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野名将不听粟司令调遣,出言不逊后甩手离去,主席:立即撤职
迪丽瓦拉
2025-07-20 15:03:20
0

粟裕,湖南人,他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一路跟随着我党和解放军一起打过大大小小的战役,在他手上的军队没有败战的事例。所以被毛主席称为百胜将军。

熟悉地图才能打胜仗

粟裕的打胜仗的方针,与其他的指挥官和将领不同。他曾经说过:“不谙地图,无以为宿将。”

地图是他的上方宝塔,能收各种敌人,百战不殆。粟裕是一个喜欢提取筹备的人。所有事情应该有准备措施和计划,不做计划宁可不打这一仗。

他每到一个地方或者一个战区第一时间就是让身边的参谋人员去把当地地图挂起来。他要先审阅过地图才能开始着手其他的工作。他甚至能把一些地图上重要的地点和道路都记在脑海中,真正要使用起来的时候他会立马想到。

平面的地图在他的眼中和记忆中可以变得立体起来,不管抵达新指挥所的时候是紧张忙乱还是时间富裕,是白天还是深夜,他的第一件事是要求有一幅地图挂起来给他先看。有的同志劝说他,舟车劳顿赶来先休息明日再看。

粟裕摆摆手说,再晚再辛苦也要看到地图,不然睡不着觉。粟裕看地图的时候会随时找身边的参谋把自己不明白的点问清楚,例如道路的宽度和山坡的高度,这边水域的宽度和是否有渡桥。他都要问得一清二楚,如果答不上来就要去再了解清楚。

并且他在去往新的指挥所的时候,他都会自己慢慢留意开过的地方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物,例如桥梁和高山,村庄和据点。对他来说熟悉地图和兵要地志是当指挥官的入门课程,这个基础技能点不会再会指挥战斗都有可能会大败而归。

全民抗战时期,国民党是会给一些地图共享,但是地图误差非常大,有时候根本对不上实际的地标,更是在地形地貌上都不标注,明明这里是高山或者是盆地的没有在地图上标注写出来。而粟裕决定自己组建一个测绘队,要自己的部队自己学会测绘地图。

测绘队经常要深入敌人腹地去测绘地形,并且粟裕的要求很高,村庄里有多少间屋子,河流的宽窄和深浅都要有标注,有没有特殊地形例如狭窄或者隐秘。所以测绘队的要求是很高很严格的。而严格要求地图的指挥员只有他一个。也正是如此粟裕对战区的各种地形地貌都摸得一清二楚,更是能安排部队走到什么地形用多少人一排的前进更安全。

这种相近于吹毛求疵的对地图的执著是粟裕百战百胜的先机,更是让战士少流血的技能。每次给他递上新的地图他都会反复的提出新的要求,有一次一个新战士遗漏了一条桥,粟裕正好知道并且立马大声批评道:“地图都能画少,你知道少了一座桥我的战略要变多少吗?”

所有同志都来劝粟裕,粟裕继续生气一甩袖子,要是画不好就换别人去画,没有弄清楚就自己弄清楚了再回来,不然别回来了。粟裕虽然很生气但是这也有他的道理,如果少了一个情报敌人突然出现在地图上没有标有的桥上,这得伤亡多少士兵的生命。

并且在一开始革命初期就碰到过无数次因为没有地图才被伏击的案例,对于粟裕来说地图就是他的命,没有地图就没有精神头,哪里攻击往哪撤图心里没有底,粟裕会整夜整夜的睡不着。

不仅仅地图得画好,更是每一个地形粟裕都自己记在心里,更是要求自己的士兵每天去附近调查地形,天天调查不管天气如何,哪里有大路哪里有小路都要记在心里,因为有时候地图画不完那么详细,也怕落入敌人手中。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粟裕从来不打无准备的仗,前面我们说了粟裕对战前地图的筹备。还有一个是对敌军敌营的信息资料收集,战斗开始前他都要想尽办法去要道详细的敌我双方的情况报告或者信息。多角度多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开始战略规划。

