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震主不可怕,可怕的是功高震主还没有要求。
我是小静,专注分享读历史的感悟,欢迎感兴趣的朋友点个关注。
功高震主往往引起领导猜忌,根本原因是领导担心他无法掌控你,最后自己的地位与利益受到威胁。
今天分享《通鉴》中的这个故事,古人的做法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太祖高皇帝十一年 前196年,想让太子带兵前去征讨黥布。太子的谋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劝建成侯吕释之说:“太子领兵,有了功劳也得不到更高的封赏,没有功劳还会惹上麻烦。”
自古以来位极人臣是最危险的,太子也在位多年,背后的吕氏外戚势力已经非常强大,刘邦非常忌惮。所以太子的谋士才担心功劳过大,刘邦危机感加重。没有功劳,更是给刘邦找到借口,从而废除太子。
其实太子的做法并不是很完美,刘邦现在年事已高,健康情况也不好,关键时刻作为太子,不能为王朝挺身而出,难免让刘邦废除太子的想法更加坚定。
此时的太子也是没有办法,夹在吕后与刘邦之间,抛弃吕后,没有了外戚支撑,太子的位置也不稳。
多亏刘邦出征回来不久就死了,不然太子的日子不会好过。临死刘邦还要让陈平去杀樊哙,设计挑起功臣派和吕氏之间的矛盾。
我们在职场中千万不要走到这种死胡同里,要预先做好准备,消除领导的猜忌。
功高为什么能震主呢?无非是领导害怕没有能力控制你,最后动摇他的地位或者损害他的利益。
明白这个原因,我们应对策略也简单,让领导一直认为他手里有我们想要的东西就可以了,这个东西千万不要太大了,最后领导给都给不了。
比如在公司地位已经比较高了,就可以找各种机会要求金钱奖励,让领导知道你这个人贪钱。你做事领导给钱,自然就不会害怕对他造成威胁。只要要求的奖励合理,领导就会欣然接受。
这种方式做到完美就是“无私”了,让人明白我只要求我该拿的利益,我不会因为我自己的利益损害他人的利益,我需要的利益是所有人共同的利益。但是汉文帝标榜的“王者无私”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当然也有其他的方法,简单说说,并不提倡。
地位达到一定程度,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公司谋求一个不重要的职务,大事不说话,小事做得中规中矩。放弃努力,等退休的心态,不提倡。
胡作非为,骄傲蛮横。主动制造与他人的矛盾,没有朋友,你失去领导的支持,自然也不能做事。这完全把自己的前途交给别人,也不可取。
主动暴露自己的把柄给领导,领导也会担心你的功劳影响到他了。谨慎使用,一不小心把自己坑了。
给大家的建议:
1.拿自己应得的利益,这个和个人的进步不冲突,只求进步不计较钱财,要么被领导猜忌,要么帮老板白干活。
2.不要迷信权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