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鳌拜能免死,为何年羹尧不能?专家给出4点原因,靠谱吗?
迪丽瓦拉
2025-07-15 16:03:27
0

众所周知,鳌拜和年羹尧都是清朝赫赫有名的功勋大臣,作为清朝的两位绝世将领,自然会成为世人家喻户晓的谈话对象,而世人对于鳌拜和年羹尧的看法都还是褒贬不一。

在很多人的目光之中,这两位大将给予人们的形象,就是肆意散漫、飞扬跋扈,每次都是仗着自己所立下的功劳,不断地在耀武扬威。历史的长河之中,这样的人似乎就注定了最后凄惨的结局。

许多人都说,先有鳌拜后有年羹尧,同样的故事也是同样的结局。说句实在话,世人所了解的他们定然是劣迹斑斑,可谁又会在意这两位之前所创下了的绝世功绩。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二人之间的相似,有人还会提出疑问。为何鳌拜最后就可以免除死刑,而年羹尧就没有这个优待?相应问题的产生自然会有人前去作答,当时的专家便给出了四点原因。

年羹尧与鳌拜

话说,鳌拜和年羹尧,一个是辅政大臣,一个是大将军。同样的功勋赫赫,同样的被皇帝处置,一个最后遭到了囚禁,还有一个只能被赐死。

世人常说物是人非,反观年羹尧与鳌拜,最后的结局竟然还存在着生命尚存的差异。要知道,鳌拜自小就是出身将门,作为将门之后,自然是精通骑射。

皇太极便发现了鳌拜这样的本领,在这个时候鳌拜便与皇太极一同征战四方。在众多的战役之中,不断展现出自己卓绝的军事才能,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也成为了皇太极身边的一员武将。

在此之后,鳌拜更是直接号称为“满洲第一勇士”,名誉的叠加,让他在朝中的地位得到加固。随着皇太极的逝世,鳌拜就拥戴了皇九子福临继位,成功地让自己从大将军的位置转变为议政大臣。

这可不是一种普普通通的转变,而是一名武将转变为朝中文臣的历史时刻。想来,鳌拜自身的本事定然不会只是武力这么简单的。顺治帝离开了人世,鳌拜再一次接受了顺治帝的嘱托,拥立新帝。

在这个时候,鳌拜自然封官加爵,最后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辅政大臣,朝中的地位更是直逼皇帝。如此殊荣、权力之下,料想之后鳌拜的所作所为,似乎也是合乎情理。

毕竟谁能够保证,自己身居高位的时候,不会利欲熏心、不会想要的更多呢!当时,鳌拜已然成为了三朝元老,在朝堂当中掌握着政治大权。

这同时也威胁到康熙皇帝的执政,随后在康熙皇帝的安排之中,鳌拜成功被逮捕。自此之后,便一生都囚禁在牢狱之中,人生的终点也是死在监狱之中。

说完了鳌拜,再来说说年羹尧。年羹尧没有鳌拜那样的出身,他的父亲也只是一般的官职人员,至于年羹尧最后的成功,想来很多人难以猜测到。

一项是以武将的身份出,现在大家的目光之中的年羹尧,这样的将军在早起时候居然身中进士(雍正王朝有一部分杜撰)。年羹尧也没有鳌拜升职得那么快,他则是一步步走来的。

当然,至于武将的身份,其实是在他身中进士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另外一种才能。随后,也是通过自己这个才能,受到了康熙、雍正皇帝的重用,登上了人们熟知的大将军的位置。

之后年羹尧在西北大战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入京后权势加持,自然就会有所放纵,这里其实就是和鳌拜类似。没有多久,雍正皇帝便直接列举了九十二条罪状直接赐死,一位功勋赫赫的大将军便消失了。

专家的四点原因

如此看来,年羹尧与鳌拜的渊源其实在于“同命不同朝”,世人提出年羹尧最后会判处死刑,而鳌拜却没有的疑问,也是情有可原。上文之中便有说过,专家对于这个问题也给出了四个原因,那么4点原因是什么?

首先,就是二人之间地位的差距。鳌拜一开始崭露头角的时候,就已经跟在了最高统治者皇太极的身边,随后鳌拜又是受到两任皇帝的嘱托,就光是这样的殊荣,就不是年羹尧能比的。

反观年羹尧,他的一生之中,相比于鳌拜,虽说权势已经逼近鳌拜之前的韵味,可是两人之间的地位存在着千差万别,如此也就衬托出了,鳌拜最后不被赐死的原因(资历深、地位高)。

其次,两人之间的性格差异。世人谈论起鳌拜和年羹尧,都会认为这二人是同样的飞扬跋扈,可是若要细细区分,其实鳌拜根本没有年羹尧狂妄。

他被杀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因为康熙皇帝的不信任,年羹尧却不是如此,他最后的狂妄大于鳌拜所做出的行为。在专家看来,最后鳌拜被囚禁,一部分原因就是鳌拜没有年羹尧的狂妄。

