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处、局……这些称谓怎么来的?
迪丽瓦拉
2025-07-16 10:02:42
0

图源/《县委大院》

Aug.

30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科、处、局、厅、司、署、部”等称谓,在古人的官制记录中都能够找到痕迹。

作者 | 鹿欣一

在我国现行的行政体系中,科、处、局、厅、司、署、部等是较为常见的机构称谓,你知道吗?其实它们与中国古代的官制体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01

古代以“科”命名的行政机构,明朝时大量出现,清沿明制,同样设有各“科”。明朝,设立“六科”,即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给事中”之名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因“给事禁中”而得名,其后各代均有设置,但职责屡有变化。从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到明成祖朱棣,几经周折,明朝的给事中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定制为65人,北京58人、南京7人,分别隶属于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相应地负责督察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工作。

同时,明朝在全国各地共设立十三清吏司,每一清吏司分为四科:民科、度支科、金科、仓科。“民科”主管所属省府、州、县、地理、人物、图志,古今沿革,山川险易,土地肥瘠、宽狭,户口、物产多寡登耗之数。“度支科”主管会计夏税、秋粮存留起运及赏赉、禄秩的经费。“金科”主管市舶、鱼、盐、茶、朵、钞税课及赃罚的收折。“仓科”主管漕运、军储,出纳科粮。

明清时期,吏部下设“文选清吏司”,负责处理官员的晋升和调动等工作,其下辖部门也称作“某科”。例如:“都书科”,负责收发本司应办的各项文书;“求贤科”,主要负责官员注册和进士、举人的选拔等;“缺科”,负责确定每个月的空缺岗位并选出候选人供最后定夺;“升调科”,主要负责为官员们新增或更换印章、根据皇帝恩诏给官员提升级别、发放奖励等事宜……

02、处

当谈起称作“处”的机构时,“军机处”一定会第一个浮现在脑海中。“军机处”为清雍正朝起在六部的基础上加设的,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核心权力机构。军机处每日的工作就是觐见皇帝,商承处理军国大事,以皇帝的名义对各部门各地方负责官员发布指示。其长官称作“军机大臣”,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或侍郎担任,掌管着很大的权力。和珅、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都曾担当过军机大臣。

与“军机处”为清时设立类似,其他机构下辖部门中以“处”命名的,确实也是在清才大量出现。清乾隆十三年(1748),在户部内部设立“八旗俸饷处”,掌管八旗官兵俸饷及其赏恤,并管八旗户籍档册;设立“户部现审处”,负责审理八旗户口、田房诉讼之事,触犯刑律的,须合同刑部审理;设立“户部饭银处”,掌管各省解缴户部饭食银两的收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吏部文选清吏司下设有“文选清吏司派办处”,负责核查京外各项异常或平常的保案、奉旨执行各案,等等。

03、局

在古代,各个级别的行政机构都有可能以“局”来命名。北齐时,门下省(与南朝宋相似,此时的门下省还只是一个松散的、由不同职能机构拼凑在一起的机关)统辖“尚食局”“尚药局”等六局。门下省所统六局中,“尚食局”“尚药局”“主衣局”和“斋帅局”全部是为皇帝的衣食住行服务的,“左右局”和“殿中局”也是为皇帝服务的。在中枢机构及中央行政部门中,较早以“局”命名的,有隋朝初设的“城门局”“符玺局”,隶属于门下省。城门局掌管着京城、皇城、宫殿各门的开启或关闭,符玺局掌管符节(古代朝廷传达命令的凭证)和皇帝玺印。唐时有“著作局”,后来也叫过“司文局”。

宋时有“和济局”“惠民局”“编估局”“打套局”,隶属于“太府寺(九寺之一,九寺与六部职权有部分重叠,存在分工和制约的关系)”。其中,和济局、惠民局负责制配药品服务百姓;编估局则负责对市舶司拣选的香药物货,以及各州军解到京师处罚没收的赃物衣服等定价,再由打套局负责登记、配套,然后出卖。

元时,宫廷内设有“玉列赤局”,隶属于“中政院—内正司—尚工署”,负责皇后宫中的裁缝制作;设有“徽政院织染局”,隶属于徽政院,负责皇太后宫中布匹织染之事。明朝沿袭元代制度,设有宝钞提举司,下辖“钞纸局”和“印钞局”,分别掌管印钞用纸和印钞之事。清时,户部钱法堂设有“宝泉局”,掌监收铜铅及铸钱之事。可见,“局”在行政机构称谓中的使用有较为连续的历史。

