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长春市,有一个很特殊的博物馆,它的名字叫做“伪满皇宫博物院”。从名称上来看我们就能知道,这是一家陈列伪满宫廷文物的博物馆,其珍贵程度虽不能与故宫博物院相比,但鉴于它拥有特殊的历史背景,也很值得前去一看。
在这家博物馆中,陈列了很多有意思的文物,其中一件曾属于溥仪身体的一部分,后来被溥仪主动抛弃,如今成为了馆内珍藏。
这件文物便是溥仪的长辫子。众所周知,在民国之前,中国人不分男女都是留长发的,这主要是受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人们将头发看做是父母所恩赐的物品,出于孝道不能随意损毁剪除。
古人对头发极其看重,甚至有以发代首的说法,把头发看得和脑袋一样珍贵,除却佛教徒可以剃发之外,寻常人不能折损分毫。
当然,有这一思想观念的都是汉人,外族人是不讲究的。所以清军入关之后,为了让汉人便于管控,让他们臣服于满人,清朝廷强制要求汉人剃发,留跟他们一样的猪尾巴辫。汉人自然是不愿,拼死反抗挣扎,不少人因此被杀,但最终反抗不过,只能含泪遵从。
清朝沿存了两百多年,时间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习惯,汉人们已经接受了长辫的造型,并从心底有了强烈的认同感。
清朝灭亡之后,辫子被视作封建社会的残渣余孽,遭到革命军的抵制,军政府又出动大军逼着百姓剪辫子,一时间又闹得鸡飞狗跳。大部分的百姓接受不了这种事,又开始拼死抵抗,能拖一时是一时,而那些“不幸”被剪掉的人,则痛哭哀嚎,看样子比杀了自己还难受。
然而有意思的是,被奴役的百姓们舍不得丢这满清的辫子,正经的满清皇帝倒是丝毫不在乎,溥仪早就对他的长辫子深感不满,认为它丑陋不堪,心心念念就想剪掉。
一开始他命小太监给他剪辫子,小太监吓得跪倒在地连说不敢,他又找宫女给他剪辫子,宫女也是一样惶恐不安,最后没办法他只能亲自操刀,给自己来了个了断。
辫子剪掉了,溥仪十分高兴,可遗老遗少们却难过万分,捧着溥仪的辫子痛哭不已。可辫子已剪还能怎么办呢?只好珍藏起来了事。
如今,溥仪的辫子被陈列进博物馆中,供人们观赏,它代表着一个旧时代的逝去,是其他辫子不能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