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从这首诗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唐朝当年是如何的繁荣,甚至直到今天都有大唐不夜城的美称。
在海外还有“唐人街”,多半是华人在海外生活的地方。
所以唐朝的盛世对我们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而唐朝盛世之始还要从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说起。
李世民素来有着“千古一帝”的美誉,
且他一生也做到了勤政爱民,求贤如渴。
但唯一令人不解的是他为何要坚持杀了单雄信。
然而五年后大家回过头来看才得知李世民的精明之处。
李世民的生平
一切都要从李世民的经历说起,也正是因为他的经历丰富,才造就了日后如此伟大的一个帝王。
当年隋朝末期由于国库空虚又不断征战,导致了朝廷不断的向百姓强制征收钱财,百姓们苦不堪言。
李渊见到民心不稳,知道此时是个起义的好机会。
于是他顺应天命带兵起义,开始南征北战的平定叛军,
最后成功灭了隋朝,建立了唐朝。
可事情远远没有说的如此轻松,这些年来多少明枪暗箭多少腥风血雨,都是李世民陪他走过。
李渊当时也的确感念李世民的陪伴,答应封帝后立他为太子。
可真正成为帝王的李渊却又后悔了。
只因为李世民在军中的威望太高了,甚至比李渊这个皇帝还要高,功高盖主,这是每一个皇帝都不能忍受的。
李渊开始有意无意的冷落李世民,
同时下旨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李世民本来无意与李建成相争什么,
想着左右天下已经太平,都是一家子骨肉,谁做皇帝又有什么区别。
但李建成可不这么想。
在他看来只要李世民一日不死,就始终是自己的心腹大患。
于是他联合弟弟李元吉开始不断的排挤李世民。
起初李世民只是不搭理他们,没想到二人越来越过分,甚至到了下毒谋害李世民的地步。
还好李世民足够警觉这才幸免于难。
士可忍孰不可忍。
李世民先是选择了向李渊告状希望能够和平解决此事,
可李渊心早就偏没影了,硬是不肯相信李世民所说。
李世民终于看清,这李建成还没登基就要除掉自己,待到他日后登基只怕根本没有自己的活路了。
于是他选择了先下手为强。
靠着他在军中的威望,联合旧部,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于玄武门外击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史称玄武门之变。
当李世民提着李建成的头颅来见李渊时,李渊这才知道大势已去。
从前逼李世民逼得太紧,如今造成这样兄弟相残的现象。
于是他
心灰意冷之下选择禅位给李世民
,
从此不问政事。
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李世民登基后朝中有很多人十分害怕。
因为他们从前都向着太子李建成说话,
此刻李世民得势他们都生怕李世民会报复。
但事实证明他们想多了。
李世民也知道自己不属于名正言顺的登基,
若是一上位就处置朝臣难免会人心浮动,自己根基也不稳。
于是他当即对朝臣们拍着胸脯保证,只要从现在起效忠自己的人
,
有才能之人,自己都可以既往不咎。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李世民还特意重用了魏征。
这魏征可是大有来头,他乃昔日太子李建成的手下
。
当时没少为李建成出谋划策,
且他一眼就看出李世民并非池中之物,
所以多次劝诫李建成要早些除掉李世民。
只可惜还是李世民棋高一着,先除掉了李建成。
按理说从前敢如此与李世民作对,
李世民上位后应该第一个杀死他以绝后患才是。
可李世民知道这个年头最缺的就是人才。
所以他看好魏征的远见,重用魏征,
对从前的事情都是一笑带过。
其他朝臣们见李世民如此的宽宏大度,也放下了戒备心理,开始安心的为国效力。
单雄信被杀
从上面我们也不难看出来,李世民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皇帝。
他有胸襟、有魄力,对人才更是宽宏大度。
这就更加令人费解,
他为何要如此坚定的杀死单雄信呢?
