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常遇春:一生从未打过败仗,追随朱元璋十四年,南征北伐屡建奇功
迪丽瓦拉
2025-07-18 00:32:50
0

1368年,塔儿湾的战场上,常遇春一身银盔银甲,手持五十斤重的长枪,单枪匹马冲入敌阵。蒙古统帅脱因帖木儿冷笑道:“找死!”随即派出20位蒙古勇士前去拦截。

然而就在这时,常遇春的长枪如同天神下凡,所到之处,蒙古骑兵纷纷落马。

这常遇春是谁,为什么这么厉害,这场战争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北伐前夕的布局

元朝末年,各地十分的混乱,那时候的义军风起云涌,其中最为显眼的莫过于朱元璋所在的红巾军。

自公元1279年元朝建立以来,他们以铁骑横扫中原,然而时移势易,天下皆苦元久矣。后来又由于元朝统治的失败终于引发了各地民众的愤怒,他们就开始不断的发起起义。

朱元璋也是这大众中的一员,后来他加入红巾军并得到器重,从此,朱元璋便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辛的统一之路。

公元1367年,朱元璋已经扫平了当时最大的敌人陈友谅和张士诚,基本上统一了江南地区。

他在统一江南地区之后,立即就对江南的政务进行了一些整理,还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为随后北伐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这时,朱元璋决定将目标转移到北方。于是他登台拜帅,以徐达为北伐军元帅,常遇春副之,统领大军北伐元朝。

在出发前他豪言壮语:“一战毁灭元朝!”,而朱元璋的战略设想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布局,更是在政治上谋求统治正统性的体现。

后来,他通过打击元朝的屏障和羽翼,逐步削弱元朝的支持基础,最后攻取大都,使得元朝统治中心动摇瓦解,不得不说这一招是真的高,这是一种渐进的、系统性的战略思维。

徐达与常遇春作为两员虎将,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徐达负责总体部署,制定战略计划;而常遇春则以其冲锋陷阵、不畏强敌的勇猛著称,担当了啃硬骨头的重任,两人合作无间,成为了北伐军中的左膀右臂,堪称是天作之合。

塔儿湾之战

公元1367年冬,北风呼啸,黄河之上的寒流冰冷刺骨,徐达统领的五万明军步履蹒跚地行进在崎岖的北伐路上。

他们的目标十分明确,那就是:要在塔儿湾击溃蒙古铁骑。但是徐达知道,五万步兵渡河后面对的是五万蒙古铁骑的迎头痛击,这仗注定不好打。

为了减少损失,他命令手下在渡船上架设床弩和大炮,百舟齐发,直冲对岸,形成火力掩护。一时间,炮火连天,蒙古骑兵无奈之下只能暂时让出安全距离。

明军的头阵顺利在塔儿湾登陆,并在这里建立了简易滩头阵地。

在这时,后续的部队依然在乱糟糟地渡河,元军看到这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半渡而击的绝佳时机,准备发动猛攻。

就在这紧张万分之际,一支银盔银甲的铁骑突然出现在明军与蒙古军相接的战场上,他就是常遇春。

常遇春一马当先,银盔银甲在阳光下闪烁,他手提虎头錾金枪,一骑冲入敌阵,他深知,如不拼此一战,后续部队必将陷入绝境。

当年长坂坡之战,赵子龙单骑救主,千军万马中来去自如的影像犹在。

常遇春在塔儿湾之战中,银甲闪烁,虎头錾金枪如同天神下凡,他的一声怒吼震慑元军百夫长,随后飞将军般穿行于敌军之中,所到之处,元军如草芥般被刺落马下。

这一幕,与赵子龙当年何其相像!

果然,他的一番猛攻,使得元军一时陷入了混乱,常遇春如猛虎下山,一枪一个,蒙古骑兵惨叫声不断。

前头的蒙古百夫长被一箭射杀,猛将如同赵云附体,战场上如入无人之境。元军虽然惯用集体冲锋,不过常遇春的气势非凡,一时竟无人敢近身。

眼看战局扭转,徐达迅速组织了3000敢死队再次发起冲锋,明军士气大振。

蒙古骑兵本来以逸待劳,却被常遇春的英勇战绩吓懵了,他一骑当千之势竟让前方少数蒙古骑兵开始退却。

这时徐达看准时机,对部下训话道:“我们必须确保滩头阵地的牢固,才能赢得这次战斗!”这一逃不要紧,后方的蒙古骑兵都以为前线丢了阵地,慌忙调转马头,整个战线瞬间崩溃。

