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信被杀时,萧何看着他的尸体冷冷地说了4个字,至今被人诟病
迪丽瓦拉
2025-07-18 02:02:21
0

汉十一年(前196年),春,长安城南隅的长乐宫钟室。那位大汉王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很快就要死了。

临死前的韩信,怎么也没想到,眼前这位对自己有着知遇之恩的萧何,不仅骗了自己,还与吕后合谋要除掉自己。

韩信这一生,无疑是成功的,可若无萧何,他也不可能成为今天的韩信。这么说来,究竟是该感谢萧何,还是憎恨萧何呢?

受尽饥饿与侮辱

在韩信出生的时候,秦国尚未统一,按照他的出生地淮阴县(今江苏淮安)来看,他应当属于是楚国人。

早年间的韩信,贫穷不说,还不愿从事农耕生产,也不愿做些小买卖,整日游手好闲,经常到别人家去蹭吃蹭喝。

邻居起初也客气,但日子久了难免厌烦,终于有一天,邻居忍无可忍,故意没给韩信准备饭食,结果韩信倒是生气了,赌气去了别的地方,再也没回来。

从那以后,韩信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吃饭都成了问题。

除了挨饿,更糟糕的是,还要遭受别人的侮辱,那便是我们所熟知的“胯下之辱”了。

死里逃生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天,随着陈胜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场大规模的“反秦”运动爆发了。

都说时势造英雄,但这句话对起初的韩信来说,根本不适用。他先后效力于项梁、项羽、刘邦,均不受重用,甚至还差一点丢掉了性命。而这件事,也引出了韩信这一生最该感激的第一个人——夏侯婴。

当时,韩信犯了法,夏侯婴则负责监督对这14名犯人的处决。

只见13颗人头一个个落地,轮到最后一名犯人时,那犯人竟大声喊道:“主上难道不想成就伟业吗?为何要杀我这种壮士!”

夏侯婴见此人挺有志气,便让刽子手停止挥刀。

通过与这名犯人的交谈,夏侯婴得知他叫韩信,夏侯婴觉得他是个人才,就把这事告诉了刘邦。尽管如此,刘邦仍然看不上韩信,见都懒得见他,只是给了个小官。

但不管怎么说,韩信总算是逃过一劫。

成也萧何

那段时期的刘邦,饱受挫折,接连打了好几场败仗,以至于他手下有几十名将领都对他丧失信心,离他而去。

在这样压抑的情况下,韩信也感觉无法在刘邦帐下找到前途,于是,也跟着跑了。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半路上,突然有人骑马过来叫住了他。骑马的人,正是萧何。

萧何从刘邦起义时就跟着他,是他的得力助手,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工作,但萧何不仅仅只是管杂事的,他更善于识别人才。

