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收复新疆,沙俄是什么态度?
迪丽瓦拉
2025-07-19 04:02:08
0

很多答者根本就不清楚这段历史,信口乱扯一番,说阿古柏是俄国支持,或说是英国支持,但事实上,如果俄国支持阿古柏,为什么左宗棠西征之际,会有官方背景的俄国商人与他订立购粮合同,为清军提供了大量粮食?如果说英国支持,那么为什么在左宗棠西征之际,近在咫尺的英控阿富汗和印度当局没有派出一兵一卒给阿古柏支持?

(英国人在阿富汗,其实已经筋疲力尽,他们确实没有染指新疆的野心)

事实上,英国人出现在新疆,主要是为了防止俄国人,说白了就是担心英属印度的安全问题。当然另一方面,如果大清帝国愿意开放新疆,英国也乐意到新疆来赚一些钱——所以,说白了,英国对新疆的威胁并不大。

俄国人对阿古柏是啥态度呢?有人说阿古柏是俄国的前哨——这简直就是胡扯!阿古柏是浩罕国派来的好不好,而浩罕国就是被俄国所灭。你觉得祖国被一锅端的阿古柏,会对俄国友好?这种历史观也太过神奇了。

那么真正站在阿古柏背后的人是谁呢?

大家都听说过东突厥斯坦这个名词,没错!自居为突厥世界老大的土耳其,就是这帮人的真正后台。阿古柏曾派出侄子赛义德到伊斯坦布尔面见土耳其苏丹,苏丹授予阿古柏“埃米尔”称号——即所谓东土耳其总督,还送他一把宝剑,以及枪炮、勋章和军事顾问。

土耳其如此支持,阿古柏当然也积极回报,他把土耳其苏丹的名字铸在自己发行的钱币上,还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悬挂起土耳其国旗——大家都是现代人,应该明白这个动作是啥意思?

而到了1875年,阿古柏又再次派侄子出使土国,苏丹还是一样热情,送钱送兵器送弹药,并确认东土总督的职位将来由阿古柏的长子继承——瞧见没,人家都作了长期统治的安排。

在这个时候,大清国没有反击的动作(疑似放弃),俄国人蠢蠢欲动(已经吞并了浩罕国,下一步会不会入侵伊犁),英国人便作出了支持新政权的决定,所以这个时候土耳其提供的武器弹药,先运到孟买,再由英国人转运到新疆。

简单地讲,英国援助阿古柏,就是为了抵制沙俄。此时,沙俄果然动手,在阿古柏两次派侄子与土耳其联络的中间年份,即1871年,俄国人直接出兵占领了伊犁。

(阿古柏)

而大清这边,还在吵架究竟是海防为先还是塞防为先,直到1875年才吵出结果,即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所以,当清兵打到新疆之际,他们的对手,即阿古柏的军队,使用的武器,其实只有三种:第一是古老的火绳枪,其二是土耳其送给他们、英属印度卖给他们的一些英式制式步枪,第三种便是刀——显然,大家都能看懂,土耳其送的步枪,实在是阿古柏军队最好的武器。

俄国人干了啥,其实你们都知道了,他们给左宗棠提供了钱款。

但话又说回来,俄国人并不认为左宗棠真的就能打败阿古柏,他们认为最好的结局是这样的,即左宗棠和阿古柏打成平手,那么俄国就可以永久占据伊犁,至于阿古柏占领的新疆地区,就会慢慢成为俄、英、清三国势力在此的一块中间地带。

这样的结局,现在大家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在当时,完全是可以想象的。

(抬着棺材出征,左宗棠这么做的背后,其实就是因为没有人看好他)

只是俄国人万万没有想到,左宗棠突然大发神威,在谁也不看好的情况之下,一举击溃了阿古柏政权——这下尴尬了,俄国人手里“代为保管”的伊犁,是还也不还?