脱目帖木儿本想以逸待劳之策略却因这一犹豫,没能及时集结骑兵冲锋,结果错失了良机,只得带着残兵败将仓皇逃窜。

一时间,塔儿湾之战戏剧性地演变为蒙古骑兵的大败退,五万铁骑瞬间崩溃。此役之后,常遇春一战封神,明军士气更是大振。

北伐进程

塔儿湾之战打得是如此酣畅淋漓,之后,明军势如破竹,明朝的北伐中军一路杀向大都,沿途几乎未遇阻拦。

元军虽然在大都城内调兵遣将,但元顺帝心中早已惶恐不安,担心内位问题,最终他选择了弃城而逃,逃向了遥远的草原。

1368年,明军顺利入驻大都,几乎没有遇上什么像样的抵抗,至此,元朝的中原统治宣告结束。

这看似草草结束的一战,却奠定了大明朝的兴盛基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法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常遇春作为明朝的战神,然而却并未止步于塔儿湾一役,在北伐的持续进程中,他继续书写着英勇战绩。

他与徐达到达通州后,元顺帝再度逃离,他们兵分数路,继续进攻河北、山西等地,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进一步为中原王朝建立起了坚实的战略屏障。然而,常遇春一生英勇,但是却英年早逝,年仅四十岁便因病去世了。

但是很多人都认为他的早逝与其勇猛争强不无关系,可能是常年的征战使其过于劳累最终身体不堪重负。

据史料记载,他在病重期间仍坚持处理军务,甚至在临终之前,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大业。尽管如此,他的去世并未减少朝廷对他的尊重与敬仰。

后来,朱元璋亲自祭奠,并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追封其为开平王,谥号忠武。

总结

常遇春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个人勇猛,更在于他深知战场瞬息万变,能够在关键时刻果断决策,扭转战局。

这不仅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更是战略意识的具体体现。他虽英年早逝,但他留下的战绩和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了明朝的军魂之中。

他的每一场战役,每一次冲锋,都是明军不屈的象征。而塔儿湾之战不仅是他战史中的一段辉煌,更是明军北伐进程中决定性的胜利之一。

对于这位英雄人物,你有什么看法的?

参考资料:抖音百科——常遇春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在清朝时期,八旗子弟在社会中占有特殊地位,备受朝廷重视。然而,这也导致了一些问题,比如八旗子弟中出现...
原创 曹... 曹操统领一众谋士猛将,势力庞大,但其多疑的性格让他对身边的人都保持警惕。然而,在这众多谋士将领中,唯...
原创 蔡... 文/史小二记 《世说新语》里记载了一段故事。关于曹操。曹操曾路过曹娥碑,大才子杨修随行。 曹娥碑的...
原创 他... 世人皆知蜀国五虎将为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也有甚者认为蜀国第六虎将是后起之秀魏延,但是殊...
原创 吴... 如今的祖国富足强盛,屹立于世界之巅。遥望近百年前,那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屡遭外敌的入侵。在国家危亡之际...
原创 捞... 醒醒,广州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地人口!不以粤语为母语的人口很大几率超过以粤语为母语的人口。 这是个捞钱的...
原创 白... 白起是有名的秦国战神,因为比较出色的军事指挥,所以才能给秦国换了一个统一和崛起的机会。可以说秦国的统...
原创 清... 翻阅中国悠久的历史长卷,我们不禁被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所震撼:在有明确记载的数十个朝代中,每一个王朝的...
原创 博... 韩愈曾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不仅适用于人才,也同样贴切地运用在鉴赏文物上。鉴别文物的真...
原创 清... 三年的疫情终于结束了,我们也打开了国境线,新年刚过,不少人就拿着护照出国旅游去了。护照是我们生活中常...
中国西周贵族与西欧中世纪贵族有... 文/桓大司马 西周时代的中国,和欧洲中世纪,社会状况极其不同,因而看上去颇有相似之处的贵族制也就从本...
原创 成... #秋日生活打卡季# 在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哈萨尔广场伫立着一尊“哈布图.哈萨尔”的铜像,他穿着...
原创 秦... 我国目前所拥有的疏菜和水果并不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有很多都是从其他地区传到中国来的。你在念菜名时,只...
原创 明... 大家好,我想与您分享一段关于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铁骑与明朝初年的明军的比较。成吉思汗的铁骑在当时可以说...
原创 看... 清朝作为我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两百多年的统治在两千年封建帝制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原创 荆... 自古以来,中国人心怀英雄情怀,无数英雄故事在民间传颂。其中,关羽,关云长,关二爷,他在中国人心中的崇...
原创 广... “东水北桂赵,西水上洋姚。 ”这是一则广为传颂的阳江谚语,描绘了当地两大家族的分布,其中之一即指的...
原创 满... 大家好,我是子腾,一位深谙历史的预言家。曾预言满清政府无法逆转颓势,将在50年内灭亡。果然,在经过4...
原创 诸... 诸葛亮是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智慧的化身,如果说中国历史上存在拥有超能力的人,那这人非诸葛亮莫属。这并不仅...
原创 为... 岳飞,一个傲骨的将领,一位因忠诚而终的军事奇才。在讨论岳飞的一生时,我们不得不聚焦于岳飞的得失、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