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曹魏五子良将中,谁的离世最令人不甘心?毫无疑问,那非张郃,张儁乂莫属。其死因令人深感惋惜,而造成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无疑是司马懿。张郃的离去,不仅是一位杰出将领的消失,更是曹魏命运的分水岭。
张郃之死,完全是因为一个人的私心所致,而这个人正是司马懿。在张郃身后,留下的是一个“高平陵之变”的阴谋,使得曹魏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如果张郃没有英年早逝,司马懿是否能成功谋划高平陵之变,这是一个无法预知的未知数。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曹魏的命运将走向另一条轨迹。今天我们就来好好了解张郃这位名将,传奇有令人不甘的一生吧!
张郃:五子良将中最杰出的一员
五子良将,由张辽、乐进、于禁、张郃以及徐晃组成。在这其中,张郃可谓是最杰出的一位。他不仅武将出众,才华横溢,更为忠心耿耿,深得曹操及曹丕的信赖。
张郃本是袁绍手下大将,后在官渡之战后投奔曹操。曹操十分欣赏其才华,将他擢升为左将军,让他随军征战,平定天下。
在随后与袁谭、马超的战斗中,张郃屡建奇功,立下汗马功劳。据《三国志·张郃传》记载:“(张)郃以左将军屯幽州,使轻骑袭破袁谭于漠北”。马超投降后又联合马超攻打韩遂,大破西凉军,立下一等功劳,受封关内侯。
他还随曹操平定汉中,威震西南。当刘备来犯汉中之时,主帅夏侯渊战死,张郃临危受命,稳定大军,死守汉中,直到得到曹操援军。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对张郃的能力也是叹为观止:“(刘)备初还,闻郃救之,大惊,退屯阳平。”
在五子良将中,张郃活跃时间最长,官阶最高,可见能力之超群。张郃生性沉稳,善于演义,每每临危受命,能稳定军心。他也极有远见,立论精当。每每对战局的判断,都极为准确,从没让曹操失望过。
除了张郃,另外几位也都是一时的名将。乐进生性坚毅果敢,骑马迅捷如飞,连曹操都很欣赏他。于禁有常人三倍的力气与胆识,能力出众。徐晃稳重老成,善于占据险要死守。张辽则是少数跨越三国的名将,为人稳重,很得曹操信任。
曹丕登基后,张郃的地位更加牢固。228年,当诸葛亮首次北伐来犯之时,朝野上下都束手无策。此时,张郃挺身而出,带兵迎战,终于在街亭大败马谡,一雪前耻,迫使诸葛亮只能退兵回蜀。由此,张郃威名远扬,连刘备都十分忌惮他的能力。
张郃中计阵亡五子良将覆灭
234年,诸葛亮再次发动北伐。曹叡任命司马懿为主帅,带兵前往迎敌。张郃则担任副手,一同防守魏蜀边境。
司马懿生性诡谲多疑,早就看张郃不顺眼,因为张郃威望太高,有可能威胁到他的地位。如今与张郃共事,司马懿更是名草心生。
一开始,双方僵持不下。司马懿采取守势,没有轻易出击。然而,此时的司马懿已经在暗中盘算,要设法除去张郃这个潜在的威胁。张郃忠心耿耿,深得明帝信任,若不除去,必为自己夺权之路上的绊脚石。
于是,司马懿决心要除去张郃。本想直接行刺,但张郃身手不凡,自己暗算未必能成。于是,他决定借蜀军之手杀张郃。于是冷眼旁观,寻机而动。
后来,由于粮草匮乏,刘禅急令诸葛亮班师。见蜀军撤退之机,司马懿决心趁机追击。当其部将郭淮请求追击时,司马懿假意犹豫,最终同意了郭淮的建议。郭淮正是他的心腹,二人早已成立暗通款曲之好。
然而老谋深算的诸葛亮早已在木门道设下埋伏,准备伏击魏军。张郃本欲退兵,毕竟刚战退智囊诸葛亮,也耗费了不少精力。然而司马懿强令他率先出击,要打个出其不意。
张郃应道:“不可。军法所禁也。”司马懿盛怒,厉声道:“朝廷命卿等守边,何敢有稍避之意!”张郃再三申辩,但令箭已发,只得领军进入木门道。但心中已隐隐感到大势不妙。
果然,刚一进入木门道,立时中计,为蜀军埋伏所杀。张郃殒命时,眼中一片惋惜之色。他虽不甘心于此等下场,却也明白司马懿如此算计,自己难逃一死。
张郃殒命,五子良将至此全军覆没。此时,司马懿手下已无他人能威胁其地位。他隐藏喜色,假意下令退兵,为日后谋权夺位埋下了伏笔。
司马懿之死:一个预谋已久的政变
魏明帝曹叡去世后,年仅九岁的曹芳继承大统。正如司马懿预期,他迅速控制朝政大权,逐渐专政。终于在249年,司马懿在高平陵发动政变,杀死曹爽,正式掌控魏国大权。
对此,有人感叹这个政变来得太突然。其实不然,司马懿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谋划了。当年设计陷害张郃而死,就是为了除去潜在的威胁,为日后篡权创造有利条件。
高平陵之变发动的那天,司马懿神色一如既往的温和。但手下却早已悄悄布下天罗地网,封锁了所有道路,控制司马懿之外的大臣。这一系列谋划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被安排的井井有条。这足以看出,这个政变计划酝酿已久,决非一时兴起。
这样一想,张郃之死似乎就是司马懿政变的前奏。他利用诸葛亮之手除去异己,可谓是乘人之危、利用别人刀杀人。手段无情,心机毒辣。正因为如此,日后他的独裁统治也令人唏嘘连连。
正因为这样,张郃之死后世人无不唏嘘,将他视为三国时期最惨的冤魂。其生前忠心耿耿,战功卓著,本应功成身退,荣华富贵。却被奸臣算计,以一种极其悲惨的方式丧生沙场。
结语:乱世造英雄,乱世害英雄
“苍天饶过谁,两鬓斑白还看山河”。张郃作为曹魏五子良将中最杰出的代表,本应功成名就、享受荣华富贵。却在生命的最后,被奸臣算计而死,令人唏嘘不已。
其实,正像诗句所说的那样,乱世或许可以造就英雄,却也同样可以害死英雄。张郃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在三国那个黑暗残酷的年代,为争夺天下,无数忠良之士被奸人算计致死。
张郃、关羽、甘宁,一个个本应名垂青史的英雄,都死于非命。由此可以看出,乱世的政治阴暗面,就这样完完全全地体现了出来。当权者的私心,可以随时牺牲忠勇之士的性命。这也让人不禁感叹,建功立业容易,功成名就难。
乱世或许可以打造一批又一批杰出英才,但终究是个残酷的世界。正所谓苍生涂炭,聪明反被聪明误。像张郃这样的人才,最终也难逃乱世枭雄的算计。这其中令人唏嘘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