当时占据新疆或者叫影响新疆的主要有三股势力:英国人、俄国人外加上中亚的阿古柏。大家都知道:晚清时期收复新疆的是著名的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

1875年,已经63岁的左宗棠,准备排除万难去展开自己为国家、为民族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征程——收复新疆之战。

当时的新疆局势可以说已经是危如累卵了,说白了就是:如果再不去收复新疆的话,新疆就和以后的外蒙古一样——没有了。新疆的面积达到了160多万平方公里,对我们的重要性也就不用多分析了吧!

我们先来看看:左宗棠没有收复新疆之前,那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局势呢?

1840年,大清朝的大门被英国列强砸开以后,一路都处于挨打、签约、割地、赔款的状态。一开始列强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沿海地区,例如: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都是如此,毕竟一开始还是以贸易侵略为主的模式。

可是随着列强不断地取得胜利,他们算是彻底看清楚了:大清朝的无能以及骨髓里的虚弱了。大家都知道,当时印度已经被英国人殖民很久了。如果英国人再把新疆收入囊中的话,必将极大地增强英国的殖民势力。

于是乎,1865年(也就是同治四年),在英国人支持下,中亚浩罕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军事首领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南部,并建立了一个伪政权,继而侵占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实行殖民统治。

此时的晚清正处在焦头烂额的状态,第二次鸦片战争刚结束不久,内部正在全力搞定太平天国运动,根本就没有精力去顾及新疆的问题。

不过此时列强之间的矛盾也就出来了,大家别忘了:新疆的旁边还有一个吞噬土地成性的沙俄。如果英国人把新疆吞下去的话,这对于沙俄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威胁。

很多人会问:为啥沙俄一开始不跑去侵吞新疆呢?难道是他们良心发现吗?

对于这样的国家,我想说,良心那是不可能有的,往往有的只是野心和无尽的贪婪。沙俄之所以迟迟没有对新疆出手,主要是他们当时的目标是获得出海口,没有把重点精力放在这里而已。

俄国人一开始只是在新疆扶持了妥得璘,不过妥得璘被英国人扶植的阿古柏给打败了。新疆眼看着就几乎成了阿古柏的地盘了。沙俄后来为了遏制英国势力继续向北渗透,也为了牵制阿古柏的势力,俄国人就强行占了伊犁。

以上就是:左宗棠没有出兵之前的新疆局势了——阿古柏占领了大部分地区、沙俄占领了伊犁地区。

左宗棠力排众议——出兵收复新疆,为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按道理说,自己家的领土被别人占领了,收复失地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不过在晚清这种神奇的国家,那是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的。

当时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已经搞定了,但是在朝堂之上对于要不要出兵收复新疆存在着极大的争议。这次争议的焦点就是:要海防、还是要塞防的问题;争议的双方代表人物就是:左宗棠和李鸿章。

此时大清朝正在搞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最大的任务就是发展北洋舰队,维护海防。北洋舰队的幕后领导者就是李鸿章了。

当时李鸿章位高权重,再加上理论联系实际确实是那么回事,毕竟列强以前都是从海上打来的。

一时间,李鸿章的海防派占了上风,眼看新疆的事情就要搁浅了。不过在这关键的时刻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坚决地支持了左宗棠。这个人具有一锤定音的能力,这个人就是慈禧太后。

这样一来,收复新疆的事情也就定下来了。这一年是1875年、这一年左宗棠已经63岁的高龄了。

在收复新疆这件事情上,左宗棠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决心、什么叫做能力、什么叫做本事!厉害的人总有厉害的办法,左宗棠就是这个厉害的人。

左宗棠当时提出了四个字的战略方针:缓进速决。这意思就是前期要准备好,真正打的时候就要速战速决。

左宗棠将部队进行了优化,只选出了六万左右的精兵强将,准备开始远征新疆。由于有了慈禧的支持,所以当时的朝廷还算给力,在万难之中给了军饷500万两。

左宗棠一看这军饷也不够,那怎么办呢?没事,那就自己筹措,左宗棠自己又筹措了500万两军饷。

左宗棠用这笔钱购买了当时世界上,几乎是最先进的装备了,例如:德国的毛瑟步枪、美国的“雷明顿”步枪。六万人的精锐之师带着先进的装备,开启了收复新疆之战。

整个收复新疆之战中,左宗棠发掘出了一个军事人才——刘锦棠。左宗棠力荐刘锦棠为前敌指挥,总署行营事务,此后的战争中,这哥们有勇有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具体的我会在后面说,大家请记住这个人的名字,他为收复新疆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1876年5月,经过精心准备之后,左宗棠的大军共25个营的兵力进入新疆,对阿古柏的总攻开始。

