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刘邦2次打算废刘盈太子立刘如意之位,只是吕后为刘盈布局太早,把通了朝中大臣关系,才没让刘邦废成功。但其实,吕后布的局不过是几个文人,杀了又怎么样?刘邦得罪的文人还少了?那么,刘邦为何不废刘盈改立刘如意呢?原因很简单,他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刘邦是什么人啊,以他的能力,不可能看不出商山四皓是谁设计请出来的。彼时他手下的忠臣,三王三相足够决定整个天下。三王,韩信、彭越以及黔布不可靠,只能依赖三相,萧何、张良以及陈平。萧何属于元老沛希,这一派朝中力量最大,且都向着太子。
这种情况下,除非张良、陈平愿意表态辅佐赵王如意,否则赵王肯定无法控制朝廷。能有办法请出商山四皓的,不是张良就是陈平。这等于向他暗示,天下民心所向。你要违背,自己看着办吧!
戚夫人并无政治手腕,杀吕后,赵王如意、戚夫人也无法掌控朝局,刘氏江山必危。刘邦说太子羽翼已成,并非实话,只是托词,真正原因是,他已经没有时间精力为如意布局,他固然爱戚夫人和刘如意,但并没有昏头,更何况他还受过伤,岁数大自知没多少时间活头了,所以试探功臣反对才就此作罢。
刘邦想立刘如意的根本原因是刘如意性格比较像刘邦,太子刘盈是那种仁慈型的,类似汉武帝觉得卫太子太仁慈,不适合做攻城皇帝,但适合守城皇帝。刘邦觉得刘盈的仁慈不足以稳定当时混乱局面,所以想立刘如意,并不是真的因为戚夫人的床边话。但是当刘邦看到刘盈后面的四个老顾问的时候,很吃惊,觉得太子不是自己想象中的不能稳定局面的人,所以才放弃了立刘如意的念头。
晋献公杀申生、逐夷吾、重耳,可是一旦身死,骊姬、奚齐根本保不住晋君之位。至于吕氏外戚的威胁,是刘盈早死且无后才造成的局面,非刘邦所能逆料。在刘邦心目中,他死后刘氏江山的最佳看护者,恰是吕后。
汉惠帝即使再不类己,但有吕后压阵,功臣集团也得安分,在宗室诸侯面前,吕后要么是嫡母,要么是长辈,也只有服帖得分。等汉惠帝成人时候,吕后老了,功臣集团也凋零得差不多了,宗室诸侯也陆续成人,汉室无忧矣。
刘邦扳倒项羽可以违心封韩信为王,为了稳固人心可以封自己极度厌恶的雍齿为候,所以绝不会因为喜欢戚夫人就要封刘如意为皇储。刘邦是伟大的君王和高明的政治家,他的决策从来都不以个人喜好和情绪左右的,都是为了争夺天下稳固江山为第一。
刘邦为何不废刘盈改立刘如意?原因很简单,他不是不想而是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