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省档案馆编撰的《吉林驿站》一书的后面,附有清末吉林省署绘制的《吉林全省驿站图》,图中将今天的乌拉街满族镇写为“乌郡”。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吉林将军长顺、黑龙江将军恩泽、吉林副都统富尔丹、打牲乌拉总管云生等,倡议重修乌拉城内的圆通楼。这一年的七月,圆通楼建成。吉林名贤成多禄为之作《重修乌拉圆通楼记》,文中称圆通楼乃“一郡之名胜”。
近代,有一位名叫张君复的人撰词《永遇乐·白花点将台》,咏叹乌拉城历尽沧桑:“南接龙潭,北通凤阁,埋玉知何处?圆通楼没,禅宇灰烬,尚有参天老树。凭谁问,山围乌郡,江环四部……”
编撰于20世纪80年代的《乌拉街乡镇志》一书中,编者在《赵云生传略》一文中写道:“日俄战争时,俄兵借口入侵乌郡,云生据理力争,坚守乌城……”
《永吉县志》记载:“北尖山子,在(吉林)城西北百八十里,高三四丈,形尖。西峰有魁星庙。”《打牲乌拉地方乡土志》称:“此山文笔插天,最主科名之盛,实为乌郡之宝山。”
“郡”为古代的行政区划,始于秦穆公,至汉代趋于成熟。秦、汉之前,郡比县小;秦、汉之后,郡比县大,县由郡管理。秦代曾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汉武帝时,曾设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北方四郡”。郡的行政长官称太守,亦称郡守。元代以后,以州、县代郡、县。学者考论,“郡”的行政级别约相当于今天的“市”。
自周、秦至明、清,朝廷从未在乌拉城设“郡”,为何吉林省署绘制的驿路图却将其写作“乌郡”呢?为何有那么多的诗文将其称为“乌郡”呢?
二
为何将乌拉城称为“乌郡”?应从清代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规模体系与版图权属等诸多方面来分析。
顺治十四年(1657年),清廷下旨在乌拉城设立打牲总管衙门。这里原本就是清太宗皇太极划定的“采贡田土”。后金时,皇太极曾率满汉旗仆(清皇室对八旗所属京内外、旗内外全部官兵的称谓)来此“刨挖人参,围猎貂皮”。乌拉城是当时的“进贡纳宝之地”。清代,宫廷各项需索不断扩大,于是在乌拉城设立打牲总管衙门。顺治在谕旨中说:“乌拉系发祥之胜地,理宜将所遗满、汉旗仆原属,一脉相关,就在乌拉设署、安官,即为一枝。”又说:“捕贡兵丁,由都京内务府分司节制,不与驻防衙门干涉。”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职责是:“专为采捕本朝各坛、庙、陵寝四时祭品而设。”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是朝廷内务府直属的采捕机构,不受地方驻防衙门的管理,专为皇室内务府采捕贡送东北的各类特产。其总管任命、牲丁员额、贡品的种类清单等,一切皆听命于内务府。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一些呈文,须皇帝直接朱红批示;许多事情,也要向皇帝禀请。
因在乌拉城设置打牲总管衙门,康熙谕批拣选旧城东面高埠向阳的地方创建新城,城周八里,每面二里许,“安立城门四座,城中过街牌楼二座”,比当时由宁古塔将军驻防的吉林城规模要大许多。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衙署依副都统衙门的格局建造,为四进院落,有大门三进、仪门一座、穿堂三间、大堂五间;又有左右两翼领办事房、采珠左右翼八旗办事房、银库、印务处、松子库、干鱼库、细鳞鱼库等,总计30余间。此外,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衙署还有八旗堆拨房24间、演武厅3间。后来,在乌拉城又陆续建起城隍庙、关帝庙、土地庙、仓神祠、将军祠、昭忠祠等,俨然一座大城。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自第四任总管穆克登起,皆为三品;从中后期开始,曾有数位吉林将军署理乌拉总管,如乾隆非常宠爱的近臣福康安,在吉林将军任上同时兼任打牲总管。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下设左右翼领二员,协助总管统理衙署事务,其中左翼领辖镶黄、正白、镶红、正蓝四旗。镶黄、正白为上三旗,隶属内务府,专为内廷皇室打牲采贡。镶白、正蓝属下五旗,负责为王公、贝勒采贡。右翼领辖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正黄旗为上三旗,剩下的属下五旗。每旗各自负责采珠、采蜜、采松子及捕捞鳇鱼和其他鱼鲜的事务。左右翼领的下面又设委属翼领、骁骑校、领催、珠轩达等,辖有打牲丁4000余人,机构宏大,组织严密。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属地包括以乌拉城为核心的行政区与生活区,还有采捕山珍特产的贡山区,捕捞鳇鱼、采捕东珠及其他鱼鲜的贡江区和64处采珠河口,以及专事农业生产的5个官屯。这些地方的土地肥沃,山林江河遍生奇珍。