其实阿古柏的实力也还可以,兵力大概四万人,装备也马马虎虎,背后还有英国人的支持。但是整个战争几乎开始就是一边倒,阿古柏的军队一触即溃、不堪一击。

最终到1878年1月,左宗棠的西征大军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打败了阿古柏,基本收复了新疆全境。

那么在左宗棠大军收复新疆的时候,沙俄是一个什么态度呢?

这里不得不说的是:左宗棠确实是一个牛人,他不光会打仗、会用人,甚至搞外交、搞战略平衡都是一把好手。

左宗棠一开始就敏锐地发现:英国人与沙俄在新疆的立场是不一样的,甚至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冲突。

其实现在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了,但是在当时信息完全不对称、思想严重有问题的晚清,能够看出这种矛盾的就是:极其不简单了。

左宗棠在看穿了英、俄之间的矛盾以后,采取的策略就非常的简单了:猛攻被英国扶持的阿古柏集团,对沙俄采取了拉拢、稳住的战略方针。

其实沙俄自己也清楚,自己本身在新疆只是占了一个伊犁地区而已,假如左宗棠把新疆收复了之后,说不定自己还能继续保住伊犁地区。

本来就与英国人有巨大矛盾的沙俄,又由于左宗棠采取了正确的战略。于是乎,在整个收复新疆之战中,沙俄基本采取了作壁上观的态度,甚至还资助了部分物资和粮草给左宗棠。

沙俄之所以采取作壁上观的态度除了与英国人之间的矛盾以外,此时他还正在与土耳其进行战争,这精力也是严重不足的。

刘锦棠

随着新疆基本被左宗棠搞定以后,这矛盾的主体又变化了。此时沙俄暴露出了本来的面目:不准备把伊犁地区还给晚清了。不光不还,沙俄还把阿古柏的残余势力纠合在一起,准备发起二次反击了。当时留守新疆的清军只有3万多人而已,要想防守住这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难度确实很大的。不过前面说到的刘锦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当时已经是新疆前线大军的总负责人了。

一开始的时候,新疆守军总是遭到不断的袭扰和进攻。当刘锦棠集结大军准备出击的时候,这些人又跑路了,一时间搞的刘锦棠是焦头烂额。

可是刘锦棠后来及时地转变了思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来判断对方进攻和撤退的路线,这就是另一回事了。

以后的战斗中,刘锦堂多次提前预判了对方的进攻和逃跑路线,每次也基本都判断对了,几个回合下来,就被刘锦堂消灭了对方将近万把人。从此这些人再也不敢入境袭扰了,也就不成气候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沙俄到底为啥同意把伊犁地区归还给晚清呢?

此时伊犁地区实际上还是控制在沙俄手中的,要想从沙俄这种国家把领土要回来,估计比登天还难了。

可是晚清居然就办到了,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为啥沙俄居然会归还领土给晚清呢?

原因一:左宗棠的决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实力说话

左宗棠一路势如破竹,平定了阿古柏叛军以后,一直打到沙俄盘踞的伊犁城下。当时左宗棠为了表示收复伊犁的决心,居然抬棺出战,扬言为收复伊犁不惜和沙俄一战。

此时左宗棠的三路大军全面包抄伊犁。沙俄被左宗棠镇住了,不敢硬来,所以才做出了让步。在所有的问题上,往往实力才是最大的话语权。

原因二:外交途径也很重要

当时左宗棠与李鸿章达成了一致:左宗棠负责武力威胁;李鸿章负责外交斡旋。

李鸿章开始请英国进行斡旋,并派遣外交使臣曾纪泽(曾国藩的儿子)和沙俄进行谈判。一开始双方谁都不肯让步,一下子僵持了半年多的时间。

最后时刻,双方提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晚清用银子赎回伊犁地区。沙俄一看,这样也就差不多了,也就最终同意了这个方案。