单雄信乃是隋末时期的名将,勇猛异常,是天生做将军的好料。
只可惜生不逢时,赶上天下大乱,一时之间一身武功没有了用武之地。
但单雄信也不是个迂腐之人,他深知隋朝的灭亡就在朝夕之间,倒不如趁此机会为自己寻找后路。
他先是选择投靠了李密,成为李密手下的大将军。
可当时身处乱世,不是李密一个人有雄心壮志,王世充也同样有着一番野心,想要成就霸业。
于是李密和王世充不可避免的交手了。
然而李密仗着自己麾下有好几员猛将终究还是轻敌,让王世充轻而易举的将其击败,李密不得不俯首称臣。
连着彼时
在李密麾下的单雄信,也不得不对王世充俯首称臣
。
王世充欣然接受了,
并派单雄信前去与李世民的军队作战。
彼时李世民还不是皇帝,自然就和单雄信对上了。
这单雄信倒也真是个勇猛之人,看见李世民的一瞬间就飞身下马,一把长枪直取李世民的首级。
还好手下人及时扑开了单雄信,否则就没有后来的李世民了。
这可能也是李世民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可能他对单雄信的忌惮从这时就埋下了种子。
可当时唐朝已经建立,且顺应民心,
王世充再怎么样也只是一个不成规模的队伍而已。
刚第二年,就兵败李世民选择投降。
这一场战争总算落下了帷幕,
而面对王世充的投降
,
李世民欣然的接受了。
但他同时处死了王世充手下的一众将领,
其中就包括了勇武的单雄信。
得知这个消息后许多人都很震惊,
连忙赶来向李世民求情
。
称单雄信此人是个天生的将才,若是留着他将来定能为唐朝发光发热,如此贸然将他杀死太过可惜。
可一向求贤若渴的李世民此时不知怎么的,铁了心般的要杀死单雄信。
谁劝也不行,最终单雄信被处死。
这也让大家百思不得其解,
为何李世民要杀死单雄信呢?
李世民杀单雄信的原因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李世民那时候还不是皇帝,
所以要考虑的并不是家国,而是对自己有没有好处。
单雄信虽然是个人才,可他招降之后未必会效忠李世民。
光看他辗转反侧的先后效忠隋朝、李密、王世充,而后又对唐朝投降
就知道此人不是个硬骨头。
就像墙头草一般,
就算此刻饶他一命也难保他日后不会倒戈。
且他还是武将,手里面还有兵权,真等到日后他势力大了再解决他就麻烦了。
而事实证明李世民的想法是对的。
因为距离单雄信死后仅仅五年,李世民就和李建成拔刀相向,最后李世民凭借着兵力将李建成杀死。
可若是李世民当初不杀单雄信,
那么按照单雄信的性格一定会效忠当时最有希望登上帝位的李建成,
让李建成得一猛将。
玄武门事变就指不定是谁杀死谁了。
所以在五年后经历过玄武门事件后回首看,不由得感慨李世民的远见。
还好当初足够果决,也足够心狠手辣,
这才没给自己留下心腹大患。
李世民的功绩
李世民登基后,
不仅对内安抚臣子,对外也是用安抚的手段。
他知道,当年隋朝末期再加上李渊时期,征战多年,无论是大唐的百姓,还是边关异族们,都承受不起战乱之痛。
于是他
开始下令不再向百姓们征收过多的税,且大力鼓励百姓们发展农业和贸易业
。
本着百姓们先能养活自己,再来为朝廷纳税的心理治理国家。
同时他对待边关异族也十分友好,向他们提供文明文化,让他们学习更多汉族的礼仪,
只有这样才能够发展得更远。
边关异族们也都是有心之人,知道李世民这样做绝非做做样子,而是真的有心帮助他们,于是终其一生都没有在边关闹事。
甚至还将李世民称为“天可汗”,
以此来感谢李世民的付出以及承认他的地位。
而李世民安抚好民心后又开展选举,为寒门子弟提供一个向上的机会。
从此后不再只有官宦子弟才能入朝为官,贫苦人家同样可以出贵子。
所以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唐朝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越来越强大,且人才辈出。
直接为日后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只是可惜李世民怎么也不会想到,
他死之后他的妃子
武则天竟然还会嫁给他的儿子李治,而后成为一代女皇。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自行去翻阅一下史料...
结语
有句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
。
这句话就说明了帝王总是多疑的,如朱元璋草根出身,在成为皇帝后疑心深重,处死了许多跟随自己打天下的老臣们。
还有如康熙皇帝。
因为儿子太多,
晚年期间担心儿子们抢夺自己的位置,所以对自己的儿子们都是心狠手辣
,处理起来也是毫不留情。
相比于他们,李世民还算是知人善用,心胸宽广了,只可惜对于帝王来说,宽广的心胸也是有限的。
否则他晚年时期就不会因为武姓皇帝这几个字而杀遍姓武之人了,
只是他千算万算也没想到竟然会是个女子而已。
其实有不少人觉得那个年代出了许多英雄豪杰,他们谈笑风生,饮酒消愁,日子好不快活。
可我们要知道,这样的日子最后都是用性命去换的。
他们每天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甚至可以说一将功成万骨枯
。
就像李世民,他的成功背后定然有着许多的白骨,甚至还有他兄长的白骨。
但他是幸运的,他成功了,那么还有许多不成功的人呢?
等待着他们的就只有死亡和永远的消失在历史上,甚至千百年后大家都不会记得有这个人。
所以相比于他们,我们如今过得已经是很幸福了。
起码我们不用每天再过提心吊胆的日子,拥有什么梦想都可以去实现,不用在意世俗的眼光。
而且我们还拥有一样最珍贵的东西,那就是自由。
俗话说,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由此可见自由的重要性,也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