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会馆位于上海黄浦区中山南路上,离南浦大桥不远处。
三山会馆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由福建旅沪水果业商人集资兴建。三山会馆的“三山”由过去的福建城里的越王山、九仙山、闵山而得名,是上海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会馆建筑,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三山会馆和江南造船厂曾经有过一段特殊关系,不知道朋友听说过没有?
历史上,福建是出海军将领最多的地方,甲午海战中管带以上的几乎都是福建人。左宗棠在福州创办马尾船厂时,大多数工人都是从福建地区招募的。1884年发生的中法战争,马尾船厂遭到了重创,机器设备破坏殆尽。为了保存马尾船厂一部分训练有素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当局决定将他们迁到上海的江南制造局。所以直到解放后,江南造船厂仍有许多福建人。我们上世纪六十年代进江南厂后,还遇到不少福建籍的老前辈,他们大都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当年,他们集中定居在南车站路的东侧,中山南路和瞿溪路之间。以前这里有一条小路,叫福建街,后来福建街被拆迁,重建了新村,就是现在的瞿溪新村这一带。
当时,三山会馆在江南制造局和福建人居住点的附近,自然就成了福建人常常聚会的地方。
1927年2月,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领导机关决定,筹备工作分沪东、闸北、沪西、沪南等八个地区分头进行。江南造船所不仅是沪南工人力量最强的地方,也是上海工人最多的工厂之一,自然就成为沪南工人武装起义的主要力量,而三山会馆与江南造船所工人队伍有密切的关系,就自然被作为沪南起义的指挥部。
1927年3月21日,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举行,江南造船所的工人在地下党员杨培生的发动和带领下,勇敢地参加了起义,演绎了精彩感人的故事。起义胜利后,缴获的敌人大量武器,都被集中送到了沪南起义指挥部三山会馆和华商电气公司。
正因为三山会馆有着这样一段光荣的历史,而被列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