据清宫内务府的档案记载,乌拉城的行政区域以乌拉城为中心,东至窝集口东老封堆70余里:西至石灰窑50里;南到依罕阿林河口35里;北至五里桥子90余里。东面的窝集口子即今龙潭区缸窑镇东约5公里处的窝集村,村东在清代是贡山,山下有禁止行人进入的封堆。西面的石灰窑是今昌邑区两家子乡姜家店村,傍村的山上富产石灰石,清代时有汉军旗姜姓人家在此开办石灰窑,民初时歇业,只留下姜家店的村名。南至依罕阿林河口,即今龙潭区江北乡界内的牤牛河口,“依罕阿林”为满语,意思是“牤牛”,牤牛河在这里流入松花江。北边的五里桥子是今舒兰市法特镇南面的地方,五里桥子附近还有七里桥子、十里桥子,都是以其距离法特镇的远近而命名的村落。
乌拉城当时包括今属我市的乌拉街满族镇、缸窑镇、大口钦镇、金珠乡、土城子乡、江北乡、杨木乡等10个乡镇;今属舒兰市的法特镇、白旗镇、溪河镇等多个乡镇,以及今属九台市的其塔木镇、莽卡乡、胡家乡等乡镇。乌拉城内有南北向三条街道、东西向八条胡同。旗仆占据城里,商贾居西门外。周边的近百个村落,多为打牲丁的家院与田地。
自设立打牲总管衙门之后,奉御旨,乌拉城内的商贾贸易一概免税。乌拉城内商业繁荣,热闹的“西门午市”成为乌拉城一景……
三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下辖的贡山幅员广阔。贡山的边界处立有以土筑成的封堆。人越界即为违禁,会被处以严刑重罚。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乌拉四品翼领乌音保在给吉林省署的一份咨文中,对贡山的范围作了大体描绘,其“东至拉林河,西至煤窑厂(今舒兰市吉舒煤矿),宽一百四五十里;南至横道河子(今蛟河市境内),北至边外二道河源(今榆树市花园山)东北古井子,径二百三四十里”。学者范厚、鞠烨在《乌拉贡山纪略》中称,其可“与当时关外一厅或内省一府之地相埒”。
宣统年间,因为清廷的封禁政策已基本废弛,很多曾经封禁的贡山开始招垦。当时的吉林省林业总局测绘员孙仲瑶曾对贡山的区域做过调查。据他推算,最初封禁的贡山“至少比(当时)实际大出几倍”。
贡山内有22处采贡山场:帽儿山、朱琦山、万寿山、磨盘山、大土山、铃铛岭、太平岭、三岔岭、八台岭、威虎岭、青顶子、埋汰顶子、大王砬子、雷击砬子、烟筒砬子、棒槌砬子……贡山内的河流舒兰河、霍伦河、朱奇河、溪浪河、大石头河、都林河、牡丹江……也同为封禁之地。
根据资源状况和地理条件,贡山分为五个功能区:松子采捕区、松塔采捕区、制造舟船的林木采伐区、养蜂采蜜区、蓄养红松林区。贡山内的河流则为细鳞鱼等冷水鱼的采捕区。
除贡山之外,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还下辖有贡江。《打牲乌拉捕贡江界全图》记述,松花江自牤牛河口起,至今扶余市的红石砬子一段为贡江,用以捕捞鳇鱼及其他各类鱼鲜。贡江附近还设有龙泉渚、巴延渚、长安渚、如意渚四处鱼圈,用来在夏、秋两季蓄养鳇鱼,入冬后,再将鳇鱼挂冰,送往京城。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下辖的64处采珠捕鱼河口,分布于奉天(今辽宁)、吉林、黑龙江各地稍大一些的河流。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还下辖尤家屯,张家庄子,蜂蜜营,前、后其塔木屯五处官庄。庄丁承种官地,专事农业生产。打牲丁的家也都按人口领有土地粮田。乌拉城及其周边,土地充足,农业生产发达,清代时,一直是富庶的地方。
四
乌拉城是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古城。努尔哈赤征服乌拉部,从这里娶走了他的大妃阿巴亥;在攻打乌拉部的战斗中,皇太极曾经是指挥帐里的一员;康熙两次东巡吉林,都曾驻跸乌拉城;还有高士奇、曹寅、纳兰性德、英和、成多禄等很多名贤走进这里,以诗文墨韵为之增辉。
乌拉城内有很多名胜,如圆通楼、乐书楼、关帝庙、白花点将台、魁府……乌拉城东北部的凤凰山,是清代东北地区著名的道教胜地,凤凰山庙会是当时乌拉城内一年一度的盛事。乌拉城有“八景”:松江围带、渔楼晓景、星石流珠、南寺晨钟、老城旧迹、古塔残形……
乌拉城,有皇家内务府下辖的采贡衙署,有绵延数千里的贡山贡江,有百业俱全、农商繁荣的富庶,有山河胜境,有悠远文脉,将之称作“乌郡”,应该是名副其实。
来源:江城日报
编辑:史金红
责编:卫砚威
审核:王欢
监制:王乃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