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日本投降后,中国受降代表游东京,为啥感觉不爽?
迪丽瓦拉
2025-07-15 10:03:18
0

1945年9月2日,日本东京湾“密苏里”美舰上,日本签字投降。

盟国代表齐聚甲板。

徐永昌,是国民政府派去的中方代表,但整个过程中都面无悦色。

面对向全世界报道的记者,他神色凝重地说:

“我觉得这是一个应该忏悔的经过。”

多年抗战,今朝雪耻,世界当同欢共庆才是。中方派去的代表,为何如此愁眉不展,还扫兴“忏悔”?

不寻常的历史浪花之下,必有暗流涌动鲜为人知。

签字背后有何背景?

徐永昌是何许人?

为啥是他而不蒋介石,到现场亲自受降?

徐在日本看到了什么?

他的“忏悔”,是即兴发挥,还是蒋的授意?

……

历史上,有很多本不出名的人物,因为一个历史瞬间,名垂青史了。

刺杀伊藤博文的安重根、东京审判上的梅汝璈、扑灭鼠疫的伍连德……

徐永昌也是如此。

如果不是举世瞩目的“密苏里”号受降式,如果不是受降签字本上“徐永昌”3个钢笔字,恐怕许多中国人,至今都不会知道其名。

他在众多的国军上将中,太普通了。

简要说下徐的身世。

徐永昌是个命苦的人,尤其童年。

135年前的今天,1887年12月15日,徐永昌在山西忻州原平市出生。

他的家,是一个叫沿家沟的农村。

祖上耕读传家,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家道中落,父亲在大同城内一个面铺做工。

徐永昌是家中幼子,老爹44岁方得,可谓老来得子,故名永昌。

出生不到2年,他的生母就去世了。

13岁时,他的继母又去世。

继母去世3个月后,父亲也因病去世。

几年内,兄妹父母接二连三的故去,转眼,这孩子成了孤儿。

适逢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太后为避乱,携光绪帝“西狩”,途径大同城时,队伍小憩。

护卫军队中,有一个姓徐的师爷,叫椿龄,看这小儿披麻戴孝,还在马店打工,便问缘由。

得知了小儿不幸身世,这同姓的师爷,便动了恻隐之心。

徐永昌此时也颇殷勤,为师爷端茶倒水,至真至诚,令人动容。

一番交谈,你情我愿,老徐就携小徐入了军营。

师爷藏书颇多,这小徐,跟着他读了不少书。后来,一考而入武卫左军随营学堂。

武卫军,这名字虽不咋样,但属于慈禧治下的国家正规军队。

之后,世事变幻,徐永昌一直在军校接受正规军事教育。

辛亥革命后,民国成立,26岁的徐永昌,考入北京陆军大学第四期,3年后以榜首成绩毕业,旋即被任命为直隶军官教育团教官。

邀他的伯乐,是陆大的学长、京畿警备的副司令,孙岳。

从1917到1926年(1928孙岳病逝),徐永昌追随孙岳10年,一直是孙的心腹干将。

孙病期间,徐拒绝冯玉祥盛邀,带国民军第三军,整编投靠山西阎锡山,兵制仍然保留着孙时的旧制。

为阎带兵打仗,他每每主动请缨,深得阎的信任。

孙去世,徐当晚即求见阎锡山,要求改制,将自己所带部队归阎,并说:

“以前保留国民军第三军番号,是因为我只是代孙‘看家’,无权处理其部队。今孙下世,若不速改编,我无以自处。”

阎嘉其诚,赞其忠,大为感动,当即委任他为晋绥军第三军军长。

从此,他成了阎锡山极为倚重的干将。

从1928年到1937年,徐永昌跟随阎锡山,也是10年。

这10年,阎锡山对徐委以重任,将绥远省主席给他。

而他为不使人生疑,赴任之前,主动

自释兵权

,纯粹以文官上任。令同侪肃然起敬。

这种信任,是基于徐是山西人的地缘情结。

徐带兵打仗,有两个特点,一是不打山西老家,二是力避内战。

这两个特点的背后,是深沉的家国情怀。

即便是在抗战胜利之后,解放战争时期,徐永昌也一直未与解放军正面冲突。1949年宣布的国民党战犯中,也没有他的名字。

徐永昌不愿自己人打自己人,这与阎锡山联合其他军阀攻打蒋介石的主张,渐渐相悖。

徐劝无果,中原大战开打。

5个月后,阎大败。

徐作为阎部的前敌总指挥,镇定指挥大军撤退,让各部先行,自己殿后,全军得以保全而归。

这令蒋介石对他另眼相看。

阎败后,避居大连,徐一如当年对孙岳之忠诚,为阎张罗起山西的军政要务。

而蒋介石,对他则暗送秋波,任他为山西省主席;