在与韩信的几次深入交谈中,萧何发现了韩信过人的军事思想,以及对天下形势的透彻分析。因此,当萧何听说韩信离去时,心有不舍,便迅速骑马追赶,试图将其挽留。

而此时的刘邦,得知萧何离开,犹如火上浇油,令他又焦急又愤怒。

好在一切只是误会,而这场误会的发生,终于让刘邦开始关注“韩信”这个名字了。

萧何的话语权,比夏侯婴有分量的多。在他的举荐下,韩信居然从一名小小的治粟都尉,一跃成为大将军,即最高军事统帅。

如同一只黑鹰

韩信也没有辜负这份破格提拔,在被任命为大将军后,他迅速率领汉军越过秦岭,开启北伐的征程。

很快,汉军成功收复三秦,而从次年的八月开始,韩信更是在接下来的三年中,先后拿下代国、魏国、赵国、燕国、齐国。

在此过程中,韩信曾上演声东击西、背水列阵、断水塞流等神来之笔,充分展现了其“兵仙”一般的军事指挥才能,直至最后在垓下逼得项羽自刎,韩信在战场上无一败绩。

可以说,汉朝的领土,有一半都是韩信打下来的。

然而,如此巨大的功劳,却成为了刘邦对其控制和防范的理由。早在韩信东征时,刘邦就像一只黑鹰,时刻盘旋在韩信的头顶,一次又一次地飞下来,夺走他的军队和兵权。

韩信对此毫无怨念,他理解刘邦,对刘邦依然忠心,这是因为他对刘邦的知遇之恩,以及对萧何无私推荐的感激,已经深入他的骨髓。

在刘邦称帝的第二年,他对韩信的打压,变得更加严厉。有人诬陷韩信谋反,刘邦借此机会,将韩信贬为淮阴侯,并把他带到了国都。

但是,打压并未结束,而接下来夺走的,可不只是兵权和官爵这么简单了。

败也萧何

四年之后,巨鹿太守陈豨举兵反叛,刘邦御驾亲征。面对刘邦的征召,韩信称自己疾病缠身,无法参与。

不久后的一天,萧何来到韩信的住所,他还带了一个人,此人声称刚从前线返回,说陈豨已被斩杀。

萧何于是邀请韩信起床入宫,与列侯百官共同庆祝皇上的胜利。

韩信则依旧以病为由婉拒,萧何对他说:“即便在病榻之上,也要进宫庆贺呀!”

萧何的言下之意,是希望韩信明白人情世故的道理,以便以后在朝堂中能安稳些。

韩信对萧何一直有着深厚的信任,毕竟萧何是他的大恩人。当年,若不是萧何驾马挽留,并把他力荐给刘邦,他现在身处何方都未曾可知。

于是,韩信听从了萧何的建议,随他一同入宫。

然而,进宫后,韩信并未见到萧何口中的“列侯百官”,他顿时察觉到了异常。但一切已经来不及了,就在这个时候,一群武士朝他冲来,把他绑了起来。

吕后这时缓缓走了出来,下令——斩杀韩信,夷灭三族。

临死前,韩信感叹:“真后悔当初未听蒯通之计,竟让我死在一个女人的手中。”

韩信死后,萧何望着韩信的尸体,这是为汉朝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而他只是淡淡地说出了四个字“为国除奸”,此举一直为后人诟病。

那么,萧何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原来,有人上书吕后,指控韩信与陈豨秘密联手,称韩信已在京城布下内应。他们计划在夜色的掩护下,伪造圣旨,将那些服苦役的奴隶和罪犯释放出来,让他们袭击吕后和皇太子。

吕后知道这件事后,便想召韩信进宫,可又担心韩信不来,于是就与萧何商量,让其诱骗韩信入宫。

韩信谋反之谜

韩信的谋反事件,确切记载于司马迁的《史记》中。不过,许多后世学者持怀疑态度,认为韩信的谋反源自统治阶级的虚构和强加。

司马迁生活在西汉时期,仍处于刘氏王朝的统治。在这种环境下,或许是受汉武帝及相关大臣的要求,司马迁不能让汉朝的先祖们背负诛杀功臣的恶名。因此,他只好给韩信编造一个谋反的罪名。

而对于韩信是否真有反意,最有力的依据,就是他临死前提到的“蒯通之计”。

当时,韩信已经连破五国,坐拥赵、齐两个大国,“西楚霸王”项羽对他十分忌惮。

韩信手下的辩士蒯通,曾为韩信分析形势,认为他已经拥有决定天下的力量,而他所立下的功劳,实在太大,以至于刘邦无法赏赐,甚至会让刘邦感到一种害怕。

蒯通认为,眼下韩信的最佳选择,是自立为王,与项羽、刘邦三分天下。而倘若继续效忠于刘邦,恐怕韩信在为其击败项羽后,会被刘邦所除。

然而,韩信实在不忍心背叛对他有知遇之恩的萧何与刘邦,同时,他也相信,刘邦一定会反过来感激他的贡献,最后,便拒绝了蒯通的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之前,刘邦已经有过强行剥夺韩信兵权的行为,也就是说,即便是在时机成熟,且受刘邦委屈的情况下,韩信依然对其忠心。

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武涉、蒯通与韩信的对话,占据了整个作品的1/4,但对于韩信的谋反却是草草带过。(注:武涉是项羽派来的辩士,劝韩信投奔项羽,未果)。

