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文学领域还是历史学领域,郭沫若都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影响深远。尤其是在文学创作方面,可谓是造诣颇深。一向爱挑战的郭沫若不仅仿写了岳飞的《满江红》,还仿写了李白的《蜀道难》,笔力劲道;意境深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
在介绍郭沫若的《蜀道奇》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李白的《蜀道难》。在众多古代诗词中,古代诗人都喜欢以景色为题材,李白创作的《蜀道难》描绘的景色就是巴蜀的美景。
在唐朝时期,想进入巴蜀地区可谓是非常的艰难,一条是从诸葛亮北伐的山川进路线进入蜀地,另外一条就是逆三峡的水路而上。不管是哪一条可以说唐朝时期人们万进入巴蜀之地就是一件冒生命危险的事情。
尽管这里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但少不入川,老不出蜀明确说出了进入蜀地可谓是难上加难。想要真正离开蜀地的人,大多数都是像李白这种追求自己的功名利禄。
在李白的《蜀道难》中,可谓是句句经典,从开头到结尾逗对国家的江山社稷安危做出了重要思考,李白不仅仅只是一个读书人,他还是对巴蜀地区的地势险要以及国家未来发展有着自己独特见解的人。可以说在当时李白创作的《蜀道难》是无人能及的。
郭沫若挑战李白创作了《蜀道奇》
郭沫若于1961年9月创作了《蜀道奇》,当时的郭沫若可谓是功成名就,在中国的文学界中,他的地位也是无法撼动的。因为心情极好,所以郭沫若来到了三峡游览,看到眼前的美丽山水景色,郭沫若在第一时间就创作了自己的《蜀道奇》。
噫吁嘻!雄哉壮乎!
蜀道之奇奇于读异书。
四川盆地古本大陆海,
海水汪汪向东注。
流成瀑布三千尺,
地质年代远迈蚕丛与鱼凫。
日浚月削凿深崖,
凿成三峡之水路。
以上部分是节选内容,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首诗词的创作彰显了郭老先生的深厚的文学功底。
通篇营造出气势磅礴,将巴蜀地区的河流很好的融会贯通,整首诗词的字数从三言到十七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创作的形式是独具一格,属于现代文坛史中,罕见的精品。
与李白的《蜀道难》相比,郭沫若在整首诗词中描绘的是中国川陕交通的巨变,把蜀道沿途美景描绘的淋漓尽致,体现了诗人豁达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在很多人看来,写诗词是忌直白的,但郭沫若的这种写法确实能够鼓舞人心,把所有情感寄托在美景之中。
总体而言,不管是李白的《蜀道难》还是郭沫若的《蜀道奇》描绘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运用的创作手法也是不同的,它们各具特色,那么你到底喜欢哪首诗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