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天降大旱,大臣刘伯温献计:将此人杀了,定能下雨,结果呢?
迪丽瓦拉
2025-07-20 05:33:27
0

纵观古今,历朝历代所有通过计谋手段上位的君王,都是对权力极度渴望之人。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大概就是集权君主最理想的状态了。

每一次的朝代更替,都是伴随着鲜血与呐喊,计谋与战略,信任与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开创一个新的盛世王朝。

但若一个人已经处在了权力的顶峰,那么他就不再是向上看了,而是看向四周。

明朝的建立

众所周知,

元朝是由于其政治黑暗,民族歧视

,皇帝贪图享乐,政局不稳,朝廷横征暴敛,

导致经济衰退,各地百姓群起反抗

,最后致使元朝走向灭亡。

但也不是每个地方的农民起义都能活到最后并收获成功的,比如

赵丑厮、郭菩萨、韩山童等人起义

,虽然都对当时的政局造成一定影响,但都没有获得成功,并且还落得个身死异处的下场。

但有一个人,他自小便生活窘困,四处漂泊,为了生计什么活都干过,还去庙里当过和尚。

但就是这样的底层人物,却是推翻元朝的最强大的一根稻草,他便是被后人称为“布衣皇帝”的朱元璋。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朱元璋能获得如今的成就,当然不可能只靠他自己的力量。

他只是善用众力,能集众智,故能无敌于天下,无畏于圣人矣。

朱元璋在起义的过程中,能放下身段,礼贤下士,宽厚下属,

信任身边的众多谋士将领,利用他们的智慧与谋略,推翻了残暴无道的元朝,

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朝代,明朝。

朱元璋即位后,便加强了中央集权,而权力的集中,会暴露一个人的本性,对权力的渴望,也会让人变得不择手段。

清代才子赵翼就曾评价朱元璋:“

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

”本质上来说朱元璋就是一个实用主义,因此不同面目所展现的是他在不同时期的利益。

对于这点,看他对身边助他功成大业的谋士们的下场便可一窥究竟。

刘伯温与李善长

刘基,字伯温,是辅佐朱元璋开创明朝的开国元勋

。说到刘伯温,大部分人的第一念想便是“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足可以看出,此人的谋略之深,算计之准,为后世之人所钦服。

他在至正十九年,应了朱元璋的邀请,成为了他的谋士

,为朱元璋献良策,设立军立法,肃正纲纪。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

成为朱元璋最重要的臂膀之一。

甚至被朱元璋称为“

吾之子房也

”,可见其对刘基的能力赞叹不已。

刘基之于朱元璋,就如同张良之于刘邦,而

李善长之于朱元璋,就如同萧何之于刘邦

。左膀右臂,缺一不可。

李善长,字百室,少年时便聪颖过人,后

投靠朱元璋,为其出谋划策,一同出生入死,功劳颇多

。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元勋之一,也是淮西集团的代表人物。

开国功臣,矛盾激化

按理说刘伯温与李善兰同为开国元勋,理应受到同等封赏。但事实却是

朱元璋仅仅只封了刘伯温一个诚意伯,有名无实权,而且食禄还是最低的,只有二百四十石。而李善长却被封为韩国公,食禄四千石,这两者一比,可谓天差地别。

洪武元年六月,天下大旱,应天就不下雨。恰巧这时

朱元璋要去汴梁巡视,而刘伯温此时正任御史中丞

,主管稽查文武百官的不法之事。恰巧这是一个叫李彬的人犯了贪污罪,这个罪名在明朝可是死罪。

但李彬此人是淮西集团一派的,还是李善长的亲信,所以李善长在听闻此事后,便

放下了脸面,上门请求刘伯温网开一面

。这可让刘伯温为难了,淮西一派在朝中的人数众多,都是朱元璋的旧部,所以刘伯温不敢擅自决定,于是

写信千里送至汴梁让朱元璋定夺。

而李善长却在此时表示现在正值大旱,不宜动刀见血,以免触怒神灵。而刘伯温却只说了一句话:“将此人斩了,准能下雨。”

