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奠定三国格局的不是赤壁之战,而是9年后的一场大瘟疫(中)
迪丽瓦拉
2025-07-15 23:03:37
0

上篇

中聊到,建安二十二年大瘟疫中受伤最深的,莫过于官二代、文学青年曹丕。

曹丕因随军伐吴有功,而压倒留守后方防疫不力的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但建安七子团灭和10子死其五,让曹丕痛感生死无常,生命的意义唯有建功立文,流传于世。

3年后,深感时不我待的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割据北方称帝,打算做出一番传世的大功业。历史正式走进了分裂的三国时代。

接下来,我们要聊的是这场大瘟疫中最不该死的人——司马八达之首,司马朗。

司马八达之首司马朗(171~217年)

司马氏远祖司马卬在楚汉之争时为殷王,都河内,由此形成了绵延500年的世家大族。祖父司马儁官至颍川太守(市委书记),父司马防则历任洛阳令(相当于北京市长)、京兆尹(北京市委书记)。

1、地位尊崇的司马家嫡长子

司马防性格耿直,威仪十足,讲究礼教,对子女管教非常严格,他的八个儿子,个个都出色,被誉为“司马八达”。你看看这位老父亲给8个儿子取的名字,就知道他是如何偏执地尊崇礼教了。

司马朗,字伯达,官至汉兖州刺史;

司马懿,字仲达,官至魏太尉(追封晋宣帝);

司马孚,字叔达,官至魏太傅(晋安平王);

司马馗,字季达。官至魏东武城侯;

司马恂,字显达,官至魏鸿胪丞;

司马进,字惠达,官至魏中郎;

司马通,字雅达,官至魏安城亭侯;

司马敏,字幼达,官至魏安平亭侯。

这伯仲叔季的取名,非常处女座。在这样一个长幼有序、尊卑主次分明的家庭里,嫡长子司马朗的地位是远高于他的兄弟们的,包括更为有名的二弟司马懿。

老父亲对嫡长子司马朗的培养,最为用心。司马朗继承了司马家聪慧俊朗的好基因,从小聪颖好学,身姿提拔。如果不是瘟疫,他也会像其祖父(84岁)、父亲(71岁)、弟弟司马懿(73岁)、司马孚(92岁)等一样的长寿。

190年,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时,司马防因担任治书御史,随同西迁。看清形势的老父亲,命长子司马朗带着家人,历经艰辛,死里逃生,用了5年时间才从洛阳返回家乡温县。司马朗收留抚恤宗族众人,代替父亲教导诸弟,在乱世中撑住了家业。

2、忠心耿耿的曹魏家臣

司马朗22岁时(193年),被司空曹操招聘为司空掾属(干事),此后一直忠心耿耿地追随曹操。直到47岁死于瘟疫,司马朗漫长的25年职业生涯全都跟着老板曹操。在换主子跟换衣服一样勤的汉末,这样的君臣实属少见。

在司马朗的带领下,7个弟弟都效命曹魏,担任了不少重要职责。影视剧中曹操多次欲除司马懿都没能下定决心,和司马朗的忠心耿耿是分不开的。

在37岁时(208年),被曹操任命为丞相主簿(秘书长),成为曹操的心腹重臣。不久又被曹操派到战乱不已的兖州任刺史(省委书记+军区司令),他大施安民政策,迅速平息乱局,百姓安居乐业,为曹操治下了一片稳固的后方基地。

建安二十二年春,曹操大举伐吴。司马朗在夏侯惇、臧霸的前锋军中,不但以身作则,衣着简朴,食物粗糙,而且爱兵如子,后勤保障一丝不苟。大军到达居巢时,突然爆发了疫情,司马朗亲自巡视士兵病情,给士兵们医治药物,自己却感染了疾病,因而病死,时年47岁。

3、大忠换大奸,曹魏急转直下

司马朗不仅对曹魏忠心耿耿,而且非常有能力,在家族中是众望所归,在民众中非常有威望。司马朗病逝,是曹魏的损失,远不止于此。

从史料上看,长子司马朗在忠厚耿直上,是最像父亲司马防的。如果司马朗没有死于瘟疫,按照他的长寿基因和家族地位,河内司马家必然是曹魏最忠实的支持者。

而次子司马懿则是包藏祸心能忍敢赌的大奸臣,三子司马孚的伪君子形象深入人心。

没想到,嫡长子司马朗死于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2年后,性格耿直的老父亲也在71岁高龄去世。时年40岁,担任魏太子中庶子的司马懿,成为司马家的掌门人。在他心里,司马家的利益高于曹魏朝廷。

而曹魏的当家人曹丕却情深不寿,在登基6年后以40岁壮年早逝,儿子们死的死,幼的幼,不得不将皇位传给他不喜欢的长子曹叡。

力量此消彼长之下,曹魏终于被司马氏篡夺。

蜀汉首席参谋长法正(176~220年)

1、识时务者为俊杰

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主要打击的是曹魏,但接二连三的战争,则将瘟疫传播全国,东吴和蜀汉都未能幸免。吴国接连死了两位大都督鲁肃和吕蒙,则刘备方则死了一位举足轻重的军师法正,彻底改变了蜀汉的前途命运。

法正原为刘璋部下,与张松密谋奉刘备为主,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为刘备建立益州根据地立下了首功。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伐吴,孙权请降。曹操兵锋正盛时,法正却看到了曹魏困于疫情,果断策划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自请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集蜀汉军政大权于一身。次年,法正去世,据考证死于战争带来的瘟疫传播,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

就连曹操也曾感叹:“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正邪!”

