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连六部尚书都惧怕三分的六科给事中,到底是什么来头?
迪丽瓦拉
2025-07-16 01:02:13
0

注:喜欢历史的点点关注

明朝六部尚书的权力很大,大得连皇帝有时候也得笑脸相迎;

明朝六部尚书的权力很小,小得连六科给事中都敢封驳他的奏折;

永乐年间,成祖朱棣为了五征漠北、六下西洋等丰功伟绩需要大量的钱粮支持,为此不得不经常放弃皇帝之尊“低三下四”请户部尚书夏元吉吃饭,寻求他的支持。

嘉靖年间,刑科给事中欧阳一敬对礼部尚书董份进行弹劾,说他是严嵩的同党而且收受贿赂。结果,堂堂二品的董尚书没几天就抱着铺盖卷回家了。

那么,给事中到底是怎样神一般的存在呢?他难道比都察院经常“骂仗”的御史老爷们还厉害吗?

01

六科给(jǐ)事中,在明朝官署中是个神一般的存在,典型的“小官管大事”。

给事中,秦汉为加官 (本职之外兼任别的官职),晋以后为正官。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纠弹官吏。

《明史》卷七十四《职官三》:“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

通俗的说,明朝给事中不再隶属于其他单位,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六科给事中虽然设在六部之下,也就是“吏、户、礼、兵、刑、工”下各设一个给事中部门,各部门设置的人数不等,通常在十人以内,比如分掌吏部的就叫吏科给事中,但不归吏部管理。

六科的掌印长官是七品的“都给事中”,下有“左、右给事中”为从七品,另还有给事中(从七品)若干,各科人数不同,但六科的权力确实非常大。大得令人不可思议。经过历次调整后,给事中的人员通常维持在60人左右。

02

那么,他们日常又做哪些工作呢?

处理奏章。六科每日派员去皇帝处领取批复的奏章,审核无误后再下达各衙门,如果觉得不合理依律可以“封驳”,换言之可以把圣旨退回去。

弹劾百官。明朝以前给事中只是谏官,通俗说就是皇帝的顾问,而明朝的给事中不但是谏官,而且还是言官。尤其是明朝中期后,言官们可以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弹劾朝中任何一位官员,史称“风闻言事”。弹劾错了还不用负责,这让全国官员都很忌惮。

参政议政。六科给事中议政范围很广,《明史·职官志》中对六科给事中的记载是这样的:“凡大事廷议,大臣廷推,大狱裁决,六科皆预焉。”这些七品给事中以低品身份参与高层级的官员议政,往往能牵制高级官吏,以平衡朝中不同利益集团和政治力量,保证朝廷决策的可行性。

这些是给事中的主要权力,当然六科给事中还有其他差事,如考核官吏、乡试充任考官等,六科给事中还经常被派往地方巡视,监督地方官员施政情况等等。

在明代给事中都是皇帝的耳目和红人,很多时候可以连升三级或四级的情况都有。

03

给事中的权力与都察院御史有很多职能重合,又有一些重大的区别。

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们,自然依律也有监察官员的职责,无论是京官还是地方官,监察御史都可以监督、察举,不过他们并没有直接审查的权限,只是通过奏折或面陈的方式上报给朝廷。

通俗说,干一线工作的监察御史发现问题,依律上报给领导---副都御史---都御史,最后上报内阁或皇帝,这是必须的工作流程。同时御史只能干本部门监察工作,不可以参政议政。

而给事中这些人不对任何部门负责,只对皇帝负责,给事中除了对满朝文武百官都有监察和弹劾的权力之外,还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也是给事中与御史的最大区别。

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被统称为“言官”,在明朝是令所有官员都很忌讳的职位。

04

嘉靖三十二年(1553),正定人梁梦龙第一次当官,被授职为兵科给事中,第一次上班就弹劾“天官”吏部尚书李默。

明世宗朱厚熜正好那时非常看好李默,于是就不做追究,但事后觉得说得有道理,最终罢免了李默。后来梁梦龙到陕西核查军事储备,弹劾以前的延绥巡抚王轮、督粮郎中陈灿等人,朝廷对诸人也做罢免、责罚的不同处分。一时之间朝中官员都十分震惊。

万历初年,小皇帝才十岁。首辅高拱随口说了一句:“十岁天子,怎么处理政事?”结果被给事中弹劾说成“十岁孩童,如何做天子?”

