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浅谈唐代对民众的日常保障措施
迪丽瓦拉
2025-07-15 06:32:57
0

民众作为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元素,构成了整个国家。

同时民众也是一个国家中最重要的部分,无民,则无家,更无国。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其大义为:君主就像一条船,而民众就是江河里水,水能把船负载起来,也可以把船淹没。

劝谏君主要以人为本,不可忽略民众的力量。

一个老百姓的力量很小,但是天下所有百姓的力量足以推翻任何一个皇朝的统治。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皇城的毁灭都是欺压百姓,被百姓所推翻的。

各种保障民生和应对突发情况的制度的实际需要也就体现出来。

一、唐朝赈灾制度

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进行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商品贸易的流通很缓慢,导致他们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抵抗力不足,所以造成惨剧。

可皇朝为了自己的长治久安,通常会采用一些制度来把自然灾害的损失降低,达到自身可以承受的地步。如唐朝,它的赈灾方式有其先进的地方。

自然灾害最大的威胁就是粮食受损,使得农民无粮食可以吃,很容易形成赤地千里,易子而食的惨剧。

故赈灾的第一个方法就是发粮。

朝廷接到天灾的消息后,根据掌握的具体情况,安排官员去赈灾。从别的地方调粮食去赈灾,这些粮食大多数是官府自己的官粮,也有一些民间的乡绅之类有能力的人进行粮食以及钱财的捐赠。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有能力和爱心之人,他们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的家人,这片大地上生存的家人。

这种调粮的行为类似于现在的南水北调,只不过它是粮食。

发放粮食只是应对一时之需,无论多么繁荣的朝廷都无力承担地震地区百姓长期的生活。这是古代生产力的局限性。

地震后灾区重建,以及灾民安置成了重要的工作内容。唐朝也采取了一些借贷的方式。

灾民可以向朝廷借贷一些农作物种子,进行灾后耕种。这种借贷只是需要收成后归还本金就好,多数是没有利息的,这也是朝廷为了安抚灾区人们的一种手段。

如果地震过后的地区不适居住,也会进行搬迁,不过大多数是以合适为原则。

但地震多发地区为西北地区,在搬迁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民族融合,大程度提高边疆地区人们对皇室的认可,减少发生叛乱的可能。

此外,政府还会建立一些机构对灾区进行专门的管理。

如“悲田坊”,就是最重要的贫民救济机构,是朝廷为了救助一些经历灾难后无依无靠之人。

这种形式像福利院,但多数为国家所创办,传授一些生存技巧。

当时古代大家族自己私有的工匠都在这种机构里面领养回家,多数为小孩子。

唐朝这种赈灾制度是百姓的一种保障措施,同时是稳固民心。

二、唐朝初期采用均田制

唐朝结束隋朝灭亡的混乱局势,但此时的流民居多,他们没有稳定的生活方式,不断的加剧国家的混乱程度。

为了解决这个情况,唐朝实施均田制。

主要是将无主的田地分给这些流民,使他们稳定下来,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不对朝廷的治安产生威胁。

均田制的土地部分属于国家,只有在耕种一定年限时才拥有其中部分的土地,其余的在人死后归还国家。

均田制一定程度上让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不需要依附在世家大族下苟且偷生,还损害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削弱大世家在地方的势力。

在遇到天灾人祸之时,国家还对地区进行赋税减免,保持地区稳定。

均田制的好处在于以人口分土地,能够满足家庭不同人口数量的粮食需求。还会进行人口核查以便分土地,虽然这种土地大部分属于国家,在古代这种土地情怀极深的环境中,农民看着土地,很是心安,不会听从别人的唆使,行谋反之事。

此外,政府还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创立府兵制。

以州为单位,各地的青壮劳动力在农闲之时需要去到军营进行军事训练,保持当地的军事战斗力。保证当外族侵略时候,这些农民拿起武器就是兵。具备对抗敌人的能力。

在农闲时,他们必要性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很少,故而此时闲了下来。他们没有外出打工的观念,唐朝的商品经济虽繁荣,但也没有造就大量的岗位让平民从事。

此刻到军营去训练意味着可以不消耗家里的粮食,待到农忙时,军营也会让人回家秋收。

要知道在唐朝以前,百姓每年都需要负担徭役的,主要是修建管道以及运河。

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百姓自带食物,官府也没有钱财给予。典型官府压榨老百姓,如果遇见一些无良的官员,百姓的伤亡还会很大。

可见这对于古代的人民来说这是一件好事。

不过后来,到了天宝年间,均田制分出去的土地无法正常进行回授,土地兼并的形势严峻,农民再次没有土地耕种,忍受着大地主的剥削,激发着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于是,唐朝政府为了保障民众的日常需求,出台了“两税法”。其原则为:“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很大程度减轻贫苦人民的负担,大家族也不敢随意欺压老百姓的利益。

三、推动医学的发展

医学保障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关系着千千万万人民的福祉。

在医疗技术落后的古代,一场小感冒都可能夺取一个人的性命。瘟疫更是造成社会动乱的主因之一,它发生的机率虽小,但造成的伤害却是毁灭性的,让人闻之色变。

唐朝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不断推进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馆的建设。

朝廷中的医疗机构分三个部门。

太常寺医署掌管整个国家的医疗卫生工作、太子左春坊药藏局负责太子的日常身体健康、殿中省尚药局为皇帝进行日常的身体疗养。这些部门主要为皇室和大臣服务,但分工明确,为医学的健康发展建设了顶层框架。

