起初这件事情被传到了杭州的领导部门那里,他们因为无法断定这到底是真是假,他们想管又不敢管,如果是假的还好,要是真的,那到时候也不好解决了。

所以他们就抱着这只是百姓间引起的一阵风潮,很快就会过去的想法,任凭它越传越远了,但是不料,这份假“遗言”却越传越远,甚至连外国的报刊都进行了刊登。

李君旭所编写的这份假“遗言”很快就被传到了北京,周总理的老战友和一些跟周总理有过交集的人在看到这篇文章时,都有些怀疑这是否是真的。

尤其是李君旭所编写的这份假“遗言”中的第二部分,引起了众多的争议。

在李君旭所编写的这份假“遗言”中,总体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李君旭以周总理的口吻对毛主席和国家还有人民所说的一些话,

例如:对自己病情的解释,对主席身体的关心,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关心;

第二部分是李君旭专门对邓小平同志的夸奖

第三部分则是李君旭以周总理的口吻对邓颖超留下的话

,但是这部分内容非常少。

这时的李君旭还为自己所写的文章深受百姓们喜欢而沾沾自喜,全然不知因为自己夸赞邓小平同志的话已经惹到了“大麻烦”。

毕竟周总理才去世没多久,总理的位置也出现了空缺,就在中央还正在讨论周总理的接班人的节骨眼上,突然冒出了一份周总理的遗嘱,还专门提到了邓小平同志。

这些话对于百姓们来说,那是认为周总理已经为自己选好了接班人;但是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看来,这就是有人在“蓄意为之”。

中央很快就判定这是一个“反革命谣言”,立刻向全国发出了澄清公布,并向各地下达了查明“真凶”的指令。

在搜查消息一出之后,中央要求每个抄写假“遗嘱”的人将其上交,

仅从一个省中收回了近四万份的手稿!

当天晚上就有不少的无辜百姓和领导,因为这份“遗嘱”纷纷被抓去盘问。

因为这份假“遗嘱”还被翻译成外文传到了国外,在向中国的那些驻华大使进行调查后统计发现,

这份假“遗嘱”已经被一百三十个国家进行了刊登。

很快,中央就锁定了这份假“遗嘱”的最初散播点:

杭州。

1976年5月5日,经过重重的调查,中央终于确定了李君旭就是这个撰写人,并在杭州的一家汽修厂逮捕了他,和他一同被关押的,还有他的父母、家人、同事以及吕建树。

经过公安的审讯后,李君旭和吕建树承认了这件事确实是他二人所为。

因为这件事情给社会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国家便以反革命罪,判处两人死刑。

在李君旭这个“真凶”被公布以后,不少人都好奇,这个李君旭不过是个汽修厂的工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能够模仿出周总理的语气呢?

“伪造者”李君旭

虽说这个李君旭看似只是一个汽修厂的打工人,但是他的家庭可不一般。

李君旭的父母都是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留学回来的高材生,李君旭的父亲回国后就担任了浙江省第一医院的院长,母亲回国后则在浙江医科大学做起了教授。

在那个年代,李君旭这样的家庭条件,算得上是非常优越了,他的父母也非常重视孩子们的教育,再加上李君旭还是家中最小的那一个,更是备受宠爱。

从小李君旭就对文学非常感兴趣,嚷嚷着要让父母教他读书认字,对于写作更是十分热爱。在李君旭读书时,他所写的文章还总是被老师当做是范文,有的还被登在了杭州的报刊上。

按照李君旭这样的发展,本应该有一个很好的未来。

可偏偏在毕业后,李君旭被分到了杭州的汽修厂当起了工人。

再看到家里只有自己一个人混的如此差,李君旭又无处发泄,只好通过文章和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不满。

而这一切在李君旭的父母看来,就是因为他不踏实,对于生活挑三拣四造成的。于是就想着通过婚姻来改变他的状态。

在父母的安排下,李君旭和同厂的一位同事结了婚,可是李君旭依旧没有很大的改变,还是很爱通过写东西来抱怨。

但是李君旭没想过,自己曾经最引以为豪的写作,会给自己带来这么多的麻烦。

在被关到监狱以后,李君旭才意识到自己当时冲动写下的文章,给自己和家人,甚至是陌生人带来了多严重的影响。

也是在牢狱之中,李君旭反思了自己的前二十年时光,意识到了自己曾经的鲁莽不成熟,以及对家庭的不珍惜,并且有了深深的悔过。

1977年11月,在被关押了一年半以后,邓小平同志又再次翻出了这个案件,并进行了讨论。毕竟是作为1976年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案件,再加上当时李君旭被判死刑后,不少人觉得他虽有罪,但罪不该死。

