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清曾经也是一方霸主,虽然派3万人打缅甸路上死了1万多人,然后征讨尼泊尔这个半岛大小的国家打了几次也没取得境外的战果,但当时它毕竟那一块公认的霸主嘛!不过时代的改变让大清有些接受不了了,到了1840年之后,那些他们曾经瞧不起的蛮荒小国居然敢欺负到大清的头上来了!
人人都说,大清没有血性,其实不然。泥人还有三分血性,何况是曾经明朝土地上为所欲为的大清国呢?其实大清还真的很有“血性”,因为一封《对万国宣战诏书》就足以让大清名留青史了!试问历史上有哪个朝代有大清这么霸气的诏书?要知道它与当时几乎是所有的“发达国家”宣战,这是怎样的一种勇气啊!
这份诏书的内容当然也是“雄赳赳,气昂昂”了。当时垂帘听政的太后慈禧,相当于大清主管政事的“女总统”撰文写到:“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虽然慈禧太后是个“雌”的,但是她这封诏书仍然显示出了大清在历史上卓尔不凡的独特风格——我是大清我任性!
当然了,当时的世界各国真正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也不过那么几个,在看到大清对他们屡次三番的“迷之自信”和无下限“骚扰”之后,终于还是对大清发起了战争。不过大臣们浑然不知这些,他们在皇宫里猛夸慈禧御敌效果明显,是当时所有“总统”当中最能保家卫国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还会批评一下当时的英国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不懂得大清至上的基本准则。
于是乎大清朝堂内沸腾了,大家一阵阵的夸奖慈禧爱国,夸奖慈禧拯救大清于危难之中,夸慈禧让大清再次伟大。虽然底下的老百姓对这封霸气的诏书并没有什么感觉——他们当时还在忙着填饱肚子和做一项“老百姓的命也是命”的活动,不过大清在诏书当中仍然对当时的四万万群众抱以巨大的希望:
“彼仗诈谋,我恃天理;彼凭悍力,我恃人心。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难减比凶焰,张我国威。其有同仇敌,陷阵冲锋,抑或仗义捐资,助益项,朝廷不惜破格懋赏,奖励忠勋。苟其自外生成,临阵退缩,甘心从逆,竟作汉奸,朕即刻严诛,绝无宽贷。尔普天臣庶,其各怀忠义之心,共泄神人之愤,朕实有厚望焉!”
我们来翻译一下:大清的敌人们仗着善于使用兵法诈谋,我们却有神的保佑;大清的敌人武器更新换代快,但是咱大清人民拥护慈禧“总统”啊!如果大清的哪个人民不拥护老太后,咱们就对他进行制裁,强制收割他的生命!因此希望不论是皇亲贵戚还是平头老百姓,你们一定要支持太后对万国开战!太后肯定是对的!
那么我们来仔细的探讨一下慈禧为啥敢于带领大清向全世界宣战呢?原来当时慈禧得到消息,列强要阻止慈禧继续当选下一任“垂帘听政”老太后,这还了得?老百姓死事小,丢了垂帘听政的地位那可就是大事了!所以慈禧才毅然决然的开战——虽然开战并没有打败列强,但是确实大大提高了慈禧的知名度,使得慈禧在垂帘听政的位置上坐得更稳了。
正所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