唐朝地方的医疗机构对于百姓日常看病需求做出巨大贡献。

这些地方的医疗活动呈现社会性和平民性,分布在大街小巷中,是百姓所能接触的地方。真真实实的为百姓医治,解决他们身上的痛苦。

这些地方的机构实际性解决问题,同时各地把问题反馈给中央。中央进行调控,防止疫病的出现。

也就是说,在遇到疫情时,地方常在中央的指挥下对疫情进行针对性的救治,实施正确的措施,然后地方再把具体情况反应给中央,凭借中央庞大的知识储备查明具体的疫病,对症下药,更好的解决疫情。

“诸医针师,医监、医正量其所能,有病之处,遣为医疗。”

中央对此的重视,保障着民生的安全,两个医疗部门发挥自己的职能,做到物尽其用的制度,在当时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

医病不分家,先进的医疗制度也需要良好的药物生产和流通渠道。

唐朝撰写了中国第一部官修本——《新修本草》,该书整理自南北朝以来纷乱的草药知识,记录着各种药材,也成为后世所参考的重要药材标准。为唐朝人辨别药材提供较为权威的书籍。

唐朝时期的药材生产方式主要为深山采集和人工种植。

但是药材的流通容易被市场哄抬药价,造成药材以次充好的情况。此时官方“医工”准定的药效成了重要标准,大程度上了打击药材年限不足导致的药效不足的事情。

随着政府介入药材市场,制定市场的规则,药材市场也逐渐向健康、良好方向上的运作。以至于唐朝的药材市场规模已经相当庞大,人工种植的药材不断流入市场,使得百姓能够以较为便宜的价钱得到治病的药物。

中央为了防治疫情,建立起

系统的“药材预储制度”,那更好的应对突发的情况。一但发生疫情,处理不及时、不妥当,会殃及整个国家。

就如东汉的大瘟疫,由于医疗技术不高和处理不妥当,让瘟疫持续了十五年,造成上千万人死亡,危及这个民族的存亡。

故古代人对瘟疫很是惧怕,忌讳。唐朝对此不断更新防疫的体系和加强基础建设,为有朝一日,不幸瘟疫爆发,能够更好解决。

发展医疗技术、构建更快速的药材流通渠道。在日常生活中民众可以承担治病的费用,保障基本的需求。

做到病有所医。

四、结语:

唐朝民众的日常生活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药材市场以及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让民众不惧怕一些小病小患,保障着他们的生命安全。

均田制以及新出现的两税法,都说明着唐朝在不断进步,改变民众生活中不利的制度,使其更好的、更幸福的生活下去。

赈灾制度的存在只是为了应对突发情况,就是民众的最后一条保护线。关关难过关关过,让他们更有信心熬过难关。

唐朝这部分的措施都在保障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提高政府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在唐朝这生产力和知识领域不宽广的时代,这些制度已经领先与同时期的国家。

要不然也不会有现在唐人街遍布全世界的情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从... 1、 中国人是怎样移民美国的? 1834年,美国迎来了第一位中国人。 在报纸上,她被称为“朱莉娅.福...
原创 叛... 毛主席曾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句话在战争年代是很受用的,要么和敌人达成一致,达到阵...
原创 元... 封建帝制时期,男尊女卑是社会的主旋律,无论是谁,想要跳出这个圈子,都可以说是难如登天。 不过在人类历...
原创 7... “中国必须重视培养科技人才,这才是中国站起来后避免再次摔倒的关键。” 面对江青的发难,李政道慷慨陈词...
原创 苏... 现在虽然很多人对那种言辞犀利的人颇有微词,但是在很久之前的战国,有许多人都是以此为生的,他们还有一个...
原创 历...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历史中,这个合的人,往往就是最猛的人,扭转乾坤之人,在我国浩瀚的历史...
原创 谁... 当初,刘备在遍寻谋士不得的情况下,水镜先生司马徽对他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但令世人叹息的是,刘备...
原创 嫁... 年轻时的林碧春 1970年,在遥远的中非土地上,一名面容清秀、衣着华丽但脸上布满乌云的女人坐在富有当...
原创 张... 在《三国志》的张飞传记中,作者陈寿对这名三国猛将的评价非常简单:“飞雄壮威猛,亚於关羽,魏谋臣程昱等...
原创 原... 中国文明发展了五千多年,有着无数的传统文化,其中有一种文化最为特殊也最为古老,但又和所有人都息息相关...
湘潭黎氏,百年望族-续修家谱,... 走进历史悠久的湘潭城,不得不提的便是那些令人敬仰的世家望族。 其中,湘潭黎氏家族以其百年的历史和深厚...
原创 蜀... 在我们中国有句老话: 虎父无犬子,父亲英雄儿好汉。 一个人若是在哪一方面做出了成绩,成就很大的话,那...
原创 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大家都知道。 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告终。 胜利之后,大国基于均势制衡,构筑了雅...
原创 曹... 古往今来各路枭雄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时势造就英雄,但是时势也能毁掉英雄。 我们在分析一个历史人物的...
原创 清... 左宗棠,2万两白银!为子孙留下2万两白银,相当于他一年的俸禄。 李鸿章,4000万两白银!房产,地产...
原创 李... 如果我问你李世民的名臣有哪些?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提及课本上的“房谋杜断”,或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确实...
原创 他... 在开国上将中,有些非军事主官出身的政工干部,不为人所知,像朱良才便是其中一位。他战争年代一直担任政工...
原创 三... 三国里的顶级营销大师,最终一鸣惊人,流芳百世,他的名字叫做诸葛亮。 纵观历史,但凡成大事者必须具备两...
原创 原... 看《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越往后看越感到心惊肉跳,越感觉人性的多变和不可琢磨,越琢磨越觉得可怕。 秦...
原创 黑...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19世纪末,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