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执政18年,创下辉煌的勃列日涅夫,最后又是如何毁掉苏联的?
迪丽瓦拉
2025-07-16 19:33:06
0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历史瞬间!

在前苏联69年的历史中,一共经历了7位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是执政时间除了斯大林最长的,前苏联将近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勃列日涅夫的统治之下。

他执政期间着手改革,让前苏联的综合国力达到了顶峰,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和美国平起平坐的军事实力。

然而这样繁荣的景象并没有停留多久,在前苏联就出现了经济停滞的局面,再加上腐败的领导机构,和宣扬霸权主义的举措,为后来的“苏联解体”埋下了祸根。

从“繁荣”到“倒退”,勃列日涅夫是怎么一步步毁掉苏联的呢?

一繁荣只是表面的

作为赫鲁晓夫忠心耿耿的亲信,最后却推翻了赫鲁晓夫的统治自己上台,勃列日涅夫还是有能力的。

但是这个能力也就仅此而已了。

从俄罗斯传记作家和学者的评价来看,勃列日涅夫本人的文化素养并不高,他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打猎上,也不想去读书。

所以在很多人眼里,勃列日涅夫算得上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才,但是却不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政治家。

好在执政初期,勃列日涅夫不是一个独断专行的人,对各种重大问题,他也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

因为赫鲁晓夫的改革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所以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整赫鲁晓夫的政策。

在经济上,勃列日涅夫采取改革管理体制,引入市场机制的方法,并在一场定程度上让利给企业,以达到提高市场活力的目的。

在进行工业体制改革的同时,勃列日涅夫在农业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比如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拨转款补贴农庄等。

他的改革,在前期确实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1965年到1975年这十年时间里,苏联的经济发展特别快。

当时苏联的社会生产总值成1.46的倍数在增长,国民收入也增长了1.44倍,工业总产值增长1.77倍、农业总产值增长了50%。

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让前苏联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小,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前苏联也因此走进了最繁荣的时代,成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背后,却掩盖这一系列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机型的产业结构。

前苏联当时重工业的生产产值,占整个工业生产总值的73%左右,比斯大林时期都高出不少。

尽管勃列日涅夫也意识到了轻工业生产的重要性,但是在他执政的18年间,重工业整体上涨速度只有3年比轻工业略低。

重工业中,军工又占了很大比重,这就导致了后来出现的“坦克换面包”的情况。

而且即使是产值比较高的工业领域,也存在高投入、低产出的情况。

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管理者不想着如何提高生产力,而是盲目地扩大生产规模。

这样虽然产值也在持续上升,但却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根本不是长久的发展之道。

所以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后期,苏联的经济发展就已经出现停滞、衰退的情况。

勃列日涅夫却在表面繁华的情况下,又开始推行霸权主义,和美国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

“争夺霸权”,也是拖垮前苏联的原因之一。

二霸权主义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赫鲁晓夫时代虽然也有和美国对抗的动作,但是因为前苏联当时的国力较弱,所以多少带点被动的性质。

但是到了勃列日涅夫时代就不同了,他们不仅主动和美国进行军事竞争,还在全世界范围内搞霸权主义。

1968年1月捷克斯洛伐克新一届领导人杜布切克上台后,对捷克进行改革,倡导建立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模式,这一改革被西方称为“布拉格之春”。

这个在当时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全面彻底的改革,却遭到了苏共的强烈反对,当年8月20日,前苏联出兵迅速占领了捷克全境。

杜布切克和支持改革的捷克领导人被送到莫斯科进行“会谈”,不久杜布切克就被解除了所有职务,“布拉格之春”也成了昙花一现的改革。

除了粗暴干涉别国事务,勃列日涅夫政府和美国一样,在争夺世界霸权的使用也用上了所谓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

在东欧地区,前苏联一方面对东欧国家提供大量援助,通过和平的政治、文化的渗透控制这些国家。

另一方面,他们也会通过培植代理人,进而干涉、控制别国,甚至直接出兵入侵他国。

1979年苏联和阿富汗的战争,就是一次入侵战争。

入侵阿富汗的战争,是前苏联对外政策的一次重大事失误,不仅让成千上万的苏联士兵付出了生命,也消耗了大量的财力。

而且这场被前苏联叫做“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战争,也寒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心,让前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乃至全世界的形象都大打折扣。