所以在经过了领导人的讨论后,一致认为李君旭确实罪不该死,所以就宣布李君旭和吕建树二人无罪释放。

在回到家中后,李君旭也一改之前的状态,安安分分的回到了汽修厂工作。

2014年,61岁的李君旭因病去世。

结语

回看整件事情,李君旭的做法也确实有些过于稚嫩,完全不考虑是否会给自己和身边人带来什么麻烦,或者是给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若是在他写下这份假“遗嘱”之前,他能早点有在监狱中的那些觉悟,也就不会有后面的事情发生了。

虽然当时李君旭做的这件事情,给不少的人带来了麻烦。但很多人也非常理解,这完全是出自于李君旭对周总理的敬爱。毕竟这是一个我们人人都爱戴的伟人,什么话都没留下就突然离世,很多人都无法接受。

在这里也再次向伟大的周总理致敬!感谢他为我们的国家所做出的一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南... 据CNET报道,1915年“坚忍号”(the Endurance)船舶载着著名的南极探险家欧内斯特·...
原创 她...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后,许多曾经的王公贵族都失去了往日的尊贵地位,除了直系的皇室成员外,其他人都或是...
原创 清... 我们现代人对清朝宫廷生活的了解和想象,大多来自于这些年风靡一时的宫廷剧。宫廷剧中,有对于皇室贵人们的...
原创 朱... 大明王朝的江山基业可以说是明太祖朱元璋凭借着武力打下来的,而后又经过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朱棣...
传承非遗文化,共享镇江太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人民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为深度挖掘镇江当地非遗瑰宝的制作与文化精髓,江苏...
侯宗原国学易经:经典占卜案例:... 占卜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实践,在古代社会中不仅用于预测未来,还在政治、军事、经济退费等多个领域发挥了重...
原创 唐... 唐朝是诗词歌赋盛行的鼎盛时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盛况,其实跟当时的科举考试有很大的关系。当时并不是真...
原创 领... 当今社会,人事档案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它作为个人的入学、工作、生活等等各个方面所必...
原创 宋... 景和元年,公元465年,十一月三十日,夜。 月圆,雾浓。 在浓雾之下,圆月则显得更加凄迷。 深夜之中...
原创 三...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纷争不断,英雄辈出的时代,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在乱世想要建功并非易事,即便你是...
原创 蒋... 国民党败退台湾时,毛人凤接到了蒋介石下达的一个绝杀令。令人奇怪的是,他仇恨的对象不是中国共产党,而是...
原创 康... 前言 康熙称得上是满清入关之后最有作为的皇帝。他自从继位之后,进取心始终在线,少时即智擒权臣鳌拜,之...
原创 蒋... 1924年1月20号,广州一座不起眼的钟楼礼堂内,孙中山先生主持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
原创 如... 晚晴留给国人的印象往往伴随着腐败、黑暗、贪婪、自私等负面印象,民众总觉得华夏领先世界数千年后,在近代...
纪录片《科学巨人沈括》开机仪式... 2024年8月24日,由浙江省科普联合会、杭州市余杭区政协主办,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海外中心(国际频道)...
原创 古... 古代时期,没有现在的通讯发达,治安也不如现在的好,大多数地方都是未开辟地区,因而滋生了许多占山为王的...
原创 秦... 好多朋友纳闷,秦始皇的儿子为什么不跟他的姓呢? 莫非古代人们的风俗和现代不同吗? 秦始皇嬴政一生有...
原创 久... 1991年8月24日,苏联反革命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总书记的职务,并呼吁中央委员会自行解散。 同一...
原创 建... 傅作义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他基本上是白手起家,从阎锡山晋军中脱颖而出,随后自成一派势...
原创 “... 民众作为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元素,构成了整个国家。 同时民众也是一个国家中最重要的部分,无民,则无家,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