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李易
说到长城,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实际上在英国也有长城,叫做哈德良长城。哈德良长城在1987年就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中国万里长城一起入选的。中国人看后只说说一句:这难道不是篱笆吗?
如果对比哈德良长城和万里长城,就不难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提问了。哈德良长城和万里长城建立的目的差不多,都是为了抵御外族的侵略。但是在建造精细程度,英国和中国的差距有点大。哈德良长城全长120公里左右,平均高度有3米左右。中国长城全长有2.1万公里,修建了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组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再看建筑材料,中国长城主要是烧制的青转,哈德良长城是天然石料加工而成的砖块。
古英国只失去了罗马帝国的保护后,哈德良长城就成了摆设工程,没有人继续维护它了。哈德良长城就成了当地人石砖供应地,现在你看到的伦敦大街上的石块、岛上城堡的石块,很多都是拆了哈德良长城得来的。中国长城只春秋战国就是开始修建,历朝历代都在加强,尤其是明朝修了8851公里。总体来说,中国长城比哈德良长城保护得更好。
其实外国人也知道中国长城更了不起,中国长城英文单词叫“ the great wall”,直译过来就是“伟大的城墙”。有人猜想是不是中国人自己这样翻译的,中国人可不爱自夸,我们比较含蓄。“ the great wall”这个叫法最早出现在1588年,西班牙传教士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出版了一本《大中华帝国史》,这本书被其他国家翻译了,在1588年英译版就开始叫“ the great wall”了。
如果万里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物之一,很多外国人都是通过长城才了解中国的。这项伟大的防御工程,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闪耀的一部分。不过现在很多人对长城评价有偏颇,认为秦始皇修建长城才拖垮了秦朝,这是统治者对贫苦百姓的压榨罢了。如果你了解长城在古代有多重要,就不会这么说了。
大家很喜欢说秦始皇因为修建长城,导致民怨四起,所以秦朝才会覆灭的。每到这时候,孟姜女就要出场了。她的丈夫被拉去修长城一去不会,于是跑到长城下面哭,把长城都哭倒了。实际上孟姜女根本不是秦朝时期的人,从她的名字就知道她是齐国人,战国之前姜是齐国国姓。“孟”指得是家里的长女,不是姓“孟”。
孟姜女原本的故事,最早出现在鲁国史书上。孟姜女根本没有哭倒长城,不过是在街上拦住了齐国君主,质问他的丈夫为什么没有回来。后来故事嫁接到了秦朝,居然夸张成孟家女哭倒了长城。其实从孟姜女哭长城,能看出百姓对修建长城有怨气。但是这绝对不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也不是长城不应该修建的原因。
中国古代一直以来就有修建长城的习惯,这是因为游牧民族不断骚扰边境,深处中原的军队反应不及时。只要修建一个长城,这个问题基本就解决了。游牧民族骑马作战,长城修建之后,他们很难骑马跨越过来。当然如果游牧民族带领大部队进犯,这也没关系。长城可不只是一座墙,它是个复杂的防御工程。烽火台会放出消息,大部队就会来支援。除此之外,关城、营城里面有守城的士兵,能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古代的时候,北方防御压力有多大呢?比起内部争斗,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更战士苦不堪言。赵国发生了“长平之战”,即便如此紧急的情况,李牧也不敢被镇守北方的部队调回去救援。后来赵国这一段长城修好了,李牧大量车队镇守边疆的战士,就是这支部队拯救了赵国。修建一个长城,能解放多少战士啊!对于古人来说,长城不得不修建。
也许从后人的角度来看,修建长城的百姓很无辜。但是从长远来看,长城也是为了百姓的安全。边疆不稳定的,中国也不会稳定。不顾国家的安危,自己的小家又怎么会安稳呢?其实修建长城了,也是为了自己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