除了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前苏联那时和美国平起平坐的军事实力,也是牺牲了国民经济得来的。

从1965到1979年之间,前苏联的军费开支增长了3倍以上,平均每年H都以8%的比例在递增。

这个军费比例,不仅远远超过了当时国民收入和社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越来越高。

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的军费开支,占全部国民收入的25%左右,然而即使全面介入越南战争,美国的这个数据才不过9.1%左右,后来更是一直没有超过5%。

这还建立在美国相对健康的产业结构,和苏联畸形的产业结构上。

每年都增加的军费支出对于发展停滞的前苏联经济来说,是一项沉重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苏联经济的崩溃。

勃列日涅夫政府不但没有因此降低军费支出,反而变本加厉地增加对军事的投入。

而且为了应对和美国的军事竞赛,前苏联工业结构的畸形进又进一步加剧,对重工业的投入,严重影响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只是他们对军备的疯狂,不但没有撑到最后,反而加剧了前苏联经济的垮塌速度。

1989年冷战结束前,前苏联虽然仍保持和美国持平的军费支出,但是他们的国民生产总值,却只相当于美国的一半多一点。

“强行持平”的结果,就是两年后的红旗落地,但是那时的前苏联,已经被许多贪图享受、贪污腐败的高层所占领。

这也是勃列日涅夫带给前苏联的负面影响之一。

三贪污腐败失人心

在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政坛,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就是官僚主义泛滥,就连他们的报刊也说当时的苏联,是一个“拍马屁和阿谀奉承”的时代。

这一切和勃列日涅夫的领导体制调整有很大关系。

为了恢复被赫鲁晓夫搞乱了的传统体制,勃列日涅夫撤销了国民经济委员会,重新建立了中央部门的领导系统。

同时,他取消了干部轮换的规定,重新恢复了官员的任命制和终身制。

这虽然有利于解决地方管理上的混乱状态,但是却加剧了权力的集中化,让前苏联出现了党政不分和以党代政的现象。

而且干部稳定之后,也很容易走向领导干部老化的极端,没有新鲜血液注入,也容易让干部队伍变得僵化、缺少改革的精神。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大部分政治委员的任期高达15年以上,中央委员最长的有34年。

美国总统拜登因为年龄一直被人嘲笑为“老拜登”,但是那时前苏联政治局平均年龄为70岁的政治委员们,也是名副其实的“老委员”。

一群垂垂老矣的高层官员,自然不像年轻人那样冲劲十足,他们关注更多地,是怎么延续自己的权力和利益。

于是在权力高度集中和官员长期任职的前提下,前苏联最终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他们大部分是党政军机构的成员,还有一些有特权的知识分子。

他们掌握着各级党政军机构,多数人受过高等教育,经常有去西方国家访问的机会。

在西方国家的耳濡目染下,这些人已经抛弃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丽娘,以获得特权和财富为目的。

因为职务之便,他们用各种手段侵吞国家财产,将国有企业、农庄当作自己的私产,用来同时非法的经营活动,再利用特权获取大量的利润。

俄罗斯后来的几大寡头,就是这样一步步起来的。

除了这些人,在热衷享受的勃列日涅夫的影响下,前苏联政坛也是奢侈成风,贪污盛行。

勃列日涅夫本人生活就非常奢侈,他本人就有多处别墅,经常带着下属去别墅泡温泉、喝伏特加。

据说他的女儿勃列日涅娃还曾经干出过强行索要博物馆珠宝的事情,勃列日涅夫也亲自给他的女婿安排工作。

难怪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说勃列日涅夫本人就是一个腐败分子,所以那时的官员才能放心大胆的贪污,因为即使被揭发出来,他们也不会因此丢官。

领导阶层的贪污腐化,让国民逐渐失去了对政府的信任,和对社会主义的热情,在西方的和平演变下,逐渐站在了苏共的对立面。

当矛盾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社会震荡就变成了政治动荡,就有了1991年的苏联解体。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虽然让前苏联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代,但这是以透支苏联国力为代价的,待他死后不到10年,诺大的红色帝国就完全崩塌了,足见他对苏联的透支有多严重。

