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民国第一狂人刘文典,蒋介石打他两耳光,他一脚踢在老蒋的肚子上
迪丽瓦拉
2025-07-15 13:03:30
0

1927年4月12日

,叛变革命的蒋介石对着曾是同盟的共产党开枪了!

中国革命猝不及防的进入转折时刻,可

蒋匪却是杀红了眼

,所有抗议屠杀的进步人士无一幸免的遭遇残忍报复,12月1日与上海名媛宋美龄结婚,得到宋家背后雄厚财力及政治支援之后,蒋介石更是志得意满。

可当1928年11月28日蒋介石游览安徽大学,学校不仅没有隆重接待,得知安庆学生“暴动乱潮”与校长刘文典难逃干系,蒋介石命他交出共党分子的时候,刘文典却是直接一句

“你蒋介石算什么东西”。

兴头之上迎头浇来一盆冷水,怒不可遏的蒋介石直接两巴掌甩到刘文典的脸上,可这满足感还没体验够,他的腹部却结结实实捱了一脚。

刘文典凭这一脚出了名,可这件事究竟是真是假

?蒋介石一向瑕疵必报,此事若真,给予他此般奇耻大辱的刘文典又是因何能全身而退?

反唇相讥,积怨已久

“你就是刘文典?”

看着其貌不扬的干瘪老头,蒋介石出言不逊,可这刘文典也不是好惹的主,反口就是一句

“你就是蒋介石吗?”

很久没有人敢这么直呼蒋介石的大名,他以为自己如日中天,但在刘文典的心中他始终是无名小卒、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主。一来安徽就给自己造势邀请地方名流见面,蒋介石是摆明了将自己当做

“国家的主人”

,只可惜刘文典根本就瞧不上。

1928年的时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可却不是第一次共事,毕竟他们曾经效力过共同的主人——孙中山。

出身优渥世家,刘文典的父亲虽然以经商为主业,但却不似旁人铜臭熏天反而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在刘文典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送到了教会学校学习。

如果说刘文典是凭借聪明让每个老师都记住了自己的名字,那么同样享有此等“殊荣”的蒋介石却是凭借惊为天人的调皮贪玩,人称

“瑞元无赖”

,没少让寡母发愁。

1906年享赋盛名的刘文典转学至芜湖安徽,在这里他遇到了

陈独秀

刘师培

,彼时的陈独秀还不是民主革命的领军人物,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思想还未正式在神州大地上生根发芽,但这却并不影响刘文典在革命道路上的

“开智”

他厌恶封建家庭,他厌恶教会学校,因此在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喊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口号的时候,刘文典觉得希望来了,毫不犹豫的在1907年加入。

东渡日本留学没过多久,国内刮起反清革命运动的东风,

推翻清政府腐败专制

的希望就在眼前,刘文典当即回到广州进行革命“串联”。

只可惜,

来之不易的胜利葬送在了“小偷”袁世凯的手中

。他堂而皇之的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大肆屠杀革命党人,刘文典也不幸遇刺受伤,说不失望是不可能的。

可是孙中山的出现再次让刘文典看到了希望,看着浩浩荡荡的讨袁运动,刘文典多么希望可以成功,只可惜雷声大雨点小,孙中山被迫流亡日本,刘文典相信他,于是以秘书一职留在了他的身边。

在刘文典陪着孙中山从血雨腥风中东山再起的时候,蒋介石还只是一名不起眼的小卒,在1916年袁世凯离世,国内一片混论,孙中山先生再挑大梁稳定局势,却在1925年病逝北京,

蒋介石就成了新的“小偷”。

因为

孙中山先生离世的时候并没有指定接班人

,是蒋介石以张学良为踏板,凭借阴谋侥幸拿下中原大战的胜利,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权利。

从无名小卒成为领导者,蒋介石的一路走的并不稳当,论说军事才华,比他更适合的大有人在,他能坐拥大任,凭借更多的正是刘文典看不上的乌烟瘴气。

身为一名颇有傲骨的学者,面对全国一片黑暗的严酷现实,刘文典果断放下不适宜自己的枪杆子,用文字为正义发声。可其实早在1912年的时候,刘文典就在于右任所办的

《民立报》

中担任翻译,积极传播民主革命思想。

只不过他所做的这些落在蒋介石的眼中都是文化人的

搔首弄姿、故作玄虚

的把戏,蒋介石一向是“重文轻武”的,

因为他要的从来不是兴邦而是“占邦称王”。

无奈的是,混乱的局势让蒋介石钻了空子,得以大摇大摆的兴风作浪,但刘文典不吃这一套。

不畏强权,不媚世俗

1928年11月,蒋介石打着雨露均沾让舆论再夸自己一波的算盘前往安徽大学看望莘莘学子,想要借此立稳自己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的人格标签。

这般“大人物”前来,省政府一早就通知时任安徽大学校长的刘文典要安排人员夹道欢迎,面子功夫上可不能出现纰漏,省政府恨不得事无巨细的安排好,可刘文典却只看了一眼就漫不经心的

将通知扔进了痰盂

没有安排,蒋介石到来的时候自然就是冷冷清清,从未遭过如此冷待的老蒋一进门就开始压着火,草草逛了一下就回去了。好巧不巧,这边蒋介石刚回到住所,下一面安徽教育厅厅长韩安就给了他一个“报复”的由头。

“蒋兄,不得了了!

