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满城尽带黄金甲:农民起义是压死大唐这头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
迪丽瓦拉
2025-07-18 08:02:27
0

盛唐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频繁,从表面上看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实际上却是百姓们举步维艰,因为并没有刺激工业的发展,因此给农民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那个时代纯粹的商人是不存在的,商人要想立足就必须和官员结合起来相互勾结,或者本身就是官商一体。当权的官吏穷奢极欲,他们不断的盘剥百姓,他们往往通过污蔑农民谋反的把戏,无常的占有了农民的劳动所得,因为你只有交出自己生产的所有东西后,才能得到平反或赦免。同时合法但沉重的赋税和战争的屠杀、乱兵的焚烧劫掠,都使农民们普遍破产。

很多唐代诗人都用自己的诗句如实的记录了这段历史,但作为统治者的唐朝皇帝和官员们却从来没有去反省自己的过失,而是把这一切都当做是农民们的原罪。一次陕西农民代表去见行政长官时,汇报说他们遭遇了旱灾,这位长官宗手指着院子里的大树的绿叶,气愤的说:“旱灾?哪里来的旱灾!我看你就是刁民,在这里无理取闹,来人!”几个凶神恶煞的手下过来,把这位代表打得皮开肉绽,然后扔到了大街上。如果你认为只有地方官如此那就大错特错,这年蝗灾蔓延到了京城,京城的父母官立刻去向皇帝报告说:“陛下蝗灾来到长安了,不过蝗虫不敢破坏京城的庄家,都已经饿死了!”面对这样信口雌黄,皇帝和群臣宁可相信,居然开始庆祝起来,这样的朝堂怎能不亡!

哪里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王仙芝和黄巢成为了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本来是贩卖私盐的小商人,而黄巢却则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还曾经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名落孙山。因为科举早就变了味道,决定权不在场内而在场外,最初决定权在公主和亲王手里,这时候还可以用笔墨为自己谋求一官半职,但后来科举被宦官控制了,他们可不需要什么人才,他们需要对自己摇尾乞怜的哈巴狗,如果不趋炎附势谄媚于宦官,就没有出头之日,更何况还有世家子弟把持,作为庶族出身的黄巢更没有机会。黄巢满怀信心而来,却落寞失意而去,不过他看到了唐王朝的腐化和堕落,这也进一步坚定了他推倒这个腐朽政权的决心。从他落第后的诗句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心境。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不第后赋菊》

王仙芝和黄巢的队伍很快就发展到了三十万人,他们攻城略地,对于富商地主和政府官吏,做出了无情的屠杀,用来回报他们平日遭到的迫害。但是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分子,却特别优待保护,因此获得了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广泛支持。王仙芝战死后,黄巢成了起义军的领袖,他认为仅仅攻占长安是没有用的,安禄山失败就是前车之鉴,他要摧毁粮食仓库,对唐王朝做出致命一击。

在江南一代,黄巢的起义军势如破竹,但黄巢的部队进入广州后,广州的阿拉伯富商就被黄巢杀了十几万人,这一度引起了极大的恐慌。但是广州的百姓并没有恐慌,因为黄巢的部队在返回中原时,到了广州后,对于百姓采取了安抚政策,当他们进入广州的时候,市场上交易可以照常进行,妇女儿童们也没有被惊扰到。另外黄巢本人是高级知识分子出身,他能够在江南如同秋风扫落叶一样,不仅仅是依靠军事行动,更是因为动人心魄的政治号召力和当地穷苦无依的百姓们响应。因此每到一处,黄巢部队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壮大,黄巢认为进攻长安的机会成熟了,这个曾经的落魄之人,终于可以再次来到长安,那个令自己伤心的地方。但黄巢的部队进入长安的时候,百姓们夹道欢迎,而黄巢也拿出金银和粮食分发给穷苦无依的百姓们。但幸福的喜悦总是短暂的,黄巢和长安百姓的蜜月期并没有维持多久。

黄巢在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也有很多隐患存在,首先是藩镇的节度使们,他们见到黄巢这么厉害,大多数直接选择了投降,而黄巢接纳了他们,并让他们继续统领自己的部队,并没对他们的部队进行改编,因此这些节度使的实力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黄巢攻破了长安,对于唐政府的官员们三品以上的包括宰相和御史大夫在内的高官都被格杀,而四品及以下的官吏则全部留任,他不知道这些人都包藏祸心,很多人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用他们是养虎为患。