徐永昌呢,也对蒋暗通款曲,不时跑过去面见蒋委员长,指陈利弊,分析时局,所持观点颇得蒋心。

比如,谈日本,他说:

“日人之得寸进尺,固然是因其国策,但亦因我中国人之无见识,是以助成。

“日本之国策,在于不要中国之统一。凡有统一中国力量者,日人均视之如蒋委员长……”

对“满洲国”与苏俄商谈收买中东铁路一事,徐说:

“余自始不认俄人有诚意于我者,今更得证明。”

他还常就日本外交、军事等事端,缕析条陈,坦诚电告交流。蒋甚慰,复电曰:

“一鞭一条痕,针针见血!”

如此深中蒋之下怀,两人遂越走越近,信任亦越来越深。

至抗战前夕,蒋已数次邀徐到南京就职,然徐也数次婉拒。

期间,他并没有完全抛弃阎。

借通蒋护蒋、拥立中央之机,徐不断争取对阎锡山的赦免。他指陈利弊,解释为何山西需要阎锡山,云云。

同时,自己主晋4年,积极改革省务,应对风云情势,也是尽职尽责,公忠不遗。

这种“大管家”的操持,蒋介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所以,蒋在任其当山西省主席后,又晋升他为陆军二级上将。

到1937年3月,徐永昌终于从了蒋介石,担任了国民政府军委会的办公厅主任。

这一年,徐永昌50岁整,正式进入了蒋介石的抗战中枢系统。

总结:

能轻松取得别人信任的人,是一种可畏的情商。

邂逅慈禧卫队的师爷,仅以一面之交,就令师爷对其怜悯、信任,遂收为侍从;

跟随伯乐孙岳,又深得孙岳信赖,被视为心腹;

投靠阎锡山,阎锡山亦将其列为股肱,予以厚待;

后与蒋介石暗通款曲,蒋数次抛来橄榄枝,求之不得邀予重任。

这就是徐永昌的“发迹”史。

从孤儿到上将,从草根到庙堂,40多年,4个贵人,4个知己,成就了他自己。

——不。

事实上,不是4个贵人成就了他,而是他的至朴、至诚、至忠、至信,打动了每一个接触他、了解他的人。

跟随蒋介石,徐永昌都干了啥?

首先看他在哪个位置。

全面抗战爆发后,徐永昌负责国防工事的构筑和改进,提出在华北设立第一战区。

之后不久,调任国民政府军委会第一部长,负责抗战计划、军令指挥的下达。

此部在1938年改称军令部,徐仍为部长。

1941年7月,抗战4周年时,徐永昌总结4年抗战得失、因果,写出《四年来敌我战略战术的总检讨》一文,被后人称为“世人了解中国抗战获胜原因之必读权威之作”。

书中,徐永昌结合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和中国实际,从军令业务的专业角度,条分缕析,指出中国抗战必然胜利的走向。

抗战8年,徐始终为蒋执掌军令部,是蒋身边为数不多的、嫡系之外的心腹之士。

8年军令部长的经历,也让他成为最了解国民政府抗战内情的核心将领之一。

加之他视野开阔,思虑周密,行事谨慎,在派系内争中总能妥善解决各种矛盾,故而深得各方赏识、包容。

所以,至抗战结束、撤退台湾,他一直受蒋重任,稳居军事指挥中枢。

其实,徐永昌正统的专业教育、周密的行事风格,都不是他人生行稳致远的根本。

飞春探微认为,

他最重要的竞争力,是人品底色。

不论立身还是治军,徐都相当严正。

追随孙岳时,孙抽大烟,徐却终身不抽,甚至连纸烟也不碰。

自己不抽,也不让军队人沾。

张学良赞佩:“这军人当中啊,我最佩服徐永昌,跟我脾气差不多……他

什么嗜好都没有

。”

或许身世经历使然,徐永昌对名利看得十分淡泊。

他曾对内弟刘步瀛说:

“要决心在社会做事,必先拿定个帮人的主意;与人同事,必决心不做第一个露脸人。”

他对第一个恩人徐椿龄师爷,始终不忘。在他功成名就时,携妻回去拜年,妻子鞠躬,他则当场跪拜。

事后,妻子责他不早提醒自己也行跪拜礼。徐说,行礼但求心安即可,不一定都要跪拜,自己跪拜,是因为一直都是这样。

不拉帮,不结派,不拥兵,不内战,不争名,不夺利,这样的作风,在民国军阀中,实在是难得的君子品行。

也正是这,他才显得“寂寂无名”;

也正是这,他才一直备受尊重,不论世事变幻,事主更迭,均得各方倚重。

细想来,这些软实力,也是我们后人在今天要反思、学习的。

1945年8月3日,徐永昌判断,日本在“八九月间,必有政变,或投降或成立军政府,

年内可结束战争

。”

