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康熙在位期间,怎么感觉没什么名将的存在感?
迪丽瓦拉
2025-07-15 07:02:38
0

前言

康熙称得上是满清入关之后最有作为的皇帝。他自从继位之后,进取心始终在线,少时即智擒权臣鳌拜,之后更是不得了,仅用8年时间便平定了席卷半壁江山的三藩之乱,接着收服郑氏、平定葛尔丹、驱逐沙俄,可谓是武功赫赫。

一般来说,一个在军事上颇有建树的皇帝,手底下肯定有不少名将,比如汉武帝手下的霍去病、卫青,唐太宗手下的李靖、李绩,周世宗手下的李重进、赵匡胤,朱棣手下的朱能、张辅等等。可康熙朝除了一个搞水师的施琅之外,就没听说有什么名将,这是怎么回事呢?

康熙画像

一、满清的军事机制

1、以文制武

满清为了避免地方做大,对军权的管理相当严谨,绿旗兵归兵部管辖,八旗兵归八旗都统衙门管辖,而甭管是兵部,还是八旗都统衙门,实际上只是康熙的左右手,军权掌于康熙自己。康熙为了强化自己的决策力,搞了一个南书房制度(军机处的前身),有什么军国大事,他和南书房大臣们一商量,就可以做主了,而且南书房大臣基本都是由文臣充任。

不仅如此,地方上负责统兵的提督和总兵等武将,得归总督和巡抚这种文职来监督辖制。总督和巡抚分别有自己亲领的督标和巡抚标,总督可节制巡抚标和提督标,巡抚可节制提督标。然而总督和巡抚在很多情况下又不能完全管控提督和总兵,因为他们无法决定提督和总兵的升迁和奖罚,这部分核心权力掌握在兵部手中。

满清绿旗兵

满清这种以文制武,上下牵制的军事体系,武将要想出头,确实很困难。康熙二十四年,康熙有感于唐朝藩镇之祸的恶劣影响,特地下旨强调推行“武官久任”的危害性,为此不仅将武将换防形成制度化,还打乱武将和文臣之间的界限,一搞让武将去任文职,让文臣去任武职。

比如康熙让文臣出身的黄锡衮统兵对抗耿精忠,让同样是文臣出身的周培公率军阻击吴军,三藩平定后,让他回归文职,葛尔丹势大时,又让他出任盛京提督这种武职。这种复杂的环境,名将如何能培养得出来?又没有谁是天生的名将。

八旗兵

2、满汉终有别

满清虽说有幸入主了中原,可要想以少量的满人来统治数量庞大的汉人是很困难的事情,需要做很多功课。虽说满清皇帝常常鼓吹满汉一家亲,但是任用汉人将领上面,还是很谨慎,常常会安排满人将领来牵制汉人将领,比如说从明朝投降到满清的洪承畴。他为满清出力甚多,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可论起功来,大多都归到满人身上去了,他自己只是被封了个小小的轻车都尉。

还有岳钟琪,多好的一名将苗子,可每次都让他给别人打下手,不是给入了旗的年羹尧,就是满人傅恒,总是不能出头。不光是汉将,连由汉人士兵组成的绿旗兵都严加防范,动辄让满人将领跑到绿营当军官。即使到这么份上了,三藩之乱刚爆发的时候,康熙都不怎么敢用绿旗兵和汉将,直到发现满人不怎么能打了,才大胆起用汉将,不过也没有说完全放手让汉将去打。

三藩之乱形势图

比如颇为能打的孙思克,不是让他跟着佛尼埒攻打清水等县,就是让他跟着毕力克图攻打陇南。还有攻破昆明的赵良栋,他的军事指挥才能是强于图海的,说图海成名比他早,让他在图海帐下混,也可以理解,可让他跟着彰泰混是个什么意思?彰泰久攻昆明不下,还总想着让赵良栋休整。

康熙朝也不是说一个能打的满人将领都没有,除了前面的图海,还有费扬古和萨布素等将领也不错,可这些满人将领的名字远没有汉人姓名好记,也就是说辨识度没有汉人将领的高,这就导致能打的汉人将领很难出头,能打的满人将领又很难让人记住。

董鄂费扬古,这名字好记不?

二、客观因素的存在

1、“勤劳”的康熙

康熙的个人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这离不开他从小受到的教育。满清对皇子们的教育是出了名的严格,康熙在幼年时便有专门的老师教导骑射,少年时便常和布库们练习摔跤,长大后又常常进行打猎活动。如此下来,他那过硬的身体素质和武艺便让他具备了御驾亲征的基础条件。

康熙二十七年,葛尔丹亲率大军攻打蒙古喀尔喀部,很快便占领了喀尔喀全境,康熙下旨让葛尔丹退兵,气势正旺的葛尔丹认为满清就是个纸老虎,不仅置康熙的旨意于不顾,还嚣张地继续向南进攻乌珠穆沁草原(位于今内蒙古林郭勒盟东北部)。康熙深知蒙古的底蕴有多么强大,一旦让葛尔丹整合了蒙古各部,大清危矣!于是连忙调集兵马,迎战葛尔丹。

葛尔丹势力最盛时的态势

康熙派出的第一波大军是由理藩院尚书阿尔尼率领的两万人,双方刚一接触,清军便尝到了准格尔骑兵的厉害,此战,清军惨败,葛尔丹直抵乌兰布通(康熙的木兰围场所在地)。形势危急之下,康熙亲率十万大军,兵分四路北征葛尔丹。由裕亲王福全(康熙的哥哥)率领的右路军在乌兰布通和葛尔丹主力展开大战。