同时外部的敌人还存在,藩镇节度使虎视眈眈,唐王朝的皇帝唐僖宗还伺机而动,随时准备反攻,为了达到目的,他和沙陀人妥协,请求他们帮助自己剿灭黄巢。除了客观原因外,从主观上来讲,黄巢自己变了,他看到长安城的一切后,决定享受胜利的成果。很快人们就发现这位进长安是信誓旦旦表示要废黜唐的暴政,还百姓们一个太平盛世的人,自己摇身一变成为大齐国皇帝。深宫把他和众将隔绝,百姓们的声音他听不见,也不想去听,做皇帝的好处让黄巢放弃了革命的信念。当年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后,也一度沉溺于酒色,但樊哙和张良提醒了他,可如今黄巢身边却没有这样的人,他手下的人和他一样,也开始为自己敛财,把他们曾经痛恨的一切又搞了起来,只不过他们从受害者变成了受益者。

唐僖宗逃到成都后,他不甘心失败,于是向沙陀兵团乞援,李克用出兵勤王。同时黄巢手下将领也不断发生叛变行为,那是因为黄巢采纳了唐的做法,在部队里设立监军,用来监视将领们,这些监军和唐的宦官一样,除了勒索就是威胁,把很多将领逼反了,这其中就包括朱温。朱温被自己部队里的监军逼的走投无路,只好背叛了黄巢向唐投降,唐僖宗立刻封朱温为玄武战区节度使,作为对朱温的报酬。在沙陀和勤王部队的夹攻下,黄巢不得不放弃长安向东撤退,随着部队溃散,在朱温的追击下,黄巢的部队溃不成军,黄巢只好选择了自杀。

轰轰烈烈的这次农民起义失败了,但是却消耗掉了唐最后的元气,朱温看到了唐王朝的无能,决定趁势而起,不过他除了背负灭唐的恶名外,并没有得到什么实际的好处,因唐本来就名存实亡,处死几个本来就无力反抗的人,那不叫英雄而叫恃强凌弱,你朱温称帝也没人会承认。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话... 作者:赵心放 赵蕃是南宋中期的著名诗人、学者、理学家,他写了首《次韵徐审之寄赠古句》的诗,其中有“...
原创 谭... 说起我国近代史上的有名人物,谭嗣同必须榜上有名,作为一名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在我国的历史上留下了...
原创 《... 功高震主不可怕,可怕的是功高震主还没有要求。 我是小静,专注分享读历史的感悟,欢迎感兴趣的朋友点个关...
原创 大... 母亲赵姬死后,秦始皇生命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女人,巴郡寡妇-清。清的先人经营丹矿成亿万富翁,清继承了家...
原创 三... 根据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的三国题材权谋剧《三国机密》正在热播 剧情背景是三国乱世,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出...
原创 苏... 提起名将,你会想到什么?"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这句话来自三国名将太史慈。 生逢乱...
原创 历... 维京人的“血鹰之刑”,到底是怎么操作的? (血鹰之刑) 《人类酷刑简史》中对“血鹰之刑”的描述是这...
原创 三... 第十名,魏延 魏延是一个让我觉得非常可惜的人。出身并不算高,但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从“部曲”升为了牙门...
原创 人... 走西口路线 所谓的“走西口”主要指的是清末民初,大量山西、陕西、河北等省份的人为了生存,背井离乡,前...
原创 这... 引言 欧洲的发展史一直充满彼此间的征伐。即便是同一民族间也存在不停的内斗。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
原创 风... 《风雪悍刀行》王仙芝坐镇武帝城,是武帝城的一座丰碑,无人撼动。邓太阿不敢入城,剑九黄血洒城墙,唯有李...
原创 千... 在本世纪初,考古专家们在西汉时期的海昏侯古墓中发现了一座千年古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海昏侯古墓的发现...
“地下王国”展风采!秦始皇陵考... 今年是秦始皇兵马俑发掘50周年,9月8日,“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展,这是秦陵考...
原创 三...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国时期的几位武将。 1.张飞。他战力极强,而且我觉得他十分搞笑,睡觉不会闭眼睛,...
原创 刘... 在我国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蜀后主刘禅没有像他爸刘备一样雄才大略,导致最后自缚投降,蜀国在他的手上...
原创 靖... 在探讨北宋灭亡的背后,我们不妨聚焦于靖康之变,这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 北宋曾是中国历史上...
原创 一... 在一些日本电影中,他们总喜欢把古代、近代的英雄塑造成高大威猛的形象。然而事实上,古代日本身高非常矮小...
原创 李... 大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在正月初四,朱元璋登基称帝,标志着明朝...
原创 天... 不久的将来,台湾解放或者和平统一,天涯狂客建议给台湾取一个更有归属感的名字! 历史上台湾和大陆是一...
原创 诸... 从古到今有一条不易之理,用兵打仗必须文武相济,缺一不可。既要有运筹帷幄的谋臣,也要有叱咤战场的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