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虎牢之战时窦建德如果听从凌敬的建议,能否打败李世民,一统天下
迪丽瓦拉
2025-07-18 07:33:10
0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将带你一同遨游知识的海洋。

我们回到武德四年(621年),唐夏两军为了争夺中原而爆发了虎牢之战。这是一场关系到天下格局的战争,而窦建德与凌敬之间的权谋更是成为这一历史巨变的关键。

凌敬,一位出身寒门的谋士,才情出众,年轻时已广泛涉猎群书。由于家庭较为殷实,他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得他的谋略日渐精湛。

在乱世末期,他投靠夏王窦建德,担任国子祭酒,成为窦建德重要的谋士。

窦建德与凌敬一同面对着隋朝末年的割据混战,而四大枭雄魏公李密、郑帝王世充、夏王窦建德、唐帝李渊成为争夺天下的主要势力。

凌敬为窦建德献计,提出了袭取河东、威胁长安的围魏救赵之计。这一计策若能成功,或许能够扭转窦建德在北方的命运,对抗秦王李世民,一统天下的可能性也将变得更大。

然而,窦建德最终没有采纳凌敬的计策。窦建德的决定不仅让他失去了一次取得胜利的机会,也让他的统治走向了覆灭的边缘。

凌敬的计划相对而言更具可行性,因为它充分利用了当时的形势,抓住了唐军的虚实,展现了对战局的深刻洞察。

唐夏两军在虎牢关展开激战,窦建德率领的夏军屡次失利,军心涣散,将士渴望回家。

凌敬再次建议窦建德采纳他的计策,渡过黄河,攻取怀州、河阳,逐步扩展势力。这一计划的可行性在于唐军主力正忙于攻打其他割据势力,关中与河东相对空虚。

窦建德若能顺利执行凌敬的计划,或许能够威胁到关中,迫使唐军回援,进而解围洛阳。

然而,由于夏军内部嫉贤妒能,窦建德执意否决了凌敬的建议。

夏军最终在虎牢关前与唐军决战,结果溃败,窦建德被俘,夏朝政权也在此覆灭。

在这场历史的博弈中,凌敬的计划在理论上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然而,历史的发展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执行时的种种不确定性和内外因素的干扰,使得原本可行的计划最终未能实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话... 作者:赵心放 赵蕃是南宋中期的著名诗人、学者、理学家,他写了首《次韵徐审之寄赠古句》的诗,其中有“...
原创 谭... 说起我国近代史上的有名人物,谭嗣同必须榜上有名,作为一名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在我国的历史上留下了...
原创 《... 功高震主不可怕,可怕的是功高震主还没有要求。 我是小静,专注分享读历史的感悟,欢迎感兴趣的朋友点个关...
原创 大... 母亲赵姬死后,秦始皇生命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女人,巴郡寡妇-清。清的先人经营丹矿成亿万富翁,清继承了家...
原创 三... 根据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的三国题材权谋剧《三国机密》正在热播 剧情背景是三国乱世,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出...
原创 苏... 提起名将,你会想到什么?"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这句话来自三国名将太史慈。 生逢乱...
原创 历... 维京人的“血鹰之刑”,到底是怎么操作的? (血鹰之刑) 《人类酷刑简史》中对“血鹰之刑”的描述是这...
原创 三... 第十名,魏延 魏延是一个让我觉得非常可惜的人。出身并不算高,但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从“部曲”升为了牙门...
原创 人... 走西口路线 所谓的“走西口”主要指的是清末民初,大量山西、陕西、河北等省份的人为了生存,背井离乡,前...
原创 这... 引言 欧洲的发展史一直充满彼此间的征伐。即便是同一民族间也存在不停的内斗。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
原创 风... 《风雪悍刀行》王仙芝坐镇武帝城,是武帝城的一座丰碑,无人撼动。邓太阿不敢入城,剑九黄血洒城墙,唯有李...
原创 千... 在本世纪初,考古专家们在西汉时期的海昏侯古墓中发现了一座千年古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海昏侯古墓的发现...
“地下王国”展风采!秦始皇陵考... 今年是秦始皇兵马俑发掘50周年,9月8日,“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展,这是秦陵考...
原创 三...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国时期的几位武将。 1.张飞。他战力极强,而且我觉得他十分搞笑,睡觉不会闭眼睛,...
原创 刘... 在我国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蜀后主刘禅没有像他爸刘备一样雄才大略,导致最后自缚投降,蜀国在他的手上...
原创 靖... 在探讨北宋灭亡的背后,我们不妨聚焦于靖康之变,这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 北宋曾是中国历史上...
原创 一... 在一些日本电影中,他们总喜欢把古代、近代的英雄塑造成高大威猛的形象。然而事实上,古代日本身高非常矮小...
原创 李... 大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在正月初四,朱元璋登基称帝,标志着明朝...
原创 天... 不久的将来,台湾解放或者和平统一,天涯狂客建议给台湾取一个更有归属感的名字! 历史上台湾和大陆是一...
原创 诸... 从古到今有一条不易之理,用兵打仗必须文武相济,缺一不可。既要有运筹帷幄的谋臣,也要有叱咤战场的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