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曾国藩》系列之二十二
曾国藩创立湘军从无到有,并所向披靡,将势头正旺的太平军硬生生地消灭,靠的是什么?很多人认为曾国藩一个文人,能打败太平军靠的是先进的武器,可曾国藩自己知道,靠得虽然确实是武器,但它却是一套奇特的思想武器。
曾国藩创立湘军后,手下不仅涌现出了很多勇猛的武将,还有很多出谋划策的能人,随便列举几个人物,在清朝末期都赫赫有名。如左宗棠、李鸿章、郭嵩焘等等。
从曾国藩组建湘军开始,一直到他死亡的二十多年内,在曾国藩幕僚中,有名有姓的就达一百多人。曾国藩也是各尽其才,将这些人才的本领发挥到了极致。
因此,曾国藩在统治整个湘军和担任两江总督的时候,根本不需太过操心军务,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将不同的人,放到不同的位置上。
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这除了曾国藩善于看相识人外,更多的是他善于用“轻财”的方式来聚集人才。
李鸿章的哥哥李翰章很早就在曾国藩的幕府中工作,并专门负责湘军的后勤保障。李翰章虽然很有能力,无论是筹集军饷还是借调军粮,都有自己的一套手段,但也喜欢钱财。
掌管后勤是一件肥差,这一点曾国藩非常知道。而李翰章也会经常做一些小动作,增加一下自己的生活支出。当时朝廷财政空虚,很多官员的俸禄根本不能按时发放。曾国藩见李翰章有时公饱私囊,也是假装没有看到。
由于幕府中人物众多,有人就在曾国藩面前告状,说李翰章贪污云云。每次,曾国藩都默默压制住,从来不让人提及此事,给予李翰章充分的信任。
曾国藩认为,在两军交战中,很多事情不能因为自己太过于苛求制度管理而伤了人心。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尤其是在敌我双方旗鼓相当的时候,如果因为自己的吝啬而让手下生活困难或者生活不如意,就会有人离开,甚至投到敌人的阵营中。
曾国藩认为,自律是让人信服,而轻财是为了聚人,一个人无论如何宽宏大量,身先士卒,但如果做不到“轻财”两个字,都不能足以吸引人才长期跟随。
曾国藩这种聚人思想,是导致湘军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其实,当时的曾国藩生活也过的十分简单,餐桌上几乎见不到肉,一件衣服也要穿到破旧了才换。可以说,他对自己到了相当苛刻的地步,而对自己的手下却十分大方。
正是曾国藩这种“轻财聚人”的思想,不仅让他的幕府中人才济济,就连湘军中的普通士兵,即使欠下几个月军饷,也没有人离开。由此可见曾国藩并非完全靠个人魅力吸引人才,更多的是通过物质等手段。(未完待续。图片为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