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国,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名列五虎将之首的关羽。这位让后世敬仰的英雄,可谓是美名满天下,他的忠勇仁义一直以来让无数人顶礼膜拜。
同样作为三国中重要存在的孙权也是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作为三国中雄踞一方的势力,孙权的地位比关羽还要更高一些。
在这两个人中间发生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孙权想要跟关羽结为亲家。对普通人来说,这并非是一件需要拿出来大书特书的事情,但是对于当时的两个人来说,这并非仅仅是结亲这么简单,因为这里边涉及到很多的政治因素。
按理说地位相对高一些的孙权向关羽提出结为亲家,而且为了维护关系关羽应该答应孙权才对,结果确关羽非但没有同意,反而辱骂了对方。而孙权为何想跟关羽结亲家?我们今天便来聊一聊。
乱世三国英雄崛起
东汉末年,汉朝的统治已经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全国都处在一个十分混乱的局面,整个国家战火连篇,此时的朝廷是由奸臣董卓来掌握大权的。
董卓为人十分的残暴,嗜杀成性,对百姓的生活不管不顾,因此导致百姓的生活民不聊生。在这种背景下,各地诸侯纷纷起兵讨伐董卓。
在董卓被灭掉之后,汉朝的统治就彻底的四分五裂了,各路人马也都纷纷割地称王想要成就一番事业。
在众多的割据势力中,有一位出身底层的人物,那就是刘备。刘备的出身无疑是较为卑微的,他一开始只能以卖草鞋为生。
可能也正是应了那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甘平庸的刘备开始了自己的崛起之路。
为了能名正言顺,刘备对外宣扬自己是汉室王朝的后裔,后来这个身份也就慢慢地被认同了,刘备就凭借着这个身份周旋在各路人马中间,最后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建立了蜀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关羽就是在这个时期加入到刘备的队伍中的。
关羽的加入无疑给刘备的崛起增添了巨大的动力,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赤壁之战之后,逐渐就形成了刘、张、曹三分天下之势。
孙权为何要跟关羽结亲家
汉末三国是一个局势动荡,兵荒马乱的年代,此时地盘的大小和兵力的多少决定着拥有多大的能量。
开头我们也提到过,此时的孙权在实力上是要优于关羽的,虽然关羽在后世名满华夏,但在当时也不过是刘备麾下的一员大将而已,而此时的孙权则为江东之主,强弱立现。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孙权想要为儿子求娶关羽女儿就有些不同寻常了,他更多的是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
孙权之所以做出结亲这种举动,是因为他想要一个地方——荆州。从地理位置上看,荆州对于东吴的战略意义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而此时的荆州正是由关羽坐镇的。
荆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如果采取强攻的话显然是没有太大的胜算。所以孙权心里打起了小算盘,便想出了和亲这一招。
孙权想要通过同关羽和亲的方式来瓦解关羽和刘备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关羽一旦同意了和亲,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就非同一般了,那么时间一久刘备心里自然会生出芥蒂,慢慢的便会让两人的关系产生分歧。
关羽作为刘备麾下的大将,一旦和刘备不一心了,那么自然会削弱刘、关两人的力量,也就形同于削弱了蜀汉的力量。
关羽为何拒绝孙权
孙权的如意算盘打的是非常的不错的,但是关羽也不是没有头脑的人。在他看来,如果自己答应了孙权的联姻要求,那么自己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关羽其实是看透了孙权的用意的,目前的局势下,刘吴联盟已经名存实亡了,孙权现在来这么一招无疑有挑拨关系的意味。于是关羽就说了句“虎女岂能嫁犬子”,直接将孙权骂了回去。
其实关羽没有同意孙权的联姻请求还有另一个说法,那就是关羽已经有了心目中的乘龙快婿。关羽只有一个女儿,而关羽心目中的乘龙快婿身份较为敏感,关羽自己是不太合适说出来的。
另外,东吴和西蜀是盟友,双方要联合起来一同抵抗曹操,此时孙权的妹妹已经嫁给了刘备了。
为了巩固双方的关系,西蜀方面如果和东吴能够再结成一门亲事的话那么也是不错的选择,关羽担心这个事情如果让刘备或者诸葛亮去决断的话,那么他们定然会促成此事,因此关羽为了将女儿嫁给自己属意的人,断然回绝了东吴的请求。
那么,关羽心目中的乘龙快婿究竟是何人呢?有人猜测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那位乐不思蜀的刘阿斗。
刘关张当初桃园结义,从此一起打天下,后来刘备做了皇帝,那么不出意外的话阿斗就是以后皇位的继承人了,在这个样的情况下,关张两家自然是希望能够和刘家结为儿女亲家,这样一来也能保证日后的荣华富贵。
从刘备的角度来说的话,如果要给阿斗选择一位女子结婚,那么从关张两家自然是不错的选择,这样一来更能进一步的巩固兄弟之间的关系。
但是对于这件事情,三个人都没有办法直接开口说,但是关张二人私下里不免是暗暗较劲的,所以当孙权派人来提亲的时候,这无疑是破坏了关羽的计划,因此怒火中烧,对使者大发雷霆。
后来的历史我们也都知道了,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兵败身亡。此时他的女儿也不知了去向。再后来,阿斗做了皇帝,通过诸葛亮等人的撮合,娶了张飞的大女儿做了皇后,后来皇后不幸病故了,阿斗又续娶了张飞的小女儿为皇后。
刘阿斗的两任皇后都是来自张家,可见当初刘关张三人都是抱着结亲的想法的。但是由于关羽个性上的问题,导致最后兵败,女儿也失去了自己的机会。
通常来说,很多人都认为关羽为人过于高傲了,同时又挟刚刚大胜的余威,对长年来龟缩江东的孙权打心眼里是非常看不起的。
因此才对东吴提亲的使者使用了近乎于骂人的拒婚,关羽的这一举动绝对是一个致命的外交错误,同时也违背了诸葛亮当初留下的“南和东吴北抗曹操”方针。
经此一事,原本就不牢靠的孙刘联盟变得更加脆弱不堪,孙权也在此时真正地下了决心要通过武力收回直接借给刘备的荆州,因此也就有了吕蒙白衣渡江,关羽后路被袭,败走麦城身亡的悲惨结局。
关羽因一时的口舌之快,丢掉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命,同时也丢掉了辛苦打下来的底盘,导致刘备的实力大大受损,同时整个孙刘联盟也土崩瓦解,为之后蜀国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从历史的结局来看,在战争年代,政治上的联姻对于双方关系的维护其实是非常局限的,有些甚至是微乎其微的。像当年曹操和孙策的联姻,也没有能够阻挡曹军铁蹄的南下;
刘备和孙权的妹妹结了婚,同样没有维护住双方的关系,孙夫人最后也跑回了老家。因此,无论关羽是答应还是拒绝孙权的这场联姻,对荆州得失的影响其实是微乎其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