此战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就连康熙的舅舅佟国纲也亲自上阵搏斗,不幸战死沙场,葛尔丹眼看扛不住清军攻势,便打着求和的旗号率领残部逃跑了。康熙三十五年,葛尔丹卷土重来,康熙再次御驾亲征,在昭莫多(位于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附近)围殴了葛尔丹主力,葛尔丹战败后仅率数十人落荒而逃。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听闻葛尔丹后院起火,便再次御驾亲征,迫使葛尔丹在内外交困之下选择了自尽。

康熙平地葛尔丹的大致情形

2、文学作品的影响

名将之所以为名将,得有名!名从何来?不光是耀眼的战绩,还有各种文学作品的宣传,酒香也怕巷子深啊。比如东汉时期的窦固,他北击匈奴,西拓西域,战绩彪炳,可他的名声就是比东汉末年的关羽等将领小。

像关羽、张飞等东汉末年的名将有各种演义小说帮着宣传,尤其是《三国演义》的存在。类似的现象有很多,比如唐朝的秦琼,战绩不如李靖远甚,可因《隋唐演义》等小说的影响,知名度比李靖却要大不少。

演义中的秦琼远超正史中的秦琼

反观满清,几乎没听说有什么写满清的军事题材小说。比起满清的军事,作家们更关注的是满清宫廷里的那些八卦和满清的皇帝等。比如《清宫十三朝演义》、《清史演义》等。

整个满清都没有啥,康熙朝自不必说了。作家们对康熙本人的兴趣远大于康熙朝的那些将领,各种国内外版本的康熙传记甚嚣尘上。没有文学作品来帮忙捧一捧康熙朝的将领们,纵使康熙朝有名将,其名气也不会大到哪里去,何况康熙朝本身就没有很多名将。

康熙朝最大的“名将”——康熙

结语

康熙朝打了这么多仗,都没有什么名将的存在感,根结还是在制度上,康熙不仅自己牢牢地掌控住了军权,还以文制武,喜欢用宗室亲贵统军,在武将的光芒之上笼罩了一层又一层的保护罩。

另外,康熙的个人能力强、魅力大,很多军事上面的事情都是由他自己在统一调度和部署,他还多次御驾亲征,再加上后世把他捧得又高,大家都关注他去了,谁还记得他手下有什么名将?

提起平三藩,都知道是康熙平的,具体是哪些个武将平的?不知道;提起征葛尔丹,都知道是康熙自己去打的,具体有那些武将表现很出色?不知道。

参考文献:

《清史稿》

《康熙大帝》

《清朝通史》

本文为文史写手鄂G游天下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谢谢大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秦名将司马错:开疆拓土的战略... 东伐西讨,彰显军事谋略 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在稳定巴蜀后,国力愈发强盛,开始将战略重心转向中原与楚国。...
原创 1... 自14世纪起,黑死病在欧洲肆虐,给整个大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然而,尽管这一灾难沉重打击了欧洲,许多不...
原创 “... 易中天,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既是作家、学者、教育家,也是厦门大学的教授。2005年...
清朝的军事统帅是怎么分层的,让... 昨天写了一篇清朝总兵有多大的权利的文章,结果评论区都在说我写的不实,说我把总兵的权利写太大了,说总兵...
原创 南... 福清公主,这位历史上被誉为“才女”的女性,曾在明朝的政坛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凭借出色的智慧和聪慧的...
原创 打... 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我们很容易便可以发现,各个时代都有着一些令人铭记与学习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以坚定...
原创 刘... 东汉末年,刘表被朝廷任命为镇南将军、荆州牧。担任荆州牧期间,刘表不仅成功击败了孙坚,还在与曹操、孙权...
原创 杨... 昨天,杨超越的战国袍再次引起了热议,众多网友纷纷表示:“是谁想到战国袍这么适合杨超越的?真是绝配!”...
原创 崇... “如果忠贤还在,时局又岂会发展至此?” 面对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般焦急的崇祯皇帝,心腹太监曹化淳情不...
原创 马... 228年春,蜀军兵分两路,诸葛亮亲率主力,走祁山道,西出祁山。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率偏师出箕谷...
原创 貂... 前言 大家对貂蝉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享有盛名。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
原创 售... 鸦片,作为近代中国衰败的根本因素,深刻影响了国家的命运。提到鸦片,许多中国人心中充满愤慨,因为正是英...
原创 1... 在1856年之前,沙俄一度被誉为欧洲的宪兵和救世主。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寒冷的气候,...
揭秘百万年人类史!《寻古中国·...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五集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东方人类百万年》,将于5月30...
原创 齐... 鲁国,周朝时期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其首任国君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的儿子——伯禽。鲁国最鼎盛时,其疆域...
原创 汉... 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米仓山之战本来有可能成为汉中之战的转折点:只要黄忠成功焚毁曹军的粮草,刘备就...
原创 曹... 贾诩是曹操阵营中一位极为重要的谋士,在江湖上被誉为“三国第一毒士”。当时的人们普遍称赞他具备“有良、...
原创 一... 一千多年前的古画中,有一幅作品让人惊讶,仔细观察时竟然发现其中的某个物品像是现代物品,难道是“穿越”...
原创 中... #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女子最幸福?不是唐朝,也不是宋朝 在历史的长河中,诸多朝代更迭,女子的命运也...
原创 日... 众所周知,自近代以来,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惨痛的灾难。这场战争涉及的具体数据一直以来存在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