这一下子,性质大变。结果在李太后和张居正的逼迫下,玩了一辈子政治的高拱当天就坐着牛车回家了。

六科给事中在明代是一个很出名的机构,他们很多出于寒门子弟,皇帝特别喜欢刚出仕的新人们,他们虽然官职低但都有很好的进取心,都希望做出一番成绩。

他们当中很多人又曾在中央和地方做过官,对社会和民情有比较真切的了解。这些六科给事中们有不少敢于仗义执言的人,在皇帝的支持下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

他们当中出了很多名人,比如参倒严嵩的邹应龙、大骂魏忠贤的杨涟,都是科道言官出身。而杨涟就是从给事中直接升到副都御使的,成为部堂高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吕不韦是秦国的重要相邦,曾在秦庄襄王即位时扶持他成为君主,后来他得到了秦始皇嬴政的尊称为“仲父”,一...
原创 三... 他胸怀壮志,智慧与勇气兼具,身高八尺,手握方天画戟,武艺高强,战斗力无与伦比。在《三国演义》中,若用...
原创 唯...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发布了一道名为“明定国是”的诏书,正式宣告了“戊戌变法”的开端。这场自上...
原创 《... 艺术源于生活,经典剧集《雍正王朝》中蕴含了许多能够启示我们生活的情节,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当提到剧中隆...
青海玛多扎陵湖发现秦代摩崖石刻... 中新网西宁6月8日电(仝涛)记者8日从青海省果洛州委宣传部获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工作者近期在果洛州...
原创 谁... 山海关之战 时间回到1644年4月21日,李自成的王朝军队——大顺军与清军及吴三桂的军队在山海关展...
原创 3... 每次看到郭麒麟、宋轶、蒋依依等偶像演绎的《赘婿》,我不禁想到了清朝历史上的第一位赘婿——和珅。 提到...
原创 苏... 众所周知,俄罗斯是近代以来对中国伤害最深的国家,甚至可以说没有其他国家能与之相比。清朝末期,利用清政...
原创 独... 1948年的辽沈战役中,塔山阻击战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场战斗。在这场战役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场面便是蒋...
原创 一... 1912年,北洋政府对军队编制进行了重要调整,将原有的镇、协、标改为师、旅、团的形式,这一改革标志着...
原创 东... 谈及我军在东北的扩展,许多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罗荣桓元帅当年编练二线兵团。确实,四野百万大军的成型与罗...
原创 为... 如今,我们的房屋窗户多采用玻璃材料制作,那为何在古代,窗户却普遍使用纸糊呢?答案其实很简单:玻璃这一...
原创 2... 2016年,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城阳城址保护区邱庄村郭楼组,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座楚国墓葬。对于当地人而...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无疑是历史上最为人熟知的时代之一。这段历史之所以深深刻在后人的记忆中,离不开《三国演义》这...
原创 他... 五千年的华夏历史中,曾有许多赫赫有名的家族和强大的帝国,纵使他们曾占据巅峰,终究还是未能逃脱衰败的命...
美国只有两百多年历史,还有“文... 每当提到美国的话题,总有人抬杠说:美国只有两百多年历史,哪有什么文明! 事实真的如此吗? 今天,就根...
原创 古... 无论哪个朝代,统治者对于那些被视为“罪大恶极”的犯人,往往会施以“斩首”这一极刑。在这种惨痛的刑罚执...
原创 明... 对于古人来说,四十岁并不算是过了暴毙的年纪。由于古代社会普遍的寿命相对较短,而常年征战的伤痛也为这些...
原创 唐... 在东北地区的渤海国,曾被称为“海东盛国”。这个国家是由粟末靺鞨的部落领袖大祚荣在牡丹江流域建立的地方...
原创 他... 公元1206年,铁木真凭借蒙古铁骑成功统一了各个蒙古部落,被推举为成吉思汗,意味着“天赐之汗”,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