结语:

1982年11月,留下一个充满隐患的前苏联之后,带着满身勋章的勃列日涅夫走完了一生。

尽管在1974年就已经中风,但是直到1982年,安德罗波夫才从他手里接过前苏联的最高权力。

出身于铁路工人家庭的安德罗波夫上任之后力行反腐,撤掉了前苏联近三分之一的高官,还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让前苏联看到了希望。

但是他才当了一年多的领导人就去世了,这一年多的改革,并不能改变前苏联的积弊。

之后的契尔年科也是一年多的任期,到最后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不但没有挽救前苏联,反而让苏联解体。

勃列日涅夫时代将苏联的一切都以借贷的形势提前透支完了,所以到后三任想有所作为的领导人准备改革时,才发现国家已经没有资本去改革了,所以戈尔巴乔夫的铤而走险才会注定失败。

参考资料:

[1]叶书宗.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历史的逆转[J].历史教学问题,2015(03):10-17.

[2]陆南泉.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体制的倒退[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8(10):56-59.

[3]陆南泉.苏联走近衰亡的勃列日涅夫时期[J].东欧中亚研究,2001(06):64-73.

[4]陈之骅.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主要问题和历史教训[J].东欧中亚研究,1998(06):4-15.

[5]徐葵.勃列日涅夫年代:苏联走向衰亡的关键性转折时期[J].东欧中亚研究,1998(01):24-38.

编辑:应如是

责编: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孙...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陈华 他是武庙是唯一的残疾人,也是战国奇人鬼谷子...
原创 尉... 唐太宗李世民身边有许多英雄豪杰,其中尉迟敬德是他最信任的将领之一。 说到尉迟敬德,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
原创 浅... 图文|书山里的墨客 编辑|书山里的墨客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其外交政策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影...
三国乱世里,刘备一生爱惜人才,... 刘备是个特别爱惜人才的人,为了得到诸葛亮这位顶级人才,他能做到三顾茅庐,对于其他的普通人才,刘备也能...
《非洲最后的狩猎部落》纪录片解... 原始部落纪录片《非洲最后的狩猎部落》本片讲述一位探险博主来到坦桑尼亚哈扎比人的一个原始部落,他和这些...
原创 襄...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书中对三国鼎立时期风云诡谲的故事进行了详尽的记录。不但如此,在...
原创 唐... 首先大家不要惊讶! 我来举10个非常合理的例子! 第一,唐朝的国土面积不如宋朝大!! 宋朝面积300...
原创 探... 文|古轩说史 编辑|古轩说史 日本内战是十九和二十世纪交替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也称为"倒幕革命"。...
原创 蒙... 五千年悠久文明,二十代王朝更替。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脉络中,元朝无疑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 作为人类文明...
原创 隋... 从罗通扫北到薛仁贵征东,故事的精彩从那些隋唐英雄的事迹延续而成,在那个意犹未尽的隋唐时代,群雄并起呈...
原创 岳...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精神,在这短短十二个字之中体...
原创 浅... 前言 在17世纪后期,启蒙运动的兴起推动了自由思想的发展,并在18世纪中叶达到了高峰。这一时期的自由...
原创 民... 民国时期,北洋军阀是当时最强大的军阀派系,袁世凯是北洋军阀的掌权人,也是北洋的灵魂人物。当袁世凯死后...
原创 晚... 想到晚清,不管是在闭关锁国的时代壁垒里,还是列强掠夺的悲惨历史中,都涌现着一个个时代青俊,在洪流的翻...
原创 双... 随着中国近代化的不断深入,老传统的文化也在慢慢的改变和被遗忘当中。清明节的传统,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原创 白...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兵强马壮战无不胜。但是,古代有一位将领,在大战前夕不准士...
原创 孙... 相信,很多人都在网上看过,有关孙中山先生祖籍的话题。尤其是,有一部分人,不顾事实,弄虚作假,误导群众...
原创 反... 作为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超级大国,苏联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十分深远的。同时关于她为何而消亡的争议也是异常...
原创 明...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朱... 众所周知,成功往往不是一个人的成功,背后一定有无数人的推动助力。现在一个企业家的成功是这样,古代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