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有关隋唐两朝对外战争中,不可避免的话题就是两朝对高句丽的百年征战,其惨烈程度令人惶恐,但是就连“房谋杜断”的房玄龄都说出,高句丽日死万夫都不足为愧,可见隋唐两朝对高句丽的仇恨,那为何两朝要对高句丽摆出不死不休的态度。
高句丽和另一个朝鲜半岛政权百济一样,都是扶余人建立的政权,但是在三国时期,高句丽和扶余已然分裂为两个国家。隋唐时期的高句丽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一个东北少数民族,南北朝时期,国内动乱,高句丽就曾率军占领了朝鲜半岛,也就是当时的乐浪郡。在隋朝开始对高句丽发动战争之时,高句丽随着立国之后三百多年的调养和扩张,甚至将大多原是扶余人的地盘收入囊中。并且与此同时,伴随着扩张占领,高句丽和被征服本土文化逐渐交融,而高句丽已然不是简单的游牧民族,而是集农耕和游牧相交织的二元国家。
这种二元体制,不仅通过游牧生活练就了精兵壮马,农耕文化也为战时提供了充足的粮草,这种模式下的高句丽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皆兵,而且高句丽所占地区的城镇和来自中原的工匠,使得高句丽至少拥有不弱于周围地区的武装水平,后世史学家曾估计,当时满打满算只有几百万人口的高句丽,巅峰时期却拥有超过六十万的兵马,并且高句丽拥有完全不弱于中原的骑兵部队,高句丽对中原王朝产生不容小觑的威胁。
高句丽不仅拥有如此庞大的军事实力,而且还占据能够轻易威胁华北地区的地理优势,并且当时作为东北地区强权势力的高句丽还和百济,靺鞨、契丹等民族达成同盟或是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其中随便一点都足以将高句丽列为隋唐的心头大患,而直接导致隋炀帝出兵征讨高句丽的原因,则是高句丽和突厥达成同盟,两个敌对政权一旦联手,就能在中国北方达成一条漫长的军事链,威胁中原。
永徽六年,高句丽的政权早就因为隋唐的打击而变得岌岌可危,国内也是王权衰落,权臣扰乱政权,再加上中原不死不休的态度,高句丽派出使者对百济和倭国进行交流,期望能联合这两个东亚的强权国家,共同联结对抗唐朝的同盟,高句丽所说的扶余语言与两国有着共同点,高句丽的外交态度使唐朝受到三个不同方向的威胁。白江口海战发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高句丽的外交运作,两国卷入了对唐朝的战争。
最终高句丽还是难以抵挡唐朝强大的军事实力打击,这个对中原构成巨大威胁的国家走向了灭亡,但正是因为高句丽的灭亡,唐朝也难以派出能够个高句丽军事实力相仿的军队镇守北方,由此给予中国东北地区一个长时间的权力真空期,那些曾经被高句丽压制的如契丹、渤海等民族群起,东北地区开始了另一轮的权力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