然后,二人之间身处的环境,之前所说的“同命不同朝”,其实就是这个意思。鳌拜所在的时期是康熙皇帝执政,当时的朝野之中,依旧存在一些反动分子。

鳌拜的存在无疑就是对他们进行无声的压制!至于年羹尧,他所处的环境,已经是雍正时期。众所周知,在雍正时期,清朝的社会是十分安定的。

换而言之,雍正根本不需要年羹尧去压制那些子虚乌有的人。最后一点就是,皇帝的不同,雍正这个人一直都是杀伐果断的人,对年羹尧这样一直在太岁头上动土的人来说,雍正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这也是最后年羹尧结局的一部分原因,甚至还可以说雍正一直都在积累罪证,很早的时候便想要除掉年羹尧,只不过是时机未到而已罢了。

专家说法过于片面

以上便是专家给予提问者的四点原因,说实在的,专家所给予的四点原因,猛然间看上去很有深意,但仔细分析之下,其实没有一点靠谱。

在专家的心目当中,一直都是有所偏颇,总是将鳌拜的形象给予加强,反而年羹尧的形象会显得尤为的弱小。说到其中一点,鳌拜没有年羹尧狂妄,其实就是有违常理。

世人皆知,鳌拜受到顺治帝的嘱托之后,虽然辅佐了康熙帝的登基,但是当时的康熙年龄尚且,鳌拜对于他是没有半点的君臣之礼,始终认为这只是一位幼儿,和皇帝那样的称呼相差甚远。

光是如此,则可以说明鳌拜是狂妄的,是可以在皇帝跟前倚老卖老的人物。细细想来,其余的三点原因,应当是和这个差不了多少的。至于,年羹尧最后为何不能免死,这个原因在历史的层次上来说,倒是没有明确的答案。

可能真的只有当时的雍正皇帝自己清楚了吧!总的来说,鳌拜的囚禁、年羹尧的被杀,仅仅只是帝王之心的一种体现,一种为了政治需求的手段罢了。

康熙是为了震慑并收买人心,而雍正则是为了杀一儆百、稳固地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1939年9月24日,驻扎在正定、行唐及灵寿的日本步兵独立31大队和伪军守备队共约1500人,联合向...
原创 康... 清朝的历史是一段复杂而深邃的篇章,如同一幅难以解读的画卷。如今,许多人谈起清史,常常带着愤慨和不满,...
原创 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皇后被视为皇帝的正妻,她掌握了宫中的内政事务,位高权重。自周朝以来,皇帝的妻子被正...
原创 第... 在风起云涌的乱世之中,很多英雄豪杰的光辉往往会被埋没,直到有一天他们才被识破其真正的价值。而在三国的...
原创 曹... 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争夺中原霸权的一场重要决战,发生于公元199年。当时,袁绍在击败公孙瓒后,控制了...
原创 荆... 荆轲刺秦王:历史的背后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不论是历史课本还是民间...
原创 明... 前言: 历史的终结,往往并非轰轰烈烈的爆炸声,而是在一片寂静中缓缓透露出令人不安的预兆。明朝,这个...
原创 诸... 蜀国丞相诸葛亮,在征讨曹魏的过程中病逝,享年54岁(53周岁)。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略家之一,诸...
原创 她...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因其坚持的独立国策,使得它在许多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最为...
原创 出... 1352年,朱元璋已经在红巾军中担任着一个小头领。一次,他外出时走在濠州城的街头,意外看见了一个满脸...
原创 清...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女性以其卓越的成就与地位而显得格外耀眼,她在后宫中享受了无与伦比的荣华富贵...
原创 曹... 话说198年冬十月,北风凛冽,寒气刺骨,曹操率领大军火速赶往救援刘备,同时顺道讨伐老对手吕布。吕布被...
原创 唐... 李豫(公元727年—公元779年),唐肃宗的长子,于公元762年继位,年号“宝应”,后改年号“广德”...
原创 明... 朱元璋即位为皇帝后,开始实行全国避讳“猪”字,因为“猪”和“朱”同音,这在当时的社会是一种普遍现象。...
原创 赤... 《三国演义》中的许多经典战役,每一场都是值得深究的历史事件。但我们要认识到,《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
原创 嬴... 秦昭襄王嬴稷是秦惠文王的次子,他的地位在秦国王室中并不显赫,远不如长子那般受重视。母亲是秦惠文王的妾...
原创 古...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的开始,这个时期被称为中世纪,又常被称为“...
原创 隋... 罗士信被誉为隋唐时期的首位勇将,但他未能跻身隋唐十三杰的行列,许多人对此感到疑惑,究竟原因何在呢?其...
原创 诸...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在这部经典小说中,诸葛亮以其超凡的智谋和卓越的才能,被誉为谋略的巅峰...
原创 嬴...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创造了许多显著的成就。然而,由于他的一些做法未能赢得当时人民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