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华(清朝)朝贡贸易的管理
历史思考:阮朝时期,越南对外贸易管理的措施有哪些?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越南在清朝时期与中国交好,每年都对中国上供一定的特产,中国为了保证两帮和睦和边境稳定,对越南的朝贡进行了年限上的设定,并且要求越南上供的船只数量不宜过多。不仅如此,也对越南的朝贡物品种类进行了较为明确的阐述,有的时候如果越南的朝贡时间与国内发生较为重大的事件发生时间相重叠。
那么其滞留时间也会进行严格的界定,在越南使臣来访清朝期间,除了朝贡之外,其实使者多也会和民间的许多商贾进行交易,所以朝贡贸易在清朝的周末期已经不再是一种纯粹的不平等交易,他更多藩国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中国通常也会回馈给越南一些书画,古董等奢侈品作为交换,用以满足越南统治者的需求。
在清道光五年(1825)之前,越南是两年一一小贡,四年一大贡,道光五年(1825)的时候,越南派使者再次来中国朝贡时,将朝贡日期进行了更改,为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双方决定以后越南六年两贡并进。紧接着,在道光十九年的时候,双方经过协定进行了再次修改,越南四年遺使朝贡次即可朝贡的贡品会随着朝贡的目的有所变化,其规模也不尽相同。可分为正贡和庆贺物品,其种类和数量上都有一一定的差异,道光十九年之后,其贡品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改变,改动较大的主要是数量,比原来降低了三分之一。
越南其实在当时朝贡的目的和其他番邦国家并没有区别,表面上看。是其臣服于中国每几年上缴贡品,但是从付出与收获的比例上来看,越南的所得远远大于朝贡的物品,这也是越南一直心甘情愿朝贡的主要原因。另外,越南还有效地利用了当时的清朝海军,将其作为自已在海上贸易的保护伞,增强贸易活跃度,这是其朝贡的另一目的。
二、对东南亚清属国贸易的管理
嘉隆时期,朝贡作为重要的对外事务,因此产生了蛮册事务管理,主要负责朝贡国的来贡日期、请求等并将其对应入贡。嘉隆帝在位的20年间,先后两次针对蛮册事务的管理进行了修订,其间共有五年没有入贡,分别是1807年、1811年、1813年、1815和1819年。为更好的管理东南亚的藩属国贸易,嘉隆帝在1805年开始设立甘露道作为收税的贸易之道并针对来往的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收取一定的税率,甘露的一切事物需要得到嘉隆帝的认可。
1815年,因甘露七册入贡的人数过多,上京人数将近百人,嘉隆帝为遂向礼部下达入贡人数的命令,规定入贡人数不得超过五十人。明命三年(1822年)后,甘露税蛮成员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员娇、寻岭、廊总和廊莲四册加上新设置的广治向化州,并设立当地土著的酋长为总管理者,五酋长一起总管。五年后,万象和暹罗交恶,万象在对战中吃了败战,所属万象的土著均归顺阮朝,以其中的镇宁为例,由于镇宁多受南掌的骚扰,在万象与暹罗的交战中失败之后,镇宁在酋长的昭内下,献给阮朝地28所,人丁3000日,“同时还恢复了按时朝贡的份例,是以向阮朝表示归顺的诚意。
受镇宁归顺的影响,车虎、岑柞、蛮撰、芒栏、呈固、岑那等也恢复向朝进页,阮朝分别授予朝廷官职并允许其定期向朝进页。随后不久又对甘吉、甘门等多个属国的土著酋长任命为知县命官,将其进献的银两贯给知县,留待第二年再商定贡例份额。
1828年,即明命第九年,阮朝设立了镇边府和镇南府,分别管理归属的车虎、岑柞等七土县,随后不久又将甘吉、甘门、甘灵三县设为镇定府。同年归顺的还有万象所属的土一目多汗,目多汗在万象战败后请求阮朝的庇护,阮朝接受了目多汗的纳款内附的请求,规定目多汗三年为一进贡期限,进贡雄象一匹、象牙一对、犀角一座,并为还其所献,幾子银币、衣物等。
在西原土著中和阮朝保持朝贡的有两大部落,分别是位于富安和庆和的两大部落水舍和火舍,水火两舍的进贡都展示了西原土著和阮朝友好关系。1831年,火舍携带贡品向阮朝进贡,共有象牙两枝、犀角一座,阮朝赐其金币衣物以还,同时规定火舍的纳贡贡品为象牙两枝,犀角两座。三年后火舍按期进贡贡品,阮朝赐予使臣官服并赐火舍国国长名“永保”。
1813年后,真糖成为了越南的藩属国,越南成为了真艚的统治者,逞逻在和越南的交恶中失去了对真糖的统治权。明命甫登基后,对真艚的贡例和贡期进行了规定,每三年的六月需要抵京进贡。万象也是阮朝的进贡国,早期的万象为了准备足够的力量和運罗对抗,借助了越南军队的助力,因此万象也和阮朝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并承诺向阮朝遣使进贡,1821年后万象循例进贡。
南掌的贡期的新规定是在明命四年时,规定了南掌每三年一贡期,需要纳贡雄象、犀角、象牙,同时规定出使的人数中必须要有正副使一位,三位首长以及通言、从军和牧象以表示尊重,并以十二月抵京进贡,表示对阮朝新一年的祝贺。
与此同时,阮朝均需要对出使的三十五人赏赐长锦缎、红枕等金帛器皿作为还礼。绍治四年后又重新审定了九州原来的贡例,贡期均为三年一贡。1844年后,火机开始在西洋盛行,火机也成为西洋船只的主要承载对象。