04、厅

以“厅”命名的行政机构,大量地出现在明清时期,“六部”各自下设各“厅”。如“吏部司务厅”,为明清时期吏部的内部机构,负责收发外省衙门的文书,收到文书登记后,分交各司办理,井管理吏部任用吏员与杂役之事。“工部司务厅”,专管收发外省各衙门的文书,呈工部堂官审阅后,再编号登记,分发各司办理的工作,同时还负责各司处吏员工役的任用管理。清朝时,吏部稽勋清吏司设有“稽俸厅”,掌管稽核在京满汉文职各官俸银、禄米之事。清朝末期时,各部内还设有“承政厅”,综合管理本部之内的各项事务,凡承办机要、考核司员、编存文卷、筹核经费等事,均为其职掌。

另外,作为中国古代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国子监内部设有“绳愆厅”,负责纠正过失;设有“博士厅”,负责管理教学;设有“典簿厅”,负责资产管理;设有“典籍厅”,负责监管书籍;设有“掌馔厅”,负责饮食工作。

05、司

说起“司”的历史,有一个词是绕不开的,因为它在历史上实在是太过重要——“三有司”。早在西周时期的裘卫盉铭文就有记载:“乃命三有司,司土(徒)……司马……司工(空)……”。“三有司”虽然不是行政机构的称谓,但是它所指的“司徒、司马、司空”三个官职承担着重要职能。

与“三有司”类似,秦汉时期最尊显的三个官职合称“三公”,分别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西汉成帝后,逐渐改丞相为大司徒、太尉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也称为“三公”。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但是就此以后,由于外戚、宦官交相专政,三公逐渐被架空。直至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罢去三公,而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同时自封丞相,三公制于是终止。唐时,又出现了新的“三司”,以判户部、判度支及盐铁使为三司,分别管理租赋财政收支与盐铁专卖事务。五代以后,三司经历了共同隶属于一个机构,由一人统辖的过程。北宋,以三司统筹国家财政,与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财、政、军三权。此后,宋至辽金,三司几经废除、复设,最终贞祐年间再次罢废。

在古代,各机构的下属部门也多有称作“司”的。比如我们熟悉的隋唐时确立的“六部”,每部就下设四司,共有六部二十四司。其中,各部与部名相同的司称为头司,其余的司称为子司。如吏部下辖吏部司(头司)、司封司(隋时称作主爵司)、司勋司和考功司;户部下辖户部司(头司)、度支司、金部司和仓部司……此后各朝代,六部下辖各司又多少有些变化。

除此之外,还有如唐朝在尚书都省下设置“左右司”,掌受付六部之事,纠正文书之违失,分治省事。五代后梁设立的“引进司”(宋沿置),负责接待臣僚与蕃国进举礼物等事。宋朝设立“专勾司”,属三司,掌各军兵马逃亡、收并的簿籍以及诸司库务出纳的数额,向粮料院批送文历以审核和防止发放俸禄时的舞弊行为。元设立代诸路宝钞都提举司,属户部,负责印造诸路通行元宝交钞,后以户部官兼提举交钞公事。明代,因为户部事务繁忙,所以按地域分为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十三清吏司。清初,户部沿袭明十三司之制,增设江南一司,有户部十四清吏司。翻看史书,我们还能发现各种各样的“司”,每个朝代、每个机构都会根据社会变化、实际需要而设立不同的部门,其中就有众多是以“司”来命名的。

06、署

以“署”命名的机构,汉代宫廷有“黄门署”。“黄门”掌管承应皇帝的繁多事务,所有拥有技艺才能的人才,都在这里等待诏令;有黄门画者、黄门倡监、黄门马监、黄门书者等,由“黄门令”统领,属少府。晋时设“黄藏令”一职,属少府,掌管皇室币帛金银等各种货物。北齐设立“黄藏署”,有令丞为正副主官,属太府寺;隋沿置黄藏,并开始作为国库之一。北齐鸿胪寺所属有“典客署”,至唐代均有设立(隋炀帝曾改称典蕃署)。北周末期于大丞相府下设“细作署”,常制作精巧器物玩好。北齐及隋初司农寺设立平准署令丞(汉有平准令及丞,属大司农),隋炀帝时改隶太府寺,唐沿置;掌管供应官府市易之事,凡是百官衙门不用的东西和官府没收的东西,均可随时出售。北齐鸿胪寺司仪署,是掌凶礼丧葬之具的官署,隋唐沿置,而到了宋朝时,就仅存其名而无实际职用了。明永乐初,又恢复设立。元代有“云和署、安和署、常和署、天乐署”,隶属“礼部—仪凤司”。云和署、安和署均掌管乐工调音律和部籍替换的事情;常和署管领回回乐人,在元朝宫廷会典宴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天乐署管领河西乐人,河西乐为西夏民族音乐。清朝设置典礼院,下辖礼制署、祠祭署、奉常署和精膳署四署,各署分设署长,负责讨论典礼、参订章制。以“署”命名的行政机构出现较早,称呼沿用史也较为连续,而且叫作“署”的机构多与礼乐、文化工作等相关。

