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李渊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于义宁二年(618年)起兵晋阳,攻占关中,夺取长安,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取得这一巨大成就后,他选择在长安城内沉浸在享乐中,整整十七年不再挪动帝都。这种行为在历史上堪称罕见,因为通常而言,王朝的创建者在取得一定成就后,都会继续进取,亲自平定天下。然而,李渊并非如此,他在长安享受帝王生活的同时,太子李建成却辅助他处理各项军国大事,却鲜有亲自统率大军征战的情况。这让人们不禁对李渊的治国理政方式产生了疑问。
相较之下,李世民在晋阳起兵到定都长安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将才,成功地消灭了各地的割据政权,获得了彪炳全唐的功勋战绩。他担负起除大唐以外的割据政权的清除任务,这并非易事。当时的大唐只占领了关中和河东两地,而江南、中原、巴蜀、岭南等地都处于敌手之手,大唐在隋朝灭亡后的政局相当动荡。然而,通过长期的征战,李世民不断壮大了自己的势力,成为备受尊崇的国士之军事统帅。 李世民的集团在朝野间不断扩张,他拥有着秦王、太尉、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十二卫大将军和天策上将等官爵,地位与太子李建成相提并论,实际权力甚至高过皇帝。李世民巧妙地赋予一些亲信高级官职,将他们安插在朝堂中心,为未来与太子李建成发生争夺皇位的玄武门之变埋下伏笔。 然而,李建成并非无能之辈。作为李渊的长子,他曾助李渊起兵太原,率军攻克西河,取得霍邑和长安的胜利。此后,他并没有闲下来,而是开始在朝廷和地方组建自己的势力。李建成的兄弟李元吉同样是位有能力、可独当一面的人物,处理了许多地方军政事务。齐王府也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势力集团,拥有雄厚的兵马和声望。 在李建成的运作下,李渊对李世民的信任逐渐减弱,朝中的威望也逐渐下降。李建成借助金银珠宝和巧舌如簧的口才,成功地拉拢了中书令封伦和后宫妃嫔,与之合谋打击李世民在李渊心目中的地位。尽管李渊本来对废除太子一事颇有意向,但在李建成的操作下,他对李世民的态度逐渐转变,废除太子的想法也渐行渐远。 玄武门之变的成功并非完全取决于李建成的无能,更在于李世民的强大。由于李建成拥有明确的证据,李渊听信了他的话,将亲征的任务交给了李世民。在大殿内,李建成和李元吉计划刺杀李世民,但最终未能成功。叛乱平定后,李建成被李世民处以小小的惩罚,而叛乱领导者杨文干却被流放。在历史的潮流中,李渊的态度向着李建成倾斜,李世民逐渐失去了父亲的信任。李建成和李元吉成功地在朝堂上建立了势力,形成了太子一派,使得李世民的势力相形见绌。这种斗争最终在玄武门之变中爆发,李世民临死前的反扑使得他成功地继承了帝位。
在这段历史中,朝廷和地方,军队和百姓,都分成了支持李建成和支持李世民的两个派别。作为裁判的李渊,他的倾向清晰可见,他更加支持李建成。因此,玄武门之变的成功并不仅仅是李建成的权谋,更是因为李世民的强大,以及在当时李建成在父亲心中的地位相对较高。这一历史事件的背后,是权谋、斗争和家族之间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