粟裕说过:“经过敌我部队的强弱对比,优势劣势对比才能更好的用自己的长处打敌人的短处。”粟裕的战略便是田忌赛马,上等马打下等马力求万无一失的压制。情报收集得越详细粟裕越能找到对方的弱点和习惯性规律。

例如有的敌人喜欢先火力压制再派士兵冲锋,有的敌人又喜欢利用地形地堡来缓慢进攻,更有的敌人喜欢不按常理出牌打措手不及。但是都没能逃过粟裕的意料,因为通过情报粟裕能一眼看穿这个敌方指挥官的一切漏洞,攻击漏洞方能百战不殆。

粟裕经常派出侦察小组,去摸清情况,像警察调查一样会去村庄里面去询问各个村民。更是把一些聊天对话或者一些村民的看法给递交回去,看起来不显眼但是反应出很多问题。粟裕则在指挥所,经常去找敌人的报纸查看,深入研究。或者电台电话去监听敌人传达的信息。

他曾经在一个指挥所时同时安排7 8个小队按不同方向出去去探查情报,每一队的任务和要求都是不同的,每一次出去前粟裕都会写个小纸条给出去侦查的小队带上,纸条上面就是调查的任务,完不成认为不要回部队。

粟裕对敌人的了解不仅仅是在战场有关上,例如对方指挥官的名字和周边队伍的关系,哪个是一个派系或者和别的指挥官发生矛盾和口角的这种花边新闻他也要收集。更是他会写成一个小卡片,把每一个敌人都写在小卡片上,下次再碰上还能翻出来使用。

除了对敌人的深入眼睛,自己部队怎么能少了了解和研究。不然真到打仗不了解自己部队就是上去白白牺牲。他经常自己深入部队基层,每天去看每一个班到连队的操练,知道自己队伍的伤员情况,武器装备的情况。

哪个小部队有什么样的指挥官,战斗力善于在哪些方面,指挥员的脾气,作战特点,个人习惯都摸得一清二楚。哪个部队擅长攻击,哪个部队擅长防守,他都是心里了然有数。在抗日战争中他指挥的部队,配合默契几攻几守轮换着来,使得出神入化。

战场上瞬息万变,只有在战前把刀磨好磨利了才好发挥十倍的效果。抗日战争也好,解放战争也罢,粟裕经历大大小小几百场战斗,他一直坚持的理念给他带来了最能打的开国将军称号,更是一代传奇。

百胜将军

不单单他自己能力,粟裕更喜欢集思广益和听取所有人的意见再提炼出来自己总结。粟裕不吃败仗的原因是他每次开会都会召集所有大大小小指挥官来。一个个人询问意见和见解,因为每个指挥员都来自一线或者通过不同的方向去更了解真实情况。

粟裕都听取他们的意见、情报、消息。更是每到一处都会亲自找到年纪大一些的村民去了解当地的民族风情、风俗和产物,生活方式和特殊天气气候等等。粟裕也是否注重会议上的民主。在制定作战方案时,只要时间允许,他都要召集做创意会,集思广益战法。

他也会尊重所有指挥员提出的意见,他觉得好或者符合他的。他会提出来让试一试,如果不对再进行调整,这样有弹性的接纳意见才是让所有指挥员佩服的。因为很多领导都会觉得既要提意见然后又不适用,那久而久之就不会有部下去提意见了因为提了没有用。

在1946年的与国民党的战役,国民党大举进攻,此时粟裕听取广泛的意见和信息收集后,知道了我军现有情况和敌人大军的情况。并且同意部下指挥官的战斗意见并且自己加以补充并且认可指挥官的意见并且赞扬。此团的战斗力在这场战争中爆表。

所以粟裕的战法战略是多变的,敌人根本摸不透他的习惯和战法。虽然敌人也会渗透和收集情报,但是都比不过粟裕,因为如果都是自己指挥,指挥官会陷入一个独断专横的情况。通常会已自己所想的打法来配合现实实际的行不通。

