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多数人属于寒门还是庶民?放到古代属于社会阶层的第几级?
迪丽瓦拉
2025-07-17 04:33:23
0

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听到皇帝将某人贬为庶民,就以为这个人到了社会的最底层了,无地无房生活困难,其实这大错特错。

士族和庶民

士、庶二字由来已久,士族中的士,原义是从事耕作的男子,但在西周、春秋时,已经只指王和诸侯国中的“国人”了,不包括野人(亦称庶人)。西周、春秋有“国”和“野”的区别,都城及邻近地区为“国”,四郊以外的地区叫“野”,国人和野人的身份有别,前者是统治者的自己人,后者的身份只能从事农业生产,没有资格当兵。春秋中叶以后,国野的区别才逐渐消失。

士是农民也是战士,也可以被推选做官吏。春秋末年以后,士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野人原来称庶人,以后逐新成为平民的同义词。《论语·季氏》有载:“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可见春秋后期庶人已经不能做官了。

但是到了两晋南北朝时,士族和庶族的含义又发生了变化。简单来说,就是把地主阶级的上层叫士族,下层和平民叫庶族。上下层之分又不以官职、财产为准,而依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地位为准。

也就是说,士族之所以是士族,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家庭财富很多,有很多士族子弟也一样生活拮据,甚至有的士族只能靠朝廷的俸禄过活,比如南北朝时期梁朝的王僧儒,他是三国时曹魏政权的司徒王朗第九代后人,也是名副其实的士族人士,但由于他父亲早年病逝。他们这一支旁系由此衰落了下来。

史料记载,在王僧孺小的时候,全靠母亲纺纱织布来维持家庭的生计,生活很是艰难。王宗儒长大后,“常佣书以养母”,后来王僧儒被朝廷免官之后,在给友人写信的时候还曾提到,“素无一厘之田,而有数口之累。”

尽管如此,那些生活窘迫的士族,比起庶族子弟来,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由于他们的出身高贵,只要被人推荐,就可以马上当官,而且迅速升位,其中佼佼者甚至能够位列公卿,而庶族在门阀政治森严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则永远没有这样的资格。

汇总来说,士族和庶民的分界线还是比较明显的。在西周、春秋时期,士族和庶民的区别,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是城市户口,一个是农村户口,一个可以当兵,一个不可以;春秋后期到两晋南北朝,两者的区别成了读书人和白丁的区别,一个可以当官,一个不可以;两晋南北朝之后,士族成了地主阶级的上层,简单来说就是世家大族、名门望族,那些实力较小的世家,有钱没权的小贵族也被划入了庶民。

所以,被贬为庶民,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到了社会的最底层,至于生活困难更谈不上,毕竟还是有房有地的地主阶级,虽然是下层。

庶民和寒门

至于寒门更和大多数人理解的不一样。在古代,寒门一般是指寒门士大夫,即没落的官僚贵族,或者是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并非指贫民阶级。魏晋、南北朝时寒门大多为普通中小地主,魏晋之后由于出现了科举考试,士族衰落,寒门就成了家境贫寒的贵族。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中说:“是以不考实行,专采虚望,末流所届,乃至寒门贵族,划若鸿沟。”

所以,寒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没落的士族,放在古代,好歹也得是个中小地主。寒门祖上是有人做过官的,小的时候,能读书,长大后还会参加科举考试。一旦考上了,就有成为士族的可能,就算不中,也能通过给门阀世族担当谋士,靠着为士族出谋划策得到重用。

这样,士族和庶民之间就又多了一级,即寒门。庶族就算再富裕也只是富硕的庶族,寒门就算再穷苦也是贫贱的寒门,二者之间有很大的鸿沟。

有些庶族的财富经过不断积累,相比起士族来也不会相差多少,不过由于出生低下,他们就算拥有再多的财富、田地和奴婢,也依旧会受到士族们的鄙视和排斥,他们此生很难得到世家大族的认同。

比如南朝刘宋时期,宋孝帝刘骏的表哥陆琼之,有一次盛装去拜访南朝大世族王僧达,王僧达世族出身,连刘骏都不放在眼里,自然更看不上陆琼之,以陆琼之的爷爷陆庆之曾为王家下人来讽刺陆琼之,并将陆琼之所做过的胡床拿去烧了,如此羞辱,可以想象当时陆琼之的心情。皇帝的外戚尚被这样羞辱,那么其他庶族则更不用说了。

所以,一个庶民要想翻身,这辈子怕是不行了,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家族三代皆出高官,后代才能勉强自豪的自称为“出身寒门”,像我们这样的低产阶级,连寒门都算不上。

庶民和流民

那么,庶民是不是就是社会最底层了呢?显然不是,庶民之下还有流民、流氓。

庶民和流民也不是一回事,庶民虽然生活可能穷苦,但有房有地,流民则不然,专指那些流亡外地、生活没有着落的人(出自《管子·四时》),《史记·万石君传》记载:“元封四年中,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公卿议欲请徙流民于边以适之。”简单来说,流民近似于“难民”。

在古代,流民和奴隶都不在庶民之列,他们丧失了基本的谋生土地和能力,只能依附大地主存在,对自己根本没有道德要求。历史上很多所谓的农民起义实际上是流民起义,比如黄巾之乱。