8月7日,广岛原子弹爆破的消息传来,徐更坚信“日寇投降当在目前。”

11日,蒋介石获悉日本即将投降,就安排参加盟军受降式的人员。

紧接着,就是各种场合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在国内,投降受降的签字,是各战地的主要将领,代表的是军队的投降。

而原定于8月底(因天气缘故,延至9月2日)在“密苏里”号上举行的签字仪式,参加人员代表的,则是参战国之间的关系。

“密苏里”号上的签字,代表着世界上一个时代结束。

彼时,为顺利使日本投降,盟国统帅给日本留足了面子,签字仪式没有强令日本天皇或首相必须到场,只要来个有分量的代表即可。

最后,他们派出是的,是代表军方的参谋总长,和代表政府的外务大臣等一干人。

所以,相对应的,盟国诸国来现场的,也都不是元首。

当时,国民政府能派出的代表中,已经各有分工:

参谋总长何应钦,负责国内日军受降;

军政部部长陈诚,负责战后复员整编工作;

而军训部部长白崇禧,素为蒋介石不喜,

所以,这代表中国去日本参加受降式的任务,就落在了功勋卓著、位阶甚高、备受蒋倚重的徐永昌身上了。

谁料,他这一去,竟然在现场撂出了个自己“忏悔”的惊世之言。

8月12日,徐永昌接到派遣令,选了军令部的8名要员,作其随从。

8月17日,启程,先赴马尼拉,会晤麦克阿瑟,与各国代表在此聚一周,商议受降式细节。

8月25日,准备赴东京,却因飓风袭扰,延期出发。

8月26日,盟国代表一行人,乘美舰从菲律宾出发,历经5昼夜,来到了日本。

徐永昌是个一直在国内土生土长、接受朴素中国军事教育的高级军官,他既不同于黄埔嫡系,又有别于蒋百里等留洋派,所以,出国这事,对他来说还是头一次。

因此,他观察得特别细。

在日本,有两三件事让他开了眼界,由此引发了更深入的思考。

第一件:

8月31日凌晨,徐永昌所乘的美舰,抵达横滨港。在甲板上眺望日本,徐永昌大受刺激,日记中载:

“四周望去,但见舰艟围绕,灯光闪烁,照耀海滨,如一扇形,大有辀舻千里之象,不禁感慨:‘甲午之役如能一胜,则我海军今日不悉合似!’”

日本虽战败,但其军事实力粗略观览,也令徐永昌感到震撼,自愧弗如。

是什么导致了中国如此落后?

深解中国军力状况的徐永昌不禁反思,想到半个世纪前的甲午之耻,国力衰败,延宕至今,无奈而可叹矣。

第二件:

9月3日,晚饭后,大家到东京街头游走观看,

“见警察守岗如常,民众静肃,各报刊载亦毫不隐饰,直认降伏。”

徐永昌再受刺激。

本觉得,一个战败之国,应该处处见到垂头丧气、萎靡不振、混乱不堪的样子,但在日本街头,却发现日本民众并非如此。

他们工作正常,表情严肃,社会舆论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战败,面对事实。这在徐永昌看来,颇感意外。

在日记中,他继续写道:

“盟方对日如无一具体管制严密方法,则

日人之兴可计日而待

。”

第三件:

这是最受刺激的,就是在抵日的途中,徐获悉英国军队已经向香港开拔,而蒋求助美国无果,只得宣布不派兵赴港。

接着,有获悉外蒙正在酝酿“自由投票”,欲从中国版图中独立出去。

外蒙本为中国一民族,如今却不得不面临“以地和苏”的结局。岂不令人心痛?

这等于是国家虽胜,却仍不能保国土完整!

这与五四何异?

以上几件心痛大事,让这个深知国民政府军事实力的军令部长,忧心忡忡。

9月3日晚,徐永昌的随从们建议,经过8年抗战,终于直捣黄龙,报仇雪耻,今日当痛饮一番。徐永昌连连劝说,切切制止,

不许大家喝庆功酒。

“诸人不悟忧难之降临,似怪余不近人情者。”

也正是这几件压心的大事,让徐洞幽烛微,见微知著,深感这场签字仪式的过去、未来,情势皆不容乐观。

所以,在9月2日的“密苏里”号上,他一筹莫展,接受记者采访,只凝重地说了一句话:

“我觉得这是一个应该忏悔的经过。”

9月4日,他在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时,再次表示:

“我觉得大家皆应反省……除非真是想不出自己的过失者外,皆应有所忏悔!”