而过多的听取下面将领的意见,一是容易导致不团结,二是自己不能分别区别开下面将领提的建议是不是真实有用。而粟裕往往就能这样做,因为地图和信息他都有收集,他就能一看一听就知道这个建议意见是否有效了,因为信息就摆在那里。

粟裕的百战百胜是为了国家和党坚定的熬过困难时刻到建立新中国。粟裕一直是毛主席和中央领导特别信任的将军,因为他能统军又能打胜战。他是解放军军中信仰,并且他的习惯一直保留在部队中,情报收集在新世纪更加重要。

粟裕打仗很厉害,对自己也是非常严格,不注重自己穿什么衣服或者得到什么好处,一心只扑在打胜战上。因为有他震慑有时候有些敌方指挥听说附近是他的军队掉头就撤退了。

参考文献:

被毛泽东称赞“最会带兵打仗”粟裕大将的经典战例 春秋 2024

“常胜将军”粟裕在战争年代的调查研究 将帅传奇 2023

说说你的看法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西... 众所周知,西方列强几百年前非常喜欢欺负那些弱小的国家,并在这些国家建立了自己的殖民统治。 不过让人疑...
原创 大... 引言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出塞》 这个世界有着很多...
宁王:连朱厚照这种人都可以当皇... 宁王有一个皇帝梦。 一 宁王朱宸濠是朱元璋十七子朱权的玄孙,第四代宁王。 靖难之役时,朱棣起兵造反,...
原创 近... 接前 二,两个“百年”与两甲子划分 1,时间划分 1792年英国马嘎尼访华,到甲午战争(1894年)...
他夺了侄孙的王位,却能励精图治 他夺了侄孙的王位,却能励精图治 周孝王,姬姓,名辟方,周穆王之子,周恭王之弟,周懿王之叔父,西周第...
原创 琅... 言氏是言阙的同胞妹妹,是梁帝的皇后,但是,她的一生其实挺憋屈的,既没有得到梁帝的爱,也没有真正活出自...
原创 从... 1910年5月,英王爱德华七世葬礼,欧洲九国的君主聚集到伦敦参加葬礼,之后合影留念。 在这张照片里...
原创 雍... 雍正皇帝是清朝最具争议的皇帝,他做了四十五年的皇子最终在九子夺嫡中获胜成为清朝皇帝。而九子夺嫡的故事...
中国最深情的10首唐诗,再忙也... 唐诗有多美? 从音律到文字,从寓意到内涵,可豪放,可含蓄,读之朗朗上口,意韵无穷。 无论是春花秋月、...
原创 “...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变,虽然打出的旗号是为"清君侧",但实际上是为了夺取建文帝的皇位...
原创 “... 本文为钱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系列篇章之序篇:何为“北洋军阀”?每周在微信公众号【钱君史话】定期...
原创 李... 李渊,一位出身贵族的英雄,在七岁时便经历了丧父之痛。然而,他并没有被生活的挫折击败,反而凭借自己的努...
原创 诸...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乱世出英雄”,汉末三国时期便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这一段时期也诞生出了许许多多...
原创 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天下大势...
原创 专... 我们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也经历了多次朝代的变迁,一直发展到我们现在的社会,在此期间,...
原创 细... 隋唐十八条好汉各有自身鲜明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一:西府赵王李元霸 李元霸最显著的特点有三...
原创 三... 三峰山之战,拖雷的三万大军如果被围歼,金国有没有机会翻盘?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
原创 溥... 宣统帝溥仪是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他继位之时只有三岁,继位两年以后就在轰轰烈烈的辛亥...
法国吉美博物馆举办中国明代金器... 人民网巴黎9月18日电 (记者于超凡)当地时间9月18日,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和西安曲江艺术博...
原创 这... 网上盛传这张合影有杨开慧,说是毛泽东和杨开慧唯一的合影,大家的愿望是感人的,可惜,它不是事实。 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