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理解了孔子为何会被尊为圣人,就理解了为什么要让孩子多学习英语
迪丽瓦拉
2025-07-18 10:33:31
0

中国古代被尊为圣人的人很多,但是能经过历史考验,且一直存在人民心中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孔子。

那么孔子为什么会被尊为圣人呢?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因为儒家学说,在我国的上千年历史中,一直都是历朝历代最认可的学问,且没有之一。

那么为什么儒家学说能一直的那么坚挺呢?

这问题的答案,从表来看似乎是有固定答案的。

汉武帝刘彻登基以后,曾在太皇太后窦猗房的压制下,信奉过一段时间的黄老之学,但是等到老太太去世以后,他野心勃勃的想开疆扩土,这时讲究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就不好用了,于是汉武帝就开始下招贤榜,广募天下良才,希望他领导的大汉能有一种更合适理论学说。

此时一个叫董仲舒的儒家弟子出现了,他用改良后的儒家学说,先给汉武帝批上了一顶“君权神授”的铠甲,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不讲政治的说法从此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又给了汉武帝一把叫“尊王攘夷”的利剑,让他有借口征讨四方。

汉武帝有了这套退可以守,进可以攻的装备之后,自然投桃报李的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来的事实证明,董仲舒给汉武帝的这套东西,不光适合刘彻的身材,也原则上基本适合所有帝王,于是儒家学说就一直坚挺的发展了起来,儒家学说长盛不衰,孔子这个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自然也就被一朝朝一代代的捧上了神坛。

不这种说法看似合理,但却并不全面。

孔子的儒家学说,在一开始的时候,其实是没有这套专为统治者定制的攻防套装的,反而提出了一个不太有利于统治者的口号,叫有教无类。

这四个字的表面意思非常好理解,听起来也是好话,为什么说它不太有利于统治者呢?

在孔子提出这四个字之前,古代王朝也是有知识传播途径的,但是这条途径并不对普通人开放,在孔子之前,古代的学问都被统治阶级把持,统治阶级为了培养人才,开办过一些学校,这些官办的学校并不搞强制性的义务教育,它们教授的学生几乎都是贵族的后代,因此当时的普通人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机会。

统治者这么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贵族阶层永远站在金字塔上层,而广大的普罗大众,则只能永远的生活在底层,从而达到让阶级永远固化的目的。

因为孔子的这种思想比较不讲政治,所以在孔子在世的时候,儒家学说虽然已经初具雏形,但是并没有受到特别的重视,更别说成为国学。那么孔子的有教无类既然不是特别利于古代的统治者,那么儒家学说在后来为何还会成为各朝尊崇的国学呢?

我们之前说了,董仲舒献给汉武帝的儒家学说,是经过“改良”的,等到两晋之后,儒家学说因为没有及时“改良”,差点就被佛教和道教取代,直到唐宋时期,再次“改良”的儒家学说,才又再次站立起来。

纵观历史,儒家学说不是死物,而是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它是会适应社会,不断“改良”的。

“改良”后的儒家学说,虽然名义上并没有把孔圣人的“有教无类”取消,但是统治阶级所用的儒家学说,早就把这四个字给故意遗忘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件事说起来要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唐宋之前,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在宋朝之前。在唐朝之前,虽然儒家学说已经独领风骚,但是因为物质基础等方面的原因,儒家从硬件上就无法做到“有教无类”,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书籍的印刷成本居高不下,普通人别说系统的学习儒家学说,就连看本普通书籍都属于奢望。

所以在这个阶段,一是没有名义上公平的科举制度,二是缺乏物质基础,所以普通人原则上是永远不可能跨越阶层的(小概率事件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阶段,唐朝初步建立了名义上公平的科举制度,宋朝时因为经济活跃,又大力降低了学习成本(造纸和印刷的流行),好像从表面来看,平民子弟似乎有了跨越阶层的机会。

但在实际上,这种通天之路对于真正的平民阶层来说,依然是可望不可及,古代有一句诗叫“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也就是说,一个普通人,要想在最后的科举中出头,基本上要经过大约十年的努力学习。

对于普通人来说,谁能脱产学习十年,而且以古代的科举通过率来看,要远远低于现代的高考,你在看看现在高考胜出的那些卷王们,你在古代不脱产学习,天天利用业余时间就能科举高中?