2、法正在蜀汉的作用无可替代

和被《三国演义》神化了的卧龙凤雏不同,法正是刘备的首席军师。诸葛亮长于内政外交,而法正是军事奇才。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法正屡出奇谋,堪比郭嘉程昱。

由于他的益州当地人身份,他在刘备心中的分量,更甚诸葛亮。毕竟诸葛亮是招聘来的,法正则是带资入股(卖主求荣哈)。法正作为刘备荆州军团与益州世族之间的沟通桥梁和平衡器,能确保益州统治稳固,这点也是诸葛亮无法替代的。

假使法正不死,荆州就不会丢失,而蜀汉以汉中为后方,取陇西凉州不在话下,再攻长安,取秦川,恢复汉家江山。从长安和荆州两路精锐,灭魏降吴指日可待。

若如此,强汉可能会万世一系,屹立中原,哪里还会有什么五胡乱华、燕云十八州?

3、法正不死,便无三国

刘备、诸葛亮、法正这个无敌的黄金组合,可惜于220年法正染疫身亡,223年刘备败亡,而分崩离析,诸葛亮独力难支,蜀汉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刘备不得不调回主政荆州的诸葛亮,而把荆州军政大权托付给关羽。就有了后来,关羽水淹七军,高光时刻走麦城,刘备以给关羽报仇之名征吴,意图恢复荆州,却在夷陵之战中几乎败光了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底。

后来诸葛亮重建孙刘联盟,六出祁山,都因为缺乏真正的军师,每次都无功而返。魏蜀吴谁也奈何不了谁,三国之局,由此定鼎。

虽说病毒面前,人人平等,但司马朗、法正的离世,却像蝴蝶效应一样,影响巨大,最终颠覆了历史走向,让后人扼腕长叹。

************

在接下来的下篇,我会给大家聊一个不为人熟知的南匈奴左贤王刘豹,他是三国时期最为高寿的人,从董卓入京,一直活到三国归晋天下一统,一般认为他活了94岁,比司马家老三司马孚还要高寿。

正是建安二十二年的大瘟疫,让刘豹得以带领族人内迁并州(太原一带),猥琐发育。最后他的儿子刘渊,颠覆了西晋王朝,开启了五胡乱华的乱纪元。

敬请期待。

奠定三国格局的不是赤壁之战,而是9年后的一场大瘟疫(上)

点关注,不迷路,更多精彩文章请戳头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杨... 杨玉环不孕之谜:盛唐华袍上的一缕愁丝 一、玉阶生白露:后宫女子的生育困局 在长安城那座巍峨的宫殿里...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战火如洪流般席卷大地,战役接连不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重大战役深刻影响了历史的...
原创 三... 张郃在《三国演义》中,一直是一个引发讨论的角色。对于不太了解他的人来说,张郃可能只是个普通的将领,虽...
原创 千... "小时候江边随手能捞的四鳃鲈,如今在菜市场成了天价珍品。"苏州退休教师王建国望着水产摊位标价168元...
原创 清... 近年来,清宫剧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对于那些热爱追剧的人来说,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细节,那就是在朝...
原创 原... 明朝是一个颇具特色的王朝,因其创始者乃是平民出身的皇帝,因而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在明朝中期,随着统...
原创 朱... 朱元璋,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不仅是一位极具政治眼光的领导者,其性格也展现出霸道和多疑的特质。他对...
原创 他... 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能够成为后人笔下人物的,往往是对社会产生过深远影响,或者经历过极为波折的,甚至是...
原创 想... 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以来,不断挥舞关税大棒闹得全球鸡犬不宁,如今却遇到“回旋镖”打脸——经济不听话、民...
原创 原... 魏延曾提出过子午谷奇谋,具体计划是他带领5000精兵从子午谷出发,奇袭长安,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则率主...
青花鬼谷子下山象耳瓶:元青花的... 在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史上,元青花以其雄浑大气的画风、精湛的烧制工艺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瓷器收藏界...
原创 1...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因病去世,享年68岁。临终之时,他的四大贝勒在众多大臣面前宣读了他的遗言。努...
原创 清... 导语: 中国历史上曾爆发过许多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其中太平天国起义无疑是最为著名之一。它的规模和声...
原创 朱...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一个崭新的王朝在铁血中诞生。 这位出身草根的皇帝,以雷霆手段整顿山...
原创 中... 诸葛亮的智慧常被视为神奇,成为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他的智谋依然让后人称道,成...
原创 康... 康熙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他的统治长达61年。期间,他南征北战,披荆斩棘,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对抗...
原创 三... 在三国时期,许多人可能认为吕布和关羽的斩将数量最多。吕布被誉为三国第一猛将,而关羽被尊称为武圣,特别...
原创 他... 郭淮,这位三国时期的将领,曾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在与蜀国的对抗中,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尤其是在...
原创 《... 明清时期创作的四大名著,不仅仅因其内容的丰富性而受到热爱,更重要的在于它们诞生后所带来的巨大文学价值...
原创 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侵华战争,并非中日之间的首次对抗,早在清朝与日本之间的甲午海战之前,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