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川东十县,风物宜人,人才辈出!比如:仪陇县的朱德元帅,乐至县的陈毅元帅,南充的川北圣人张澜等。这些都是一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另外还有:平昌县的刘伯坚烈士,宣汉县的川东游击司令员王维舟等也是无人不知。
川北圣人 张澜
今天说一位巴中的特殊人物,之所以说他特殊,是因为他既不是战功赫赫的将领,也不是身居高位的大员,但他却享誉东南亚和南美洲,甚至还和爱因斯坦一起接受国际大奖。他就是有着平民教育家之称的:晏阳初!
1943年5月,美国为了倡导科学精神,搞了一个纪念哥白尼逝世400年的纪念活动,这个活动邀请了一批科学家发表演讲,会议结束之后,纪念委员会评选了十位在当代有特殊贡献的科学家,来自巴中的晏阳初就是其中一位。而另外九位分别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迪士尼创始人沃尔特;直升机发明者伊格尔;飞机发明者莱特兄弟等。
正是由于这一次的受奖,让晏阳初名声大噪,从此“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的称号便伴其一生。而令人颇为意外和惊讶的是,在这十位先驱科学家中,居然有爱因斯坦。可见晏阳初的贡献和国际影响力是很大的。那他到底有什么贡献了呢?
晏阳初先生
评委会给他的获奖理由是这样:他将中国几千的复杂文字简化并且容易读懂,使书本上的知识开放给了千百万不识字的农民,同时他还用科学的方法,使农民的土地变得肥沃,增加了他们的劳动成果!
其实这个奖项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了不起,之所以这么多人开始关注,无非是爱因斯坦这些世界级大师也在其中罢了。但不管怎么说,晏阳初先生的功绩是肯定的,所做的事业也一定是了不起的。
少年晏阳初 走出大巴山
1890年10月26日,晏阳初出生在四川巴中的三江镇中兴村,家有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最小。父亲晏理宗是一位私塾先生,自然也就负责他的启蒙教育。那时候的西南地区还很少能接触到国外的新思想,所以晏阳初的启蒙教育自然也是四书五经这一类。
后来一个中文名字叫姚明哲的英国传教士在阆中的保宁开办了一所新式学校,免费教授一些外国课程,比如:英语;物理;化学这一类。13岁的晏阳初听说以后,跟着大哥翻山越岭300多里,找到了这个英国校长,恳请留校学习。这一呆就是4年,这期间他学习了英语,科学,还有音乐,体育等。毕业之后,他又到了当时美国人创办的成都华美高等学校继续学习,可惜学了两年,他就退学了。根据后来他的自诉说,是因为校风不好,很多学生赌博喝酒。
巴中处于大巴山脉的南麓
欧洲求学之路
退学之后19岁的晏阳初在成都做了一名中学老师,跟着一个传教士做公益。最终在这名传教士的鼓励下,他决定去香港求学,开拓视野。凭着刻苦努力,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香港圣保罗书院。再后来,又在荣宏(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后代的赞助下去了美国耶鲁大学。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两位导师塔夫托和威尔逊(都是美国的前总统),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到了快毕业的那一年,也就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北洋政府派出20万劳工奔赴欧洲战场,架桥修路,这期间,晏阳初参加志愿团,充当这些劳工的翻译。他发现除了翻译之外,这些劳工最大的需求就是写信,因为他们都不识字。于是晏阳初自己编写了一些基础课本,开设学习班,免费教这些人识字。通过这件事,他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底层老百姓的认知现状,也促使他下定决心,回国开展平民教育运动,立志在中国消除文盲。
一战华工
在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的资助下,晏阳初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游历了十九个省,做了各种调查,最后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方案。第一步就在湖南长沙搞试点,得到了社会贤达的广泛支持,连湖南省长都出面力挺,仅仅三天就招生1300多人。毕业那天省长赵恒惕亲自到场为学员颁发毕业证书。
平民教育工作是毕生之事业
有了这次的成功经验,晏阳初又迅速组织工作组,在曲阜,南京,杭州,汉口等地推广。后来他的平民教育推广运动如火如荼,社会反响很好。不久后在北平成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后来他又逐渐意识到中国底层民众,有四大毛病:迂,贫,弱,思。也就是说,迂腐,贫穷,体弱,没有新思想。所以他觉得单纯地让他们认识字儿,还是不够的。
于是又在河北的定县搞试点,准备系统性地推进平民的教育工作。这种工作最缺的就是教育专家,让人意外的是,晏阳初的想法一提出。各界学者纷纷响应,积极前往定县支持。五年之后,定县的文盲率从84%下降到了40%。同时他们通过科学的农业种植,使当地的棉花增产56%,小麦增产20%,高粱增产30%。而且晏阳初没有拿过一分公款,他的资金基本都是来自美国的基督教徒的基金会捐助。
农村扫盲运动
这个模式取得成功之后,后来在城市和军队中也开始了有效地推行。就连当时的东北王张作霖都多次邀请他去东北军中开展活动,处于种种因素,晏阳初没有去。
到了1936年,抗日战争即将爆发,平民教育活动被迫中断。第二年,湖南省主席何键邀请他去湖南,希望他能动员三千万左右的民众参加抗战。结果晏阳初一上任,就撤销了湖南将近三分之二的县级官员,随后招募近五千多位学者进入政府。在当时,轰动一时。
后来他到了重庆,组建了中国乡村改造学院,这个学院的董事也都是当时的大佬,比如:张自忠,张伯苓,梁漱溟等。他们以璧山县为中心进行实验,探索山区的发展模式。可是由于战争经费等因素,效果不是太理想。
晏阳初塑像
1946年晏阳初只身前往美国募集资金,到了1949年准备回国的时候,国民党却大势已去。当时黄炎培等民主人士,劝他留在大陆。可是由于种种因素,他最后还是去了台湾,在那里他也搞了一段时间的土改,再后来,他又回到了美国。从此把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革的目光投向了全世界。比如去了:巴基斯坦,叙利亚,印度,泰国等很多地方。一圈走下来,最终在菲律宾找到了合适的土壤。
1956年他在当地建立了国际乡村改造学院,开学典礼上,世界各国来了1500多人。包括联合国,各国政要,国际机构等等。此后30年,他都奉献在了菲律宾这片土地上。
国际乡村改造学院成员国
1985年,受到当时国务院副院长周古城的邀请,回到大陆访问,见了河北定县的一些父老乡亲。
1989年,在他99岁生日的时候,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致电祝贺他的生辰,肯定了他一生对发展中国家乡村改造的贡献。
1990年1月17日,晏先生在纽约逝世,享年100岁。身后留下的20多万美元存款,也全部捐献给了菲律宾国际乡村改造学院。
(
#人物#
#巴中#
#教育#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