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史中,人们印象里的战争大多是西方列强对东方的侵略,而在遥远的几千年前,东方也曾过四次进攻过西方,尤其是12世纪到13世纪时期的"伐西"令无数国家闻风丧胆,甚至改变了整个亚欧历史,欧洲也差一点就不复存在。
那么欧洲国家最后得以留存是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以及兼任外交专业导师的金灿荣在谈到这段历史时说:"没有当初的四川人民,哪有你们现在的欧洲。"为什么如此说?
原来在蒙古帝国建立后,进行过三次大规模战争,征服地区达到了近3000万平方公里,其中一次几乎将欧洲全部占领,但在西方面临生死边缘时,当时蒙古军队却遭到了南宋四川重庆军民的抵抗,造成了蒙古最后一个皇帝蒙哥的战死。
历史上的四次伐西
金灿荣教授在节目中谈到东方军事史时说:"历史上第一次概念上的伐西,是在汉王朝时期。"公元前178年,匈奴为扩大疆域一直大肆骚扰大汉领土,于是在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举全国之力进行反击,将匈奴驱逐。
到西汉晚期,匈奴内部已经逐渐分裂,呼韩邪单于所在的部落全都归顺于汉朝,而流窜到中亚的郅支单于也被将军陈汤诛灭,汉匈关系也暂时走向和解。但东汉以后,匈奴中反汉势力重新萌芽。
光武帝刘秀派出大将耿秉、窦固、窦宪等人出征,汉明帝时又发动了反击战。最后导致南匈奴全部投降被汉族同化,只剩下残余的北匈奴逃往欧洲。
金灿荣老师还提到,"在公元5世纪,残部出了一位被西方人称为'上帝之鞭'的领袖阿提拉。"他在东欧建立起了非常庞大的匈奴帝国,几乎占领一半欧洲,这甚至导致了罗马帝国的覆灭。而在此之前能将欧洲人谈之色变的匈奴赶出领土,足可见汉王朝的厉害之处。7世纪时,穆罕穆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在此基础上打造出阿拉伯帝国。
不久后阿拉伯帝国开始扩张,将西亚、中亚、南亚、北非都纳入范畴后,长达800年的时间里更是占领了南欧地区的西班牙、葡萄牙、马耳他等地,这也是历史上第二次东方大规模进攻西方。
在第三次伐西的过程中,金灿荣老师确切指出:蒙古帝国的灭亡及欧洲得以解救都与四川人民脱离不开,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众所周知,成吉思汗曾统一漠北,对大蒙古国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他的子孙拔都与蒙哥更是直接攻打到了维也纳等地,将东欧全部占领。但恰在千钧一发之际,拔都得到一举击溃欧洲的命令时,中欧地区长时间下起了大雨,几乎将整个欧洲淹没。
当时的地面软塌到近似沼泽,洪灾遍地、土地泥泞不堪,蒙军战马根本无法行进,于是拔都只好退守到东欧地区的莫斯科。然而就在蒙军原地待命时,另外一支队伍在南宋潼川府路也就是今天的重庆地区,遭到人民的强烈抵抗。
这便导致蒙古大汗孛儿只斤·蒙哥在钓鱼城下死亡,蒙古帝国就此分裂,欧洲也因此躲过一劫。第四次伐就是原本为东亚突厥人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他们在攻打中原王朝后被驱逐到西亚,先后建立了塞尔柱突厥和奥斯曼突厥。
在15世纪中期时,奥斯曼突厥直接占领了君士坦丁堡,还把东罗马帝国拜占庭消灭,将巴尔干地区也全部占领。通过金灿荣老师的讲述我们知道,这是东方历史上的四次伐西,它不仅彰显了冷兵器时代东方力量的强盛,而且影响也非常之深远。
蒙古铁蹄下的欧洲
蒙古帝国的建立与征战,在历史上具有尤为重要的推动作用。13世纪时期,凶悍的蒙古帝国从中亚攻到俄罗斯、再到欧洲、阿拉伯半岛等等国家,他们的队伍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而关于蒙古西征的问题,在大多数人印象里都将之归功于成吉思汗的功劳,实际上他的偏军只打到了伏尔加河流域,真正意义上的西征还要从成吉思汗去世后算起,他的孙子拔都才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公元1235年,蒙古帝国各支宗室长子纷纷率领军队出征,其中拔都被任命为统帅,其他王子如贵由、蒙哥等从征,这段历史被称之为"诸子西征"。拔都虽然是成吉思汗儿子术赤的嫡次子。
但他并没有继承到成吉思汗的地位,而是被分封到中亚、西亚一带的草原。父亲术赤去世后,拔都顺利继承了封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后来的蒙古四大汗国之一——钦察汗国,他的部族尊号"赛因汗"也就是"好汗王"的意思。