很多人肯定会说,这个方案是个缺钙的方案,我想说,比起战争的话,这个方案在当时那一定是个最优方案了。

原因三:沙俄的战略重点已经变了

当时沙俄正在和土耳其交战,而英国也在中亚煽风点火。此时沙俄的处境比较艰难,万一再和晚清开战的话,自己的处境将会更加艰难。

其实说白了就是:沙俄的战略重点已经转移了,所以也就同意晚清赎回了伊犁。

以上就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全过程以及沙俄在其中的态度和所作所为了。

最后我想说一句话,每当到了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些人不利名利、不记个人得失、不计生死的为这个民族付出自己的一切——左宗棠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让我们一起永远地记住:曾经有一个63岁的老人,为我们民族和国家收复了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金庸笔下的人物中,张无忌无疑是最大的bug,在经历了很多磨难的同时,还学会了很多绝世武功,可以说是金...
原创 牟... 从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到1861年爆发南北战争,历时72年。事实上,南北战争是美国从英国统治...
《三国演义》诸葛亮最失望的三件... 新三国故事,探索人性本质。 1. 今天要说的主角还是诸葛亮,要说的第一件让诸葛亮绝望的事情,那就是刘...
古代才子的博学与逸事:从柳箧子... 在古代的文化长河中,涌现出众多才子佳人,他们或因博学多才而名垂青史,或因逸事趣闻而令人津津乐道。今天...
多位侵华日军后代集体来华谢罪 据新华社消息:9月12日下午,日本民间口述历史访问讲演团一行10人乘机抵达长春。访问团中多人是侵华日...
原创 历... 人生来就具有一定的天赋。——爱献生 二十一世纪的人们似乎都有一点焦虑,焦虑于成长。无论是自身拥有某一...
清朝满族名将福康安与东北吉林乌... 撰稿:佟明明 吉林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是长白山的所在地。清朝发自于东北地区,清朝八旗兵都是白山的后...
原创 隋... 建立隋朝之后,摆在杨坚面前的最重要事项,就是灭掉陈朝,统一天下。 关于这件事,还在隋朝的朝堂内部爆发...
原创 重... 众所周知,北宋时期天下共有三大政权成鼎立之势,分别是宋、辽、夏,辽国在在宋朝以北,自大宋建立以来,双...
郑州早商文字和甲骨文有什么联系...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瑞朝 甲骨并不是商代文字的唯一载体,商代文字也经历了一个走向成熟的过程。早商...
原创 刘... 一个曾经和刘备有“刎颈之交”的拜把子兄弟,他和刘备的感情,甚至比刘、关、张三人组还深,只可惜此人并未...
原创 成... 听到“一代天骄”这个称号,众人脑海中第一个想起的应该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一生都在征伐的路上,他与后辈...
原创 历...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隐士,莫过于鬼谷子,其生平不详。大鹏隐约听得有人说,他姓王名诩,又有人叫他王禅,因...
特稿:原来,这才是真实的非洲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我们吧! 广袤的草原、野性的狮群,简陋的茅屋、饥饿的儿童,可怕的疫病、部...
原创 古... “宁挨三箭,不挨一刀。宁挨三刀,不挨一枪。” 这是一句老话,中国有两种民间题材形式,非常意义,这两种...
原创 4...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铁血史,也正因如此,历朝历代从来就不乏彪炳青史的功勋宿将,光是史...
原创 大... 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关于对外作战,有两个至高无上的荣誉! 一个发生在西汉,叫封狼居胥,成语典故的...
历史上的今天 | 西方现代主义... 1874年9月13日勋伯格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勋伯格在音乐史上的重要性在于他开创了第二维也纳乐派,...
原创 1... 一:安·霍奇斯(Ann Hodges)是有记载的历史上唯一一个在 1954 年被陨石击中的人。 二...
原创 史... 引言 晋人王嘉在《拾遗记》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