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在明朝,你家突然被人砸得稀烂!那就要恭喜你了
迪丽瓦拉
2025-07-18 02:31:56
0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封建社会好日子一般都是有权有势的有钱人, 贵族人家过的,而普通的穷人农民想要翻身过上好日子,唯一途径就是十年寒窗苦读,有朝一日可以考上功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贫寒子弟改头换面最好的方法。

明朝对有学问的,有学识的状元举人进士,更是追捧不已,尽管你中举之前只是一个穷书生,可能走在大街上都无人问津,但只要你高中之后,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亲朋好友都蜂拥而来一拥而出,明朝更是把这种风气推到了鼎盛。

在明朝 如果某一天你家突然被一群人砸得稀巴烂,那就要恭喜你了,

这是读书人高中的喜报。

一. 科举制度--寒门子弟式的鲤鱼跃龙门

明朝的科举制度非常特别,科举制度虽然不是在明朝发明的,但是却在明朝达到了鼎盛的状态,明朝建国初

,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人非常少,是后来才实行科举扩招。

然后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读书这个行业,都希望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家境,经过层层严苛选拔出来的文人士子一定是骄子,因为大明科举制度出来的学子含金量非常之高,按照当时的教育水平,放到现在那个通过三次考试出来的人就等同于现在可以在剑桥哈佛顺利毕业的人,到底有多高呢?

在明朝有这样一个例子因为当时科举扩招,参考的考生不分国籍,其中有一个来自高丽的考生考上了明朝的进士,但是名次并不高 皇帝只想赏他一个县令做,但这个高丽人以不会中文为由遣返回国,回国之后却当成了高丽国的丞相。

由此可以看出

大明科举制度的含金量之高,虽然科举制度非常严厉,并且科考标准非常严格,但是能够获得的回报却也是非常丰厚的,而多数人也正是为了那些丰厚的回报,高中之后不仅是自己一个人可以做官,就连同族的亲戚也是不愁吃穿了,所以参加科考就是寒门子弟式的跃龙门。

二.改门换庭--学子一跃变贵人

明朝的读书人有了功名之后,的确是飞黄腾达,但他们成名之前大都过的都是社会最底层的苦日子,他们有的家里的余粮连一只手都不够捧,

家中除了一堆圣贤书,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还在读书的人没有经济来源,多半都是靠着周围乡里人的接济过日子,更不要期盼哪个女人愿意嫁给你过苦日子,走在路上也是受人白眼,遭人耻笑,除非是学府发了文榜,必须外出受命,其余时间秀才们大都像大家闺秀一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如果你是明朝的一个秀才,你哪天若是听到外面一声扰乱,紧接着有大棒砸门的声音,大白天屋外面好像土匪劫舍,这时候你不需要一点点害怕,而是应该心跳加速,血脉喷张一种非常兴奋的感觉 让你手脚麻利地打开房门,然后冲出去两眼定睛一看,一人在前众人在后,手里拿着棍棒铁锹,不停地打砸家里的庭院。

只见前面带头的那个人,手拿黄纸 ,高声长贺,恭祝姥爷高中举人,

这时候你就能知道知道十年寒窗苦,一朝人上人究竟是啥感觉了。

在明朝,但凡是中了举人,

报信的会带着一大帮子工匠就像上面说的一样拆掉破旧老门换上新的,这叫做改换门庭,从这几个崭新的门窗开始,一个中了举人的读书人,就不再是个普通的读书人了,他的人生开始迈入人上人阶段。

同报信的人敲锣打鼓来到你家中十里八乡的地主乡绅,只要家里有适龄的姑娘,那是紧锣密鼓地抢文曲星老爷做上门女婿,没有闺女的只要跟你同姓,手里攥着族谱登门来跟你连谱,看好了谱那就是一家人,缺钱少米是根本不存在的。

而这些都仅仅只是生活上发生的变化,这些还都是最基本的,更加诱人的还在后头,从你中举成为举人那一刻起,你就与常人发生了质的改变啊,按照朝廷规制,

举人出门坐大轿子坐左右有人跟从身旁有人举着高高的伞盖。

就算是还没有得到官职的,从法律地位上来说,也不属于庶民了,他们见你行礼你却不用回,你出去参加宴席,也是和当地的官员坐在厅堂中,还有个专门的名字--大宾堂,总之从衣食住行到日常交际,与从前相比都大为不同,只要有了功名,那就是如鲤鱼一般一跃成为人中之龙。

