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主席应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的邀请来到莫斯科,开始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按常理说,斯大林即使不去车站迎接毛泽东,也应设宴招待。然而,斯大林对于远道而来的毛主席却避而不见,这究竟是何道理?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当天下午,苏联便公开承认新生政权。2日,苏联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的国家。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原则中也明确“一边倒”——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苏关系亲密无间,因此斯大林正式向毛主席发出访问苏联的邀请。
1949年底,毛主席以为斯大林祝寿的名义出访苏联。为了贺寿,中国人民诚意十足,毛主席专门为斯大林准备了诸多山东大葱、广西蜜橘,另外还有湘绣等大量礼品。当然,毛主席此行还有一个重要使命——重新签订中苏条约,密切中苏关系。
为什么要重新签订中苏条约呢?原来国民政府在1945年8月曾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其中蒋介石在美国的授意下同意如下内容:允许
外蒙独立;中东铁路与南满铁路合并为中长铁路,由中苏共管;大连被开辟为国际自由港,行政权属于中国;旅顺为共用海军基地;日本投降后,苏军最迟三个月撤出东三省。由此可知,这个条约中一定程度上危害中国主权,因此毛主席此次苏联之行的目的便是收回以上主权。
斯大林对于毛泽东的这一使命十分清楚,但到手的权益确实不想再拱手相让。换句话说,与毛主席会面,一个绕不开的主题便是以上权益问题。因此,虽然毛泽东在12月16日就抵达了莫斯科,但斯大林拖着不见面。
对于斯大林的避而不见,毛主席也很是不满,自己大老远赶来难道就是为了在这儿吃饭、睡觉?于是毛主席采取了“敌”不动,我也不动的策略——既不参观,也不视察,几乎不在公众面前出现。然而没想到的是,就在斯大林和毛主席“都不急”于会面时,美国人却着急了,他们急切想要知道中苏双方会谈的内容。于是美国人制造谣言,说斯大林软禁了毛主席。
面对如此国际舆论,斯大林显得很被动。急于澄清事实的斯大林找来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劝说毛泽东在公开场合露面。这一切恰恰符合毛泽东的想法,在接受塔斯社记者采访时,他除了澄清没有被软禁外,还明确表示此次是为斯大林祝寿而来,同时还要谈中苏条约和商品贸易等问题。至于何时离开苏联,那就要看谈判的情况了。
主席的意思很明显,我们是客气,祝寿来了,斯大林避而不见毫无道理。同时,我们远道而来是为了达成更多共识,还涉及到两国商品贸易,对于苏联而言十分重要。最后,主席没有明确回国时间,只要不谈就一直等。
在这种背景下,斯大林不得不会见毛主席,最终双方商谈效果卓著。1950年2月14日,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以上文件维护了新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利益,也为我们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拉开了序幕。因此,从这个意义和角度而言,无论怎样肯定毛主席此次访苏都不为过。
上一篇:原创 曹操死后究竟埋葬在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