刘伯温一直对天文地理有着精准的判断,李善长以为他这次有了十足的把握,便也没再说什么。

而朱元璋的

回信说可以杀,这下刘伯温便没了顾虑

,当即下令把李彬斩首示众,以儆效尤。但这一举动,算是彻底把李善长惹毛了。

在这件事结束之后的几天内,都没有下雨,

李善长抓住了这个机会向朱元璋狠狠地参了刘伯温一本

,就以大旱见血,触怒神灵为理由,把这个罪责完全扣到了刘伯温的头上。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此时恰逢刘伯温妻子去世,刘伯温也看清了朝中形势,选择急流勇退,主动辞官归乡,朱元璋批准。

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士亡

参政可谓过河拆桥矣,朱元璋可谓把这句话体现得淋漓尽致。

凭借朱元璋的心计与见识,怎么可能会完全相信李善长的说辞

,只不过是借此机会罢免刘伯温而已。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刘伯温对于现在朱元璋来说,威胁大过帮助,以朱元璋对权力的看重,这等功高盖主的谋臣,自然是早点铲除为好。

刘伯温早已看透朱元璋是个什么样的人,也

清楚他的秉性和疑心,

就借此机会退出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虽然后来

朱元璋又再三召回刘伯温,甚至还要给他丞相一职

,但都被刘伯温拒绝了。在合适的时机选择明哲保身,刘伯温不愧是与诸葛亮齐名于后世的两大谋士。

而朱元璋在刘伯温拒绝后,便把丞相一职给了李善长。

但李善长此人有谋略,却没远见,没有看透朱元璋的秉性,最终落得个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的下场。

后世对于

这位“布衣皇帝”有褒有贬

,赞扬他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重大贡献,但也对他这种济河焚舟,忘恩负义的行为嗤之以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王... 前言 秦始皇能够一合六国,称霸天下,成为千古一帝,不仅是他有着雄心壮志,还因为他手下有许多能征善战的...
原创 为... “胡须”是一个人身上很常见的东西,尤其是在男性身上。现代人普遍都是将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是在古代,...
原创 希... 三国时期有“五虎上将”,他们指的是跟随刘备建立蜀汉的五位将军: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他们都是...
原创 1... 1908年11月15日,73岁的慈禧在仪鸾殿病逝,由此结束了长达48年的统治。可当时她的陵墓还没有修...
聚落考古呈现“多面”莫高窟   新华社兰州9月22日电(记者张玉洁)洞窟连绵是人们熟悉的莫高窟“正面照”,但窟顶模样却鲜为人知。...
原创 原... 他人生的第一个30年,给了宗教,是一名神学博士;中间30年,致力于外交,从事洋务运动;后40年,为教...
原创 万... “妇女半边天”,现在从政并升官的女性同胞越来越多,这是好事,但女性比例还是无法超越男性比例的,按早些...
原创 郭... 提起郭嘉就不能不提那句著名的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意思是郭嘉实在太牛,牛到诸葛亮都要等他死了才敢...
原创 腐...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当时的清政府政治腐败、官吏贪污腐化生活堕落、军队废弛、科技文化落后...
原创 山... 在全国34个省中,山西省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遗忘,提起它,绝大多数人脑海中只有两个词:煤和醋。其实表里山...
原创 诸... 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司马懿不仅仅是敌我双方的关系,有些时候也会合作、配合一下,当然这种所谓的合作、配合...
吕祖谦著《古文关键》 首推唐宋...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或“唐宋散...
原创 被... 一个强大的国家少不了人才,作为一国统治者,最重要的是要会用人,善于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如此才能使国家...
原创 启... 人类世界有多文明,就会有多野蛮;有多光明,就会有多黑暗;有多繁华,就会有多荒芜。目之所及,一切的根源...
原创 孙... 导语:说起孙膑,相信大家都比较了解,他是战国时期十分出名的军事家,是齐国大将田忌麾下的谋士。今天要讲...
原创 晚... 图为一组拍摄于晚清末年的珍贵人物旧照,彼时正是晚清灭亡的最后十年光景。本组罕见旧照非常直观的记录了当...
原创 岳... 岳飞作为南宋时期最为著名的抗金名将,领导宋军参加大小战斗数百次,当时北宋灭亡,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关键...
原创 中... 据菲律宾《华侨商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的47个国家的博物馆中均有来自中国的文物,总数达到...
原创 清... 前些天我们提到了晚清四大太妃,不少人对此表示比较好奇。 事实上,即便清帝退位,民国建立,当时紫禁城还...
原创 此... 我们国家有14亿的人口,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人口大国。若说哪个国家和我们一样人口多的话,应该属印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