07、部

有关“部”的历史,“六部”想必各位并不陌生,而“六部”的开创与三公九卿制的慢慢退场又有所关联。从汉魏开始,相权转移,三省机构相继出现,逐渐结束了中央政府三公九卿体制,开创了三省六部体制,六朝时期正是这一体制演变的过渡阶段。“三省”指的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长官,互相牵制,便于当时统治者谋划与决策军国大政,维护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公元581年,隋文帝即位之后,立即废除了北周模仿《周官》所置的六官体制,建立了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新体制。在尚书省分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唐沿隋制,惟高宗后因避太宗讳改民部为户部,分别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到了宋代,尚书六部开始真正发展成为独立的机关。元明清时期,中央基本沿袭了三省六部的官职制度,虽也有区别,但总体来说,从隋唐一直到清末,“三省六部制”未有大的变动。此外,还有一些机构名称也用到了“部”,如北周时设“蕃部中大夫”,负责诸侯朝觐事宜;设“宾部中大夫”,管理邦国宾客之礼,招待四方使者等等。

通过以上的梳理介绍,你一定能够发现,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科、处、局、厅、司、署、部”等称谓,在古人的官制记录中都能够找到痕迹。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s://www.gov.cn/gwyzzjg/zuzhi/。

2. 张亚初、刘雨撰:《西周金文官制研究》,中华书局,1986年。

3. 于玉林主编:《现代审计工作手册》,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

4. 张政烺著:《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5. 俞鹿年编著:《中国官制大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6. 贺旭志、贺世庆编著:《中国历代职官辞典》,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

7. 龚延明著:《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

8. 周桂琴:《中国古代官职的演变》,《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第9期。

9. 郑天挺、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THE END —

☀作者:鹿欣一,本文选自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灼见经授权发布。

MORE

灼见热文

◐◑为什么“过度礼貌”让人反感?

◐◑“挑一句可以支撑你很久的句子”

◐◑长大才明白,《西游记》里句句都是人生

◐◑你所熟知的时代,才开始没多久

◐◑县城高中里,没有“尖子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夏... 大禹作为历史上出了名的英雄人物,我们对他的事迹并不陌生,尤其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更是让我...
原创 诸... 祁山,位于甘肃礼县的东部,是西汉水北岸的一片山脉;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
原创 为... 引言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军事将领,他出身将门世家,于崇祯年间考中武举,后成为辽西将门中出类拔萃的...
原创 为... 北宋定都开封的历史背景中,赵匡胤面临了关于国都选址的争论。976年,他在位的最后一年,做出了将国都留...
原创 1... 1979年面对越南的挑衅,邓小平对是否反击越南,始终下不了决心。令人意外的是,粟裕和叶剑英反对反击越...
原创 民... 图文/王海 一、民国时期的县公署、县政府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清代的县署被改称为县公署,知...
原创 中...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中国的泰坦尼克号海难却没死一人1...
原创 在... 文|史书 编辑|稗官青史 说到李世民,许多读者可能会第一时间想起那部家喻户晓的电视剧《隋唐演义》,在...
原创 1...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请点点右上方的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
原创 科... 科学家霍金曾经猜测,秦始皇也许还活着,只是走不出自己的墓穴。 他为什么这么猜测呢? 霍金生前曾多次...
原创 窝... 宋太祖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他原本是后周世宗手下的大将,被世宗柴荣重用,视作心腹,官至后周殿前都点...
原创 1... 一支军队若想在战争中获胜,除了要有较为严明军队纪律之外,还得有个能体恤手下将领的将军。若是将军在领兵...
原创 苏... 从上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解体,苏联一直都是社会主义集团中的老大哥,在二战时期,更是解放了众多的欧洲...
原创 北... 中国经历了5000年历史的洗礼,改朝换代的事情屡见不鲜,秦始皇赵政的开天辟地、汉高祖刘邦的足智多谋、...
原创 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苏联之间的战斗可谓是愈演愈烈。彼时德国对苏联的攻势非常猛烈,当时差一点点...
原创 东...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纪... 纪实:我国对“性交易”持零容忍态度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呢?当我们了解了德国的现状后,或许能得...
原创 咸... 咸丰皇帝(1831-1861),是中国清朝的第九位皇帝,他的统治期仅仅持续了十年,便在31岁时早早驾...
原创 以... 史上规模最大的地下皇陵,动用72万人修建39年,其奢华程度设计之精妙,数千年来吸引了无数盗墓贼,他是...
老照片 一百多年前的印度土著 ... 十九世纪的印度土著,鼻子上面戴着一个大大的项圈。 这个印度土著,也是鼻子上戴着项圈。这个打扮,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