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御奉上官倧爱才,把江湖方士明崇俨、医士张文仲推荐入太医院,给李治看病。不过,明崇俨相貌堂堂,谈吐不凡,更得武则天的欢心,两人经常在宫中会面,深入“探讨”李治的病情。
明崇俨是大唐小吏的儿子,自幼聪明伶俐,不知从哪学了一套方术,治疗疑难杂症颇有奇效。有了张文仲和明崇俨的会诊,李治的病情大大好转,已经可以正常上朝听政了。
不过,李治也知自己的身体是好是坏,不能耗费太多精力。因此,他只出席正常的朝会,所有的案牍文书,还需要武则天亲力亲为。
经过许敬宗的“谥号”风波后,武则天深感朝内无人对自己的掣肘太严重,便迅速提拔侄子武承嗣,让他代自己招揽一些不得志的寒门名士。武承嗣不负所托,召来了范履冰、刘祎之、元万顷等人,组成了北门学士派,暗中发展势力。
朝堂内有人还不行,大唐军方也必须牢牢抓在手中。
于是,武则天没经李治同意,便把流放象州的薛仁贵起复重用,前往辽东效力,将功补过。而薛仁贵的儿子薛讷,也因功在军中站稳了脚跟,前途不可限量。
这一切都被李治看在眼里,不过,他倒是风轻云淡,一一应允。
可是,没过多久,李治就把从西域回返朝廷叙职的刘仁轨留了下来,再次任命他为宰相。武则天又气又急,李治把刘仁轨喊回来,明显是在防范她!
刘仁轨一回来,郝处俊、阎立本两位宰相不仅不妒忌,还对刘仁轨十分尊敬。只因刘仁轨是李治一朝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有安百济、定吐蕃之功,也有治桑榆、抚百姓之能。就连武则天都不得不承认,刘仁轨之能堪比汉之萧何!
不过,已经70多岁的刘仁轨没有在朝政上和武则天发生什么冲突。此时的大唐已非几年前那般强盛,李治和武则天也不敢再穷兵黩武,他只要萧规曹随,保证帝位能顺利传给太子李弘,就算完成了使命。
说道太子李弘,刘仁轨隐隐觉得不安,又是好几日没看到这位太子了。莫非,传言太子李弘患有恶疾一事是真?
公元673年盛夏,唐高宗听说太医明崇俨会一些神鬼莫测的本领,玩性大起,便对他说自己想看到冬天的大雪。当时,皇后武则天、太子李弘在旁,只见明崇俨身披描金青袍,一手持拂尘,一手向虚空抓了一把,再展开时,竟是一团白莹莹的雪团。
唐高宗和武则天惊叹不已,啧啧称奇,不料一旁的太子李弘却面色骤变。
只见李弘拖着病身,上前跪倒进谏:“父皇,母后,昔日汉文帝沉浸于鬼神之事,贾谊曾言‘不问苍生问鬼神’。儿臣请将明崇俨叉出宫门,明禁妖术,以全父皇母后的圣名。”
武则天看着一脸惶恐盯着自己的明崇俨,皱了皱眉头,正要开口说话。
不料李治却站了起来,走到李弘身边,搀起他道:“皇儿此话言之有理,是朕糊涂了。不过,太医曾嘱咐让皇儿身心舒畅,利于病情,朕观明爱卿此术确实有趣,不想皇儿却不开心,罢了罢了,明爱卿请回吧。”
李弘听了此言,大受感动:“儿臣不孝,让父皇母后担心了,罪该万死!”
看着伏在地上叩首的李弘,武则天心头也是一软,便示意明崇俨退下,顺口安慰了李弘几句,便让他也下去休息。
等李弘离开,武则天半是嗔怪半是撒娇地埋怨道:“弘儿的病情一直不好,我们做父母的为他操碎了心,他却一点都不领情,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呢?”
李治听了呵呵一笑,道:“皇后此言差矣,弘儿虽然身体有恙,但为人淳厚、心地善良,他今日的言论更有明君风范。我们应该为此欣慰才是?”
说罢,李治又皱起了眉头:“听上官倧说,弘儿的病情越发严重了,这可如何是好?”说到这里,李治泫然欲下,握紧武则天的手,又道:“朕想提前把皇位传给弘儿,兴许一国之宏运,可冲淡他的病情,你认为如何?”
武则天怔怔地看着李治,心中五味杂陈,似是不舍手中的大权,又似是纠葛于亲情之中,百般难为。终于,武则天还是艰难地点了点头,柔声劝道:“都依你,等弘儿病情好些就传给他吧!”
此时的大唐谁也不知道,就在公元673年的一个夏夜,帝后二人竟定下了皇位传承之序。
可是,还没过数日,太子妃裴氏就遣人前来汇报了一个噩耗:太子李弘又病倒了!
太医们也一起会诊了好几次,都表示无可奈何,只能用珍贵药材吊着性命,其他一切都看天意。本想把皇位提前传给儿子的李治闻讯,身体也跟着病倒了。
眼看身边最亲近的两个男人都病倒了,武则天彷徨无措,竟然再次找上了太医明崇俨,想请他用神鬼之术测一测丈夫儿子的命运。
在那段时间里,武则天和太医明崇俨往来十分密切,引起经常来讨教政事的李贤的不满。
自从李贤得知大哥李弘的真正病情后,经常来找父皇和母后,请求给他更多锻炼的机会,顺便帮助太子哥哥分分忧。李治觉得这个儿子又孝顺、又有才能,便放手让他去做。
可是,武则天却越来越不满,担心李贤对太子的位置有了非分之想。
特别是李贤多次在宫中遇到明崇俨后,表现出的厌恶表情,让武则天有些惴惴不安。
自从她听说李贤和贺兰敏之走得很近后,就对这个儿子越来越不满,甚至时常迁怒于他。若是李贤发现了她和明崇俨的暧昧秘密,她又该怎么做呢?
连载【武则天大帝】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