拔都是一个在军事上与政治上都非常具有才能得人,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奉献在为蒙古国开疆拓土。在诸子西征的七年里,他创下过只用四万蒙古兵就战胜四十万欧洲联军的成绩,凭借自己的实力获得了巨大的威望与非凡的地位。
在他的领导下,曾经的蒙古铁骑几近踏平欧洲,被历史上称为真正的"上帝之鞭"。
拔都作为宗族之长却并不贪慕权势,在拒绝担当大汗的请求后,他推举了自认为更有管理才能的拖雷之子蒙哥。
在他的维护与支持下,蒙哥顺利继承了大汗之位,成为了蒙古帝国最后一位皇帝。而后在窝阔台七年,蒙古发起了与欧洲命运息息相关的战争。拔都一路攻克了莫斯科、匈牙利、格兰城等地。
而通过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在科技发展前的冷兵器时代,东方比之西方来说更加强盛。那造成东方又能靠人力取胜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抛开当时的国力来说,从外在条件方面分析可以得出,欧洲人拥有更加强壮的体格,却败在了纪律性;而东方人的优势往往在于出色的军事理论或组织性战术——铁骑与布阵。欧洲人的方阵一般灵活性极差,且只适合小块地区,这点与常在广阔平原上作战的东方在战术方面拉开了很大差距。
其次,当时的蒙古族深知"骑射"的重要性,而西方人只把骑兵当作辅助的骑马步兵使用,数量一般相对较少,例如赫赫有名的罗马军团,五千人里也仅仅只有三百骑兵。在西方史上运用骑兵成功最著名的军事家还要属汉尼拔·巴卡,在坎尼战役中他指挥骑兵以两翼包抄战术配合步兵呈包围趋势,最终致使罗马军队的全军覆没。但尽管如此,他们的骑兵也远远不及东方游牧民族。
东方的区别在于:"骑射一体",骑兵不仅仅是"马上肉搏"而是当做机动灵活的弓箭手来使用的,同时具有速度与远距离攻打能力的东方骑兵,比之贴身肉搏的西方式骑兵更具优势。除此之外,东方骑兵也一样具有近战肉搏的能力,在同等的兵力下,自然是东方更容易获胜。
当时欧洲国家已经完全暴露在蒙古铁蹄之下,不出意外的话,继续进攻下去欧洲也会不复存在,但由于太宗窝阔台的病逝再加上天气原因,拔都不得不原地停留,预备些在亚德亚速海附近还师。这一场等待,也最终使欧洲逃脱劫难得以存活。
原因在于同一时间里,主攻南宋、大理等国的蒙哥军队在合州钓鱼城下的攻击遭受了强大的阻碍。1258年,蒙哥与其弟忽必烈及将军兀良合台三人兵分三路进攻南宋,一路所向披靡。同年七月蒙哥攻进四川,却意外的久攻不下。
而不久后已经继位大汗的蒙哥也竟然去世了,这直接导致了蒙古帝国的分崩离析。
对此金灿荣老师认为:"在中世纪欧洲最危险的时期,如果没有英勇的川军,或许欧洲如今依然沉沦在不见天日的黑暗,历史总是如此巧合。"
而拔都所在的钦察汗国所在地就是俄罗斯的斯特拉罕地区,在他的统治下,原本分裂的钦察草原以及北边的罗斯人逐渐走向了统一,后来的俄罗斯帝国也由此诞生。
作为这片土地上曾经的领袖,拔都在政治、文化、军事、经济上大大促进了俄罗斯的发展。而蒙古帝国的三次西征也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为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侵略战争的深刻影响
从古至今,东方与西方之间就存在着诸多方面的较量,尽管战争在推动人类文明方面有着促进作用,但不管哪方获胜,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都是无法消弥的。
战争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无论哪个时代都无法避免,尤其在科技武器更加发达的现在,它的损害性会更加广泛。若发起全面核战争,将会是一场空前灾难,不仅会造成群众生灵涂炭、流离失所,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也将被破坏。因此,为了世界和平发展以及人类的存活,杜绝战争的发生才是最好的方式。
而历史上的大多数战争都始于利益,如为了政治、经济、或领土扩张而进行的武装斗争,不管以什么目的为由,其中都包含着人类的私欲,这是永远无法阻绝的。如前有蒙古进攻欧洲,后有列强殖民东方;再比如现今宗教与领土纷争引起的伊拉克战争、中东石油引起的中东战争等比比皆是。或许有一天,当战争带来的利益远远小于所遭受的损失,侵略才会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