三.皇权特许--十年寒窗终有报

明朝的读书人在考取功名之前,朝廷要教会,很多时候是把它不把他们当人看的,就拿参加最后一级考试来说,最后一级考试设在首都

,当天会有全国各地几百人参加考试,为了防止科考舞弊所有的参考者。

从开始考试那一刻起到考试结束都会待在一个极其狭小的房间里面就如同一个笼子,而很多先贤就是在这样一个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写出了精妙绝伦的文章,实在是令后人佩服,尽管成名之前会经历各种坎坷。

但是在有了功名之后,就会拥有许多皇权特许的权利,从最基础的秀才到后来的举人 进士 都拥有不同的权利,他们甚至可以解除囚犯的死刑或者劳役,总而言之朝廷在给予有功名的人特权上做到了极致。

而多数人也就是为了这样的特权才苦读书本考取功名的,真是十年寒窗无人问津,一朝成名富贵闻名,寒窗苦读数载,只为金榜题名旧窗破除日,一群人打砸家门成了数万学子辗转反侧朝思暮想的事情。

所谓“昔日龌龊”纵使让人苦不堪言,但砸烂门庭之日做够让人放荡思无涯,金榜题名日,往日的闷气也随之烟消云散,

迎面而来的尽是数之不尽的“长安花”。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历史开讲#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原创 历...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伟大的领袖能够以智慧、仁爱和勇气...
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 转自:党史网 1944年9月8日,陕北初秋的天空灰蒙蒙一片。延安凤凰山下的枣园操场上,一场庄严而肃穆...
原创 元... 大家好,我是新疆红泉堂,说到常平五铢,大家想到的肯定是北朝齐国所铸造的常平五铢,大家知道吗,其实元代...
原创 元... 昨天写了一篇短评,被网友骂惨了。 只是因为点评了一下朱元璋与明朝“分封制”的弊端,很多网友不满意了。...
原创 唐... 贾岛的名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如同一个闪亮的代表,让我们对唐朝这个繁荣时代的文人墨客们产生更深...
原创 斗... 公元前306年,年仅19岁的秦昭襄王即位。3年之后,这位秦国新君加冠亲政,开始了他半个世纪攻伐六国的...
原创 为... 历史是一个民族文化组成最重要的部分,如果一个民族遗忘了自己的历史,那他们还有什么能够在世界立足的资本...
原创 刘... 刘伯温在55岁那年,被朱元璋任命为应天城的选址师,刘伯温站在高高的应天城城墙上,追溯着应天城过往的历...
国图:全国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文... 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日前组织召开第九次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会,国家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等...
原创 令... 在古代中国历史中,匈奴一直是北方的头号难题。那个时代,无数帝王为了应对匈奴威胁,不遗余力地修筑长城、...
原创 独... 一组上色的清末民初在天桥一带撂地卖艺的老照片,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充满市井风情和民间艺术的时代。天桥,...
原创 古... 在古代,土地和人民的管理都有相应的制度,以确保管理的有序性。我国古代朝廷的管理制度即为“三省六部制”...
原创 这... 01. 命运巧合,吴氏进宫 电视剧中的赵构 君无戏言,君仁臣忠。作为一个皇帝,必须要言而有信,这是...
原创 都... “小冰河时期”是气象史上的一种称呼,大约从1305年到1850年这段时期内在中国境内发生了平均气温比...
女中诸葛守城池,巾帼英雄死不降... 今天这个小人书故事是上海人美于一九六一年出版,田衣编文,严绍唐、朱元红绘画,根据历史故事改编,名为《...
原创 英... 欧洲的“恐俄症”由来已久,第一次爆发,要追溯到1204年的那场十字军东征。这场“信仰之战”的最初目标...
晚潮|“豆腐知县”汪度 潮新闻客户端 马善军 在上虞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以布衣蔬食、清正廉洁而著称,每天以豆羹为主食...
原创 为... 生老病死,是世界上最为“平等”的东西。 死神面前人人平等。哪怕是至尊帝王,也不能阻止死亡来敲门。在分...
原创 魏... 魏国是战国时代重要的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虽然,魏国的历史很短,但是,它的历史依然十分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