安徽最近学生风潮甚是利好,据说其中几名学生领袖还是共产党呢。

这件事情说起来并不复杂,就是安徽省立第一女中打算举行校庆晚会,这一下整个安徽的男生们都沸腾了,即便没有受到邀请,也是个个爬上围栏,伸长了脖子往里面看,结果就发生了骚乱。

本是青春期荷尔蒙的悸动,愣是被人挑唆成共产党意欲滋事

,蒋介石最是听不得,再加上对刘文典本来就有气,寒着脸要他交出学生领袖名单。

只可惜,

刘文典是个文人,不是可任蒋介石随意拿捏的软柿子。

看着蒋介石信口雌黄,极具个人主义的将学生行为编排为暴动,摆明了看人下菜碟,毫不留情的就是一句“当时学生甚多,何以独责我校?”

蒋介石不接刘文典的话茬,单刀直入就是一句“教不严,师之惰,你的学生敢夜毁女校,破坏秩序,就是你这学阀横行,我不对你撤职查办,就对不起总理的在天之灵”。

论说仅是指责自己和学生,刘文典已经是不能忍,这下蒋介石竟然堂而皇之的拿孙中山说事,刘文典的怒火更是不可压,反口就是一句“你还好意思提总理,我和他一同在东京闹革命的时候,你这等无名小卒姓甚名谁我都不知道,现在你想用这小题目给我做大文章,一口一个我是学阀,

我要是学阀,你就是封建新军阀

”。

蒋介石一向嘴上不饶人,何曾受过如此顶撞,风度什么他都顾不上了,嚎叫着说出一句“看我能不能枪毙你,来人把他给我压下去”。

“你敢?”

刘文典一跺脚

直接站在蒋介石面前,论说资本当过孙中山秘书的他比蒋介石更适合摆谱,可奈何眼下是蒋介石当道,一前一后两卫兵直接把刘拖了下去。

如此看来,广为流传的

“蒋介石怒甩刘文典两耳光,刘文典回旋一脚踢在蒋介石的肚子上”

就是对两人争吵的过分解读,可即便是没有肢体之争,能让老蒋如此下不来台的刘文典,也是难逃一死。

可结果却出乎所有人意料。

因为蒋介石毫发无伤的将刘文典给放了,所有人都在说刘文典简直神了,可其实他原本就是孤傲怪癖之人。

可这蒋介石究竟为何放了这号“怪胎”?

头脑不被禁锢,学术才能自由

一切都多亏了

胡适与蔡元培。

蒋介石上位不稳,最为忌惮的就是在社会颇具影响力之人对自己的“弹劾”,国民党元老蔡元培便是蒋介石得罪不起的存在。

知晓自己的丈夫被抓,刘文典的妻子次日就乘坐轮船赴京,向蔡元培求救,为保万无一失,各方获知消息的友人也纷纷致电教育部部长蒋梦麟与上海中国公学校长胡适请求保释。

蒋梦麟获知之后,直接就致电皖教育厅,直接一句“刘主任现在何处”,蔡元培更是毫不掩饰,直接面见蒋介石。

“念在文典往日鼓吹革命之功绩,饶恕其一时言语之唐突”,蔡元培说的话是客客气气,但蒋介石却怕的不行,提出

“只要刘文典即日离皖,自己就可既往不咎”

用离开换取自由是蒋介石的常用戏码

,1946软禁张学良十年之久最后抛出的亦是“前往美国”等三项条件,只不过刘文典和张学良的情况不同,蒋介石要张学良做的还有昧着良心的两桩,对于刘文典却是只有离开这一项要求。

海阔凭鱼跃,刘文典不缺工作的沃土,既然他有在血雨腥风中公开

“怼蒋大学不是衙门”