因此从实际上来说,古代的科举取士看似公平,其实并不然,它不过是给了平民阶层一个看的见却很难摸得着的希望,有了这个希望,平民被压迫的时候,愤怒就会有一个宣泄通道:

你不是没有机会,你只是没有努力,人家之所以当大官,那是因为人家努力学习,通过科举赢来的,朝廷任用官员,是公平公正的!

有时候,绝对的公平,其实恰恰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古代王朝一直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挂在嘴边,但实际上等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党一统计文化普及程度,5.5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文盲率竟然高达80%,后来在我党的努力之下,文化知识才开始真正的普及。

最近有专家说,英语是外国语言,对国人来说用处有限,建议缩减英语在义务教育中的比重,听到这消息之后,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只想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时至今日,我国的有教无类,最突出的体现是在义务教育阶段。

在这个阶段,你就是家里经济条件再差,咱们的国家都会让你得到应有的教育,如果在这个阶段降低了英语的比重,那么很多人可能就要花费更大的付出去学习它。

而从目前来看,英语仍然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英语未必是必须的基础,但一定是突破某些天花板的必要条件,所以到底该不该在义务教育阶段好好学习英语,相信大家自有公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都说刘邦2次打算废刘盈太子立刘如意之位,只是吕后为刘盈布局太早,把通了朝中大臣关系,才没让刘邦废成功...
原创 马... 马愉是明王朝前期的一个知名内阁大臣,出生在山东临朐朱位村人,汉朝时期的名将马援是他的父亲。 马愉出...
秦兵马俑现场应急保护实验室投入... 中新社西安9月8日电 (记者 阿琳娜 梅镱泷)“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暨秦始皇陵大遗址保护研究国际...
原创 最... 时至今日,记录我国封建王朝的历史著作,最有名的就是《二十五史》了,该书主要记录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
原创 隋... 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将隋朝送往终点的皇帝,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评价极具争议色彩的...
原创 为... 在先主刘备死后,不忘遗志的诸葛亮开始了为期十几年的北伐。在六出祁山的过程中,诸葛亮总是因为各种原因以...
原创 1...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 “关注”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
原创 清... 自秦以后二千余年的中华帝国时代,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借贷特别是高利贷资本随之得到...
原创 古... 古代七位“枪出如龙”的猛将,罗成上榜,赵云仅排第三位。 罗成,人称“冷面寒枪俏罗成”,隋唐第七条好汉...
原创 清... 导语:世界各国以前是如何称呼清政府的?大清帝国?中国? 世界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也正是如此,...
原创 朱... 朱载圳,明朝景王,生于1537年3月29日,卒于1565年2月9日。他为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之第四...
原创 一... 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就成了世界霸主,美国现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早已大不如前,很多人觉得美国已有衰弱...
原创 汉... 文丨认知历史 编辑丨认知历史 前言 汉代是我国古代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 最为繁荣的时期,它不仅在政...
原创 过... 文|逆北 东北王张作霖一生中,曾遭遇过无数次危机,如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兵败如山倒,对方吴佩孚部攻势凌...
原创 清... 在古代,皇室家族的命运往往颇为坎坷,随着历史的变迁他们成为了浩瀚长河中的一粒沙子。清朝灭亡之后,有一...
原创 赵... 宋岳飞北伐的历史画卷深深镌刻在中国历史的长卷上。 1140年,岳飞的北伐取得骄人的成绩,金国军队节...
原创 1... 回顾历史,苏联的崛起、没落、解体,实在给人一种“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宴宾客、眼看它楼塌了”的既视感,...
原创 萨... 文|a龙景生 编辑|a龙景生 前言 萨伏依王朝是欧洲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王朝之一。在17世纪, 萨...
抗美援朝老兵深耕讲台五十春,伏... 2024年7月,《七宝英烈寻访录》正式出版发行。本书的编撰过程历时两年的筹备,大半年的实地寻访。七宝...
原创 九... 文丨吴刚 毛主席离开我们已经整整48年了,在他老人家走后的这些日子里,时不时有人问我,在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