明者见于无形,智者虑于未萌。

而独见之虑,每每见疑于人。

徐永昌的“不经之言”,传到国内,引发各种猜测。

乃至现今,仍有误读,实乃不解一个军令部长的内心忧虑。

5年后,1950年,庆祝抗战胜利5周年时,徐在台北撰文,详细解释了当年“忏悔”的内涵:

“1??这次大战,源于14年前日本九一八侵华。自前清同治末年起,已有70余年,长期久战中,

我们的国家未能做到自固吾国的必要措施

,这是应该忏悔的

“2??从九一八开始,当时国际联盟本可发生作用,使日本有所忌惮,但国联未能认清事理,把握时机,对侵略未能有效制裁,反而处处予以不应当的迁就。

由此,日本一试得逞,意大利随之而起,希特勒进而试于欧陆。

企图苟安者,终不得幸免,这,是不是国联列强应当忏悔的

“3??苏俄……德国……性质上根本冲突,犹如冰炭之不相容。

而苏俄贪图瓜分波兰之利,竟与德订协定,终分赃不均,引希特勒袭击。若非美国加入战争,苏俄真有被德日瓜分的可能,

苏联是不是应该忏悔

“4??即使侵略者最后受到了应得的惩罚,而世界无辜人民受害之重大,恐早已无法计算,这

都是应该忏悔的

。”(完)

参考资料:

●《民国政治人物》,吴相湘,东方出版社,2014.04

●《山西文史精选山西近代名人辑要》,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编,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08

●《民国高级将领档案解密》(第1卷),章冼文主编,党史研究出版社,2011

●《“这是一个应该忏悔的经过”》,叶铭,《同舟共进》,2017-11-01

●《密苏里舰上受降的中国将军:徐永昌》,刘传吉,《中国档案》,2015-11-15

●《历史深处的徐永昌将军》,邹金灿,《南方人物周刊》2015年第7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历史开讲 1937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长江局在熙熙攘攘的武汉正式成立。为了支持国共的第二次合作...
原创 三... 老周 摘要:三国年代战乱不止,武将层出不穷,其中不乏耳熟能详的名将,在民间就有二十四名将的排名,在众...
原创 玄... 在唐朝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贞观之治的卓越成就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历经岁月仍被无数历史学者与文人雅士...
原创 江... 在这个广袤的世界中,无奇不有。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水库,通常只是源源不断地蓄水,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
原创 秦... 少昊是上古时代诸帝之一,但关于他的记载在古代文献中却存在一些矛盾。部分文献将他称为“西方白帝”,而另...
原创 慈... 有人问,慈禧死了对大清有没有造成影响? 慈禧的死确实成了压垮清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像抽走了即将倒塌的...
花脚大仙分享:《璀璨时光——清... 《璀璨时光——清代广钟精品展》之八 广东省博物馆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璀璨时光——清代广钟精品展》是...
原创 1... 1951年,陈赓大将拎着两袋苹果走进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时,院内关押着一个连的黄埔同窗。二十年前,曾在珠...
实力超群却命运多舛,曹操三个养... 曹操的三个养子分别是曹真、何晏和秦朗,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命运和成就。 曹真是曹操的好友曹邵的儿子,后...
原创 这... 这城有良田全新势力·天骄的首位绝代僚属魏征即将上线!小编先来剂猛料,魏征将是这城有良田里首批拥有两套...
原创 武... 武松能打得过卢俊义吗?很多人普遍认为卢俊义武艺高强,棍棒天下无敌,且他的武力值几乎达到了巅峰,几乎无...
危地马拉发现2800多年前玛雅... 据危地马拉媒体5月30日报道,危地马拉文化部宣布在该国北部的一个考古区发现了2800多年前的玛雅城市...
原创 东... 在讨论三国时期最危险的职业时,许多人自然会想到东吴的大都督。这一反应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尽管在...
字古以来丨一个“子”字中满满的...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借助AI技术...
原创 为... 家人们,今天咱来聊聊封神故事里一个让人好奇的事儿哈。周文王姬昌大家都熟,他智慧过人,为后来周朝建立打...
原创 1... 1998年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亚洲而言,都是充满沉痛回忆的一年。这一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而来,波及的范围...
红色故事绘--每日荐读《“不认... 红色故事绘—每日荐读 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 ...
原创 元... 元朝曾经横跨亚洲,甚至一度延伸至欧洲。蒙古骑兵如洪流般席卷了欧亚大陆,将一个个国家击溃。 它以惊人的...
原创 刘... 在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中,每当谈到那些智谋卓越的历史人物时,几乎无人不提到两位极具传奇色彩的英雄。一位...
原创 我... “班长,这红布条子真能吓得住小鬼子?”1939年春,河北涞源新兵小赵攥着刚发下的红缨枪,带着一丝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