的勇气,也自是不会惧怕重头再来,更何况,对于这号人才,清华和北大都是纷纷抛出了橄榄枝。

在刘文典的心中,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圣地,有血有肉的学生也应该有言论自由,

为斗米折腰的乌烟瘴气不应出现在纯洁的学术界

,无论是支持孙中山拿起笔杆子为战,还是对蒋介石的“出言不逊”,身为一名文人,刘文典想要守护的只是学术自由。

蒋介石的偶然之举让刘文典成为了声名鹊起的人物,也将“伯乐”迎到了他的面前,著名学者

章太炎

非常欣赏刘文典的书生骨气,亲自书写

“养生为羡嵇中散,疾恶真推

祢正平”

相送。

这副对联戳中了刘文典的心,也被妥帖的收藏了起来。刘文典的傲骨不只是针对蒋介石,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日本侵略者多次派人请他出山到日伪政府做官,刘文典都断然拒绝。

在僭越者的面前,刘文典表现出了一位正直中国公民的高风亮节,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对朋友动员自己去美国,并且已经为其一家办好入境签证的情况,他也是用一句

“我是中国人,为什么要离开我的祖国”

礼貌拒绝。

身为一名学者,刘文典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耕耘,卸任安徽校长,他在1929年担任了清华大学的文学系教授,同时还在北大兼课,抗日战争如火如荼的时候,他毅然拒绝日伪军的高官厚禄,两袖清风的去西南联大任教。

为了精心研究学问,刘文典可以在夜里九点开始看书,直到第二天七八点钟才睡觉,于他而言,一生除了国家和学问,再无大事。

刘文典就是这样一个

奇怪

的人。他可以在日军空袭警报响起的时候,想着陈寅恪视力不佳,不顾自己的安危跑到他的寓所,吃力的搀扶着他往城外躲避,也可以在碰到同学要搀扶自己的时候,大声叫嚷“保存国粹要紧”,要同学保护好孤本的藏书。

怒斥蒋介石是刘文典声名鹊起的导火索,却不该成为他一生的“绝唱”

,作为一名文人,刘文典身上的担当和坚持,同样值得深挖和歌颂。

大学不是衙门,“民国牛人”刘文典的文人风骨,正是时代缺少的独立创新,莫让刘文典成为时代绝唱,请一同努力让

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灵魂

成为时代的共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学党史·兴法治丨《中国共产党百... 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大事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59年 1月22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设...
原创 原...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打仗基本上都是使用的冷兵器,什么刀枪剑戟十八般武器。但是火药也是中国发明的,属于中...
原创 岳... 提起中国历史上的名将,无论每个人心目中的名将都有谁,我们都不会忘记一个:武穆岳飞。岳飞之死一直是后人...
原创 如... 如果唐玄宗早点死,就不会爆发“安史之乱”?这个说法将历史大事件简单归结为个人因素,过于粗暴且肤浅。事...
原创 美...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为我们熟知,他...
原创 原... 正所谓“夺妻之恨,不共戴天。”家里好端端的妻子突然被别人抢走了,换谁都忍不了吧,但在我国唐朝时期,有...
原创 原... 在中国,提起杨家将可谓是家喻户晓,无论是在评书、戏剧或是影视中,关于杨家将忠义英勇的故事数不胜数,你...
原创 成... 铁木真,世界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一步步统一蒙古各个部落,建立大蒙古国,被尊称“成吉思汗”。铁木真...
原创 原... 清朝宫廷有不少迷案,孝庄下嫁多尔衮便是其中著之一。 孝庄,原名布木布泰,蒙古科尔沁部贵族博尔济吉特氏...
原创 诸...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要说大家最喜欢的三国时期的谋士,那么首选肯定是蜀国的...
原创 原... 众所周知,唐朝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的朝代。尤其是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政治繁荣,特别是在李治...
原创 曹... 《魏略》: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有人认为孙权这是在笑贾诩——一个道德风评堪忧的人,怎么能当...
原创 史... 封建王朝统治时期,阶级观念深入人心,只有贵族才能坐在统治阶级的位置上,一般人能考取功名当个大臣就已经...
“郧县人”写进人教版历史教科书 湖北日报讯 (记者海冰、许应锋)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在“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章节提及“郧...
原创 朱... 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 这是《明史》中对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评...
原创 韩... 自古以来,旧朝的破灭与新朝的建立总避免不了激烈的战争,而每当乱世结束,总有一些传奇名将的事迹会被永久...
原创 1... 资料来源:《毛泽东与一位普通铁匠四十年的兄弟情谊》——世纪行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爱戴,...
原创 原...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从建立到结束一共存在了276年。在这一段时间里,由康熙、雍...
原创 原... 导读:潘安本名叫潘岳,是河南中牟人,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帅哥。他不仅“帅呆了”,而且文采甚佳,还玩得一手...
原创 原... 一说起雍正大家可能想到的是他那严肃的面庞,上位者的感觉油然而发。九子夺嫡的故事相比大家每个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