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国清是一名优秀的革命将领,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工人才,在管理部队的时候,他也不忘关注战士们的自身发展。他曾当面批评过一位下属,细数了对方的两个缺点,但这并非是为了打击对方,而是为了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变得更加优秀,这位被他批评的下属正是三野的名将张震。
抗战时期,张震曾在新四军第四师担任参谋长,他指挥部队机智灵活,经常让敌人摸不着头脑,为此得到了上级的喜爱,张爱萍和彭雪枫等著名将领都对他十分器重,这让张震开始展露头角,成为了新四军队伍里的一匹黑马。
1944年,张震的军事生涯获得了重大突破,上级让他兼任第四师第十一旅旅长一职,这跟之前的参谋工作可不一样,需要上阵指挥作战,意味着张震已经可以独当一面。而在他即将走马上任之前,身为副师长的韦国清曾单独找他谈话,主要是勉励他继续努力,充分发挥自身的军事才能,为国家建立更多的功勋。
其实,从平时的工作中就可以看出,张震确实有着不错的军事才能,这也是组织提拔他的原因所在。他有着灵活的战略思维,对战争有着独到的见解,总是能够出其不意,也因此在部队中有了不小的名气。
同时,张震的革命信仰十分坚定,不管担任什么职位都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始终以国家和人民为先,这一点是成为优秀将领的基石。正因为这些闪光点,张震才能一步步脱颖而出,韦国清对此也十分认同,并且相信他肯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将领。
然而,韦国清是一位有着特殊才能的政治人才,他既能带兵打仗,也能做好政治工作,尤其是擅长分析个人的性格特点。对于张震这样的军事人才,他尤为关注,因此才会在他去上任之前找他谈话。
因为他想对张震说的,并非是那些大家都看到的优点,而是隐藏在背后的不足之处。这并非是想要打击张震,也不是为了羞辱他,而是希望他可以直面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将领。毕竟一场战斗事关无数人的生命,作为一个指挥官必须要有成熟的性格,否则很可能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从而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
当时韦国清提出了张震的两个缺点,其一是他自尊心太重,有时候听不进意见;其二是他要注意开玩笑的尺度,很可能会在无形中得罪人。这样的直白,让张震显得有些尴尬,但是他不得不承认,这两个缺点确实存在。之前就有首长指出过这些问题,但当时他也只是个小兵,并没有太在意,而如今,他即将成为指挥官,这些缺点很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决策,从而让部队受到损失。
确实,张震在战斗中取得了多次的胜利,因此会有些自负,当别人提出意见的时候,他总是难以接受。要知道,指挥一线部队作战需要上下配合,如果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就会让部队难以协调,从而影响到作战效果。
此外,他的性格确实大大咧咧,还喜欢和别人开玩笑,但有时候玩笑开得太过了,无形中可能伤害到了别人却不自知,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同志们的信任,影响到部队的团结。
张震听完后,脸色有些不好看,想要否认但根本难以反驳。对此,韦国清也及时出言安慰,还主动表明自己的立场,完全是为了他好,希望他可以成为一名成熟稳重的指挥官,从而带领部队再立新功。
韦国清没有像其他人一样随便说一句“恭喜”敷衍他,而是选择冒着被记恨的风险,在这个时候提出他的缺点,可见他不是那种随波逐流的人,而是真正设身处地为他好,希望张震能得到成长。对此,张震也不再羞愧,而是严肃地敬了一个礼,以示感谢韦国清的一番教诲,并且表示自己会改变这些缺点,让自己更加符合一个指挥官的身份。
在此之后,张震在军事上的表现越发亮眼。解放战争时期,他再次成为了韦国清的下属,两人经常会深入交流,在一次次战斗中交出了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到了1949年,张震凭借出色的军事能力,一路高升,成为了三野参谋长,其职位几乎和老首长韦国清相当。
建国之后,张震依然是备受青睐的将领,于1955年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1988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1992年还成为了军委副主席,职务早已超过了韦国清当初的级别。虽然韦国清将军早已去世,但张震从来没有忘记他的教导,如果没有他当初的一番话,可能后来的张震不会变得这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