流民之下有流氓,这里的流氓可不是现在的那种意思,在古代,流氓是指那些无业的游民,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刘邦为“流氓”,并不是指刘邦好色,只是说他无地无业、游手好闲。流民之中还有依附于地主存在的佃农,所以要比流氓高出一级。

此外,古代还有一种称呼叫“素族”,素族其实就是寒门,南朝梁沉约在《谢母封建昌国太夫人表》中说:“庆溢蓬门,荣流素族。”

现在我们可以简单汇总一下了:在古代如果按照阶级细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士族——寒门(素族)——庶民——流民——流氓。

简单来说就是:名门望族、世家大族是士族;实力较小、家道中落的是寒门;有房有地的是庶民;没房没地的是流民;没房没地没工作的叫流氓。

所以,李白自称寒门并非自谦,而是低调的炫耀;如果我们自称寒门,则是无知的自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等级划分

上面讲了这么多,那么我们现在大多数人所处的庶民,放到整个古代社会阶层,是个什么样的等级?

我们就以历史上最讲究谍谱门第的魏晋南北朝为例:

在魏晋南北朝,整个社会阶层分为三大等级、七小阶级、二十五类人。

第一等级是贵族,其中又包含皇室和高门士族两个阶级,皇室毫无疑问在经济、政治地位上均优于高门士族。这一等级包含的两类人也是皇室和高门士族。

第二等级是良民,其中又含有三个阶级,即寒门阶级、少数民族酋帅阶级、庶民阶级。寒门属于地方豪强;少数民族酋帅的地位,主要看与汉民族融合的程度,地位不如寒门稳定;而庶民,就是官方登录在册的农民和个体户,属于这个等级的下层,也是当时社会的中下游。

第二等级包含十二类人,他们分别是寒门、寺院地主、富商巨贾、少数民族酋帅、农民、金户、银户、盐户、滂户、小手工业者、少数民族部落民、屯田户。

第三等级是贱口等级,其中包含两个阶级:佃户阶级和奴婢阶级,前者为良民等级下的打工者,后者直接卖身于良民等级,所以佃户阶级要高于奴婢阶级。

第三等级包含十一类人,他们分别是佃客、部曲、军户、吏家、百工户、杂户、绫罗户、牧户、僧祇户、佛图户、奴婢。

所以,我们大多数的普罗大众放到古代是属于第二等级的下层,七个等级中的第四阶级,也是当时社会的中下游。

编者写在最后的话:“寒门”我们虽然不配,但我们要力争“出贵子”。作为庶民就要庶民的胜利,而作为流民就努力搬砖,让自己先富起来成为庶民,再多生多育,让下一代成为贵子。饭要一口一口吃,贵要一步一步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敌... 1947年11月3日,东北民主联军1纵3师9团,在白龙驹山与新1军暂56师迎面遭遇后,双方发生了激战...
原创 清... 文|编辑:潇潇 引言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其历史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但官方...
原创 刘... 刘备的几个儿子,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最著名的就是刘封和刘禅,其次刘永和刘理也有很多人知道。不过在魏...
原创 历... 文学创作者总说:无巧不成书。确实如此,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巧合的事情,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今天就...
原创 细... 腐败是历朝历代都不能够忽视的问题,每个朝代都有,我们现在的社会也存在,这些官员享受着人民给予的公权力...
原创 1... 1987年,当苏联改革和开放如火如荼时,美国《世界儿童》杂志刊登了一份来自苏联的图片报道。记者以莫斯...
揭示遗址南部核心区面貌!吉林磐... 2023年起,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红石砬子遗址开展了新一期考古发掘,发掘地点为二趟沟区域。截至目前...
原创 外... 仔细对比清朝外蒙古与今蒙古国的疆域,两者有较大的出入,外蒙古西部成了俄罗斯的领土,西南部有部分领土属...
原创 商... 商鞅为什么能够变法成功?我认为,这跟商鞅的性格分不开,他坚守原则,不顾人情,最重要的是这个人,骨子里...
原创 历... 在人类历史上曾不止一次发生过经济危机。按说人们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经历一次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应当早已习惯...
原创 1... #历史开讲# 文|木木 编辑|观星 自十六世纪以来,贸易公司存续的法律基础是国王向公司授予的章程, ...
原创 统... 德川家康,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日本历史上最厉害的幕府将军,统治了日本两百多年,创造了江户时代的繁荣...
原创 历... 历史其实很残酷,那些所谓的大帝和盛世,都是忽悠的。 《汉书·昭帝纪》道:“海内虚耗,户口减半”,这个...
原创 能... 答案就是:能战胜?美国的?唯一?的?一个国家??。那?就是?美国?自己?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地球微...
原创 康... 为天下人所养,就要承担起天下人的命运。 古时帝王为了维系番邦和拥护部落的稳定,常常会选择出嫁本朝的公...
原创 夏... 大禹作为历史上出了名的英雄人物,我们对他的事迹并不陌生,尤其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更是让我...
原创 诸... 祁山,位于甘肃礼县的东部,是西汉水北岸的一片山脉;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
原创 为... 引言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军事将领,他出身将门世家,于崇祯年间考中武举,后成为辽西将门中出类拔萃的...
原创 为... 北宋定都开封的历史背景中,赵匡胤面临了关于国都选址的争论。976年,他在位的最后一年,做出了将国都留...
原创 1... 1979年面对越南的挑衅,邓小平对是否反击越南,始终下不了决心。令人意外的是,粟裕和叶剑英反对反击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