绍治元年,水火两舍循例上贡,贡品仍是象牙、犀角和雄象,而越南回赐的除了金帛之外还有腰酒器、搏、武届阶三品莽服,十分的珍贵。阮朝中期以后,各藩属国和土蛮的朝贡基本循旧例,上贡的贡品和回赐的物品大体上也没有变化,趋于稳定的常态化发展。阮朝和各个进贡国之间的朝贡制度的稳定,也为东南亚各瀋属国贸易的发展稳定做出了贡献。
三、对西方贸易的管理
越南明命帝时期与西欧各个国家都进行贸易往来,由于当时美英法等国家科技技术发达,因此,他们的产品是越南的重点进口货物,也正因为如此,明命帝时期越南方面保持了与西方国家的一个正常的贸易关系,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思想意识有较大的差距。
加之西方殖民扩张,占领越南周边地区,越南对齐的戒备心理也十分重,为进一步遏制西方殖民地拓张的速度,越南曾经采取闭港政策,其目的就是为了西欧各国过多的船停靠在越南港口,进而有机可乘。加之当时外贸行业由政府全权管理,所以贸易量的多少也完全由政府决定。
与越南进行贸易的众多西欧国家中,英国、法国和美国是频率较高的几个国家。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因为这几个国家在越南的周边地区就有殖民地,所以联系较为紧密,因此难免与越南进出口的贸易往来,而澳门在当时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又距越南较近,从地理位置来说有非常好的优越性。所以贸易关系也仍然十分紧密,为促进越南的贸易发展,越南政府方面也推出了免税、减税等激励政策来鼓励双方贸易。
后来越南开始效仿清朝进行闭关锁国,但是仍然允许西方商贩在广南沱漫港口进行一些合法的贸易行为。
19世纪三十年代初,明命帝竟然让巡舰队利用公务之余来到广南沱漫港口采购一些越南的紧俏商品,后来首领人员陈文绩因为“率多贪鄙”被发配充军。明命十五年,当英吉利商船投泊澡汛(港)后,他马上派出当时负贵采购兵器的官吏也就是范世显等人与英国人进行交易,采买的货物主要是火枪、弹药等火器,出发之前,明命帝要求采购官吏要做到“秉公正”,“以重国体。”的原则。针对这些可以增强军事实力的产品,明命所采取的贸易战略是利己而又灵活的。
从明命帝的角度来说,虽然西方国家拓张殖民地的速率对自己造成了威胁,但鉴于他们的商品对自身有益无害,所以如果贸易能够在他可控制的范围内的话,与西方人进行贸易来往并无不可。
19世纪中期也曾经有英国的商人来到越南地区进行贸易,为了影显自己对西方贸易的包容态度,明命帝还专门下令,可以通过购买当地的土特产也就是沙塘,来减少所缴纳的关税。
这个时期,西方的资本主义虽然初具雏形,但是覆盖面积和覆盖范围都相对较小,加之亚洲有日本、中国等幅员江阔且经济发展稳定的国家并不认同资本主义,因此他们的殖民地扩张在此时遇到了瓶颈,工业革金表面上看是技术的革新,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国家提升自己综合国力的重要方式,拥有经济基础的工业资本主义要远远比简单的商业资本主义强大许多,侵略性也更高。也几乎是在同时,亚洲的格局在西方的不断影响下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动摇了越南的封建主义根基。
中国在当时实行闭关锁国,越南也紧随其后,在强大的西方国家面前也固步自封,不肯前进。在国内越南方面实行了一些政策,并且关闭了所有的港口,禁止西方国家靠岸,在这种情况之下,国内完全不了解外界发生的事情,也无法接受任何的新生事物,社会生产力低下,人民生活也不稳定,所以当外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资本主义在飞速发展的时候,越南却毫不知情,仍然原地不动。
越南的封建统治在当时也被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在越南的封建统治中期,商舶司曾经发挥了最大的作用,促进了越南与其他国家的外贸活动,但在闭关锁国的时期,商舶司逐渐衰落,这一现象究其本质,就是因为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当然,在国家明令禁止的情况下,越南的许多商贩仍然与其他国家有一些贸易行为,但是鉴于国家管控严格,这些贸易行为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打压,也就仅仅能在周边地区活动,已经没有办法走出更远。
明命帝时期,虽然越南仍然以上邦自居,但是统治者及相关的言吏仍然支持并且同意国家与其他发达国家进行贸易往来,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越南的经济发展,增强了越南的军事实力。
可以说,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贸易行为的确极大的促进了越南的发展,通过相关的历史史料,我们也可以知道,西方发达国家殖民地的拓张以及经济的发展,完全依靠航海运输行业,也正是依靠海上运输业,世界格局产生了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