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偈》
文首是一篇著名的佛偈,道出了佛法无相、善心自在的道理。佛教早在东汉时期就传入了我国,到了宋朝时已经十分兴盛。到了明朝时,是各地各方都有庙宇。而大约在公元1344年时,在现在安徽地界,就有一个寺庙叫黄觉寺。
寺庙里也摆放了许多神像佛像,有个剃发小僧正在擦拭打扫,突然不小心险些被伽蓝神绊倒,这小僧却非但不查看是否损伤了佛像,反而起身就是几扫帚打在伽蓝神身上。而这个不尊神佛的小僧,就是后来明太祖朱元璋。
众所周知,朱元璋出生贫寒。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加上各地战乱,又闹灾荒,一家人连死去的母亲都无法安葬,各自寻自己的活路去了。而年方14的朱元璋,又能去哪里呢?这时,他就看到了黄觉寺,心想:这当个和尚也挺好,什么都不用干就有人来供奉,送吃的喝的。
于是,为了活命,他剃发出家了。谁知道老和尚却对他很不好,他一边得干活,一边还要挨骂,这让朱元璋极为不爽。1351年,郭子兴起兵,朱元璋就离开了寺庙,入了军营。
朱元璋是从死里活过来的,深知生活艰苦的他从军之后,在战场上是悍不畏死,十分英勇,因而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还把自己的养女嫁给了朱元璋。后来,朱元璋更是屡次救郭子兴于危难,两人就结下了过命的交情。到1355年,郭子兴病逝之后,朱元璋就接过了郭子兴的班子。
此后,朱元璋的队伍就不断发展壮大,并且得到了大将常遇春等人,成为几支起义力量中最强大的之一。1356年,朱元璋获得应天,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以应天为根基,朱元璋开始网罗天下英才。
到1367年后,朱元璋就吞并了陈友谅与张士诚的势力,成为了起义军里的最终赢家。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随后几年就平定天下诸侯,一统中原,成为了真正万人之上的皇帝。
朱元璋一登基时,只是想要将国家经营好。等到明朝慢慢变得强大之后,朱元璋就把眼光放到了建国功臣身上,先后处死了胡惟庸、李善长、蓝玉等人,朱元璋之多疑可见一斑。
而在这段时间里,朱元璋曾经到过一间寺庙,可能是想要回顾一下往昔为僧时的“好日子”。他看着佛像,突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跪下吧,他身为天子地位尊崇,不跪吧,又是对千年来受万民供奉的佛的不敬。
于是,他就问寺庙方丈:“你说我是跪还是不跪呢?”方丈连忙说:“陛下自然不用下跪。”可朱元璋又接着说:“你让我不下跪这不是陷我于对神佛的不敬吗?”一时之间,周围跪着的和尚们都紧张得汗如雨下。
方丈一番思量,接着说:“陛下是天子,正是受命于天,受万民跪拜瞻仰,因此与神佛无异,在佛家,从来没有神佛拜神佛的道理,因此陛下不用跪拜。”朱元璋听到这话,只是轻笑一声,离开了寺庙,始终没有跪拜。
事实上,朱元璋从来没有打算对那神像下跪,他不过是想起自己为僧时曾受老和尚欺压而不悦,想要在这些和尚身上出气而已。毕竟还不是皇帝的时候,他就能对佛像大打出手,何况现在当了皇帝呢?
而方丈也算是聪明,很快就得知了朱元璋真正的意图,因此也就回答得合了朱元璋的心意,这才保全了寺庙里老小和尚的性命。毕竟朱元璋连陪伴自己打江山的功臣都杀了,何况这些跟他毫无关系的和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