清代学者赵翼认为,司马迁在文中如此安排,是在暗示后人——韩信从未有过谋反之心,他对萧何,对刘邦,对大汉始终忠诚。

而反观那萧何的行为,则是被后人诟病了千年。

许多人认为,萧何诱杀韩信实在是没有人性。当初,是他改变了韩信的命运,而等到韩信为刘邦开创一个新的王朝后,萧何却终结了韩信的生命。

这么看来,也许萧何自始至终只是把韩信当作一个可以利用的棋子,而非真心赏识的好友。

不过,也存在不同观点,认为即使萧何对韩信有怜悯之心,也不能有任何表露,因为在那个时代,与犯罪者有关联的人,会受到严重的连坐。

对于这一点,《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最能体会,他就曾因举荐李陵,而受宫刑。因此,萧何对韩信痛下杀手,并表现得极其冷漠,也许是为了自保。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吕后的影响。有人认为,杀韩信完全是吕后的决定。她为了巩固自己与儿子将来的地位,必须趁刘邦活着的时候,利用其威望,除掉那些功高震主的臣子。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了那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在古代,一些开国功臣曾经为皇帝拼命打江山,而皇帝在得到江山后,为了稳固江山,避免异姓诸侯再次起势,只得想方设法将他们削除。

韩信正是这种典型代表,纵使他以前在战场上攻无不克,却终究在伟大的胜利过后,被权力的游戏抛弃,成为了悲剧的主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话... 作者:赵心放 赵蕃是南宋中期的著名诗人、学者、理学家,他写了首《次韵徐审之寄赠古句》的诗,其中有“...
原创 谭... 说起我国近代史上的有名人物,谭嗣同必须榜上有名,作为一名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在我国的历史上留下了...
原创 《... 功高震主不可怕,可怕的是功高震主还没有要求。 我是小静,专注分享读历史的感悟,欢迎感兴趣的朋友点个关...
原创 大... 母亲赵姬死后,秦始皇生命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女人,巴郡寡妇-清。清的先人经营丹矿成亿万富翁,清继承了家...
原创 三... 根据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的三国题材权谋剧《三国机密》正在热播 剧情背景是三国乱世,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出...
原创 苏... 提起名将,你会想到什么?"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这句话来自三国名将太史慈。 生逢乱...
原创 历... 维京人的“血鹰之刑”,到底是怎么操作的? (血鹰之刑) 《人类酷刑简史》中对“血鹰之刑”的描述是这...
原创 三... 第十名,魏延 魏延是一个让我觉得非常可惜的人。出身并不算高,但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从“部曲”升为了牙门...
原创 人... 走西口路线 所谓的“走西口”主要指的是清末民初,大量山西、陕西、河北等省份的人为了生存,背井离乡,前...
原创 这... 引言 欧洲的发展史一直充满彼此间的征伐。即便是同一民族间也存在不停的内斗。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
原创 风... 《风雪悍刀行》王仙芝坐镇武帝城,是武帝城的一座丰碑,无人撼动。邓太阿不敢入城,剑九黄血洒城墙,唯有李...
原创 千... 在本世纪初,考古专家们在西汉时期的海昏侯古墓中发现了一座千年古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海昏侯古墓的发现...
“地下王国”展风采!秦始皇陵考... 今年是秦始皇兵马俑发掘50周年,9月8日,“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展,这是秦陵考...
原创 三...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国时期的几位武将。 1.张飞。他战力极强,而且我觉得他十分搞笑,睡觉不会闭眼睛,...
原创 刘... 在我国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蜀后主刘禅没有像他爸刘备一样雄才大略,导致最后自缚投降,蜀国在他的手上...
原创 靖... 在探讨北宋灭亡的背后,我们不妨聚焦于靖康之变,这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 北宋曾是中国历史上...
原创 一... 在一些日本电影中,他们总喜欢把古代、近代的英雄塑造成高大威猛的形象。然而事实上,古代日本身高非常矮小...
原创 李... 大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在正月初四,朱元璋登基称帝,标志着明朝...
原创 天... 不久的将来,台湾解放或者和平统一,天涯狂客建议给台湾取一个更有归属感的名字! 历史上台湾和大陆是一...
原创 诸... 从古到今有一条不易之理,用兵打仗必须文武相济,缺一不可。既要有运筹帷幄的谋臣,也要有叱咤战场的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