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明建文时期谁才是最强将领,那无疑是燕王朱棣,他凭借自己的野心和能力,为了胜利不惜装疯卖傻,
最后更是雷霆一击拿下自己的小侄子朱允炆,创造藩王起兵造反并且成功的经典案例。
在建文帝眼中,四叔朱棣是他一统天下的绊脚石,燕王作为一个马踏外族的大将军,
他的能力有目共睹,这也成了朱允炆最害怕的人之一,毕竟其他叔叔死的死,废的废,对他都没有威胁。
老朱在世之时没了朱标和马皇后这两把刀鞘制衡,早已经杀疯了,
怕建文无法制衡朝中老臣,亲孙子朱雄英是大才,蓝玉会全心全意辅助,但他幼年夭折,为此老朱杀出个朗朗乾坤,为后世子孙铺平道路。
一、朱元璋留下的底牌
朱元璋老谋深算,临死前为小孙子攒下四张扭转战局的底牌,用来制衡自家老四,可拿着天胡开局的四张王牌,
硬是被他打了个稀碎,人情世故被他抛之脑后,四年时间江山易主,自己也只能逃亡海外求生。
朱棣起兵造反就是挑战老朱留下的规则,燕王胜利,那就迎难而上建立新一代王权,老朱爱屋及乌,对朱允炆宠爱有加,更是留下的四张王牌,足以应付燕王,朱元璋留下了哪些底牌?
善于隐藏的朱允炆非常不自信,
老朱的底牌能够顺利使用,最重要前提就是他不削藩,跟叔叔们搞好关系,老父亲朱标生病期间,
建文帝在其身前嘘寒问暖,上演父慈子孝的名场面,可历史总是充满遗憾。
大明王朝的天命太子朱标没能抗住病痛,最终给予老朱沉重一击,而他的皇长孙朱雄英非常优秀,但也突然薨毙,直接打了朱元璋一个措手不及。
在朱元璋生前朱允炆模仿父亲表现得和蔼可亲,更为他留下耿炳文这位大将震慑朱棣,其父亲曾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
为建立大明立下赫赫战功,耿炳文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率领不到一万人战胜敌方十万大军。
大明初期沿袭父亲的爵位,跟着很多开国老将,例如徐达、蓝玉等人南征北战,磨砺成一把宝刀,为大明立下无数战功,没了马皇后和朱标制衡,朱元璋杀心非常大,曾多次清洗大明王朝。
耿炳文能够逃过多次清洗并活下来,证明他的忠心,也肩负重大使命,那就是制衡身为诸王之首的燕王朱棣,
耿炳文和朱棣都是能征善战的猛将,可朱允炆不信任自己,也不信任耿炳文。
朱棣和耿炳文都是纵横战场的老将,半斤对八两,可当时的局势对于朱棣来说很不利,不适合打持久战,建文帝信任耿炳文,首战派他出去,结果双方交手没多久,耿炳文就败了,随后他固守城池,只守不攻,跟朱棣耗时间。
耿炳文很聪明,朱棣也耗不起,没打几天,燕王只好老老实实撤兵,可朱棣并不是只会战场上打仗的莽夫,
他派人买通建文帝身边的宦官,散布耿炳文叛变的消息,挑拨关系。
本就信心不足的建文帝真的上当了,直接换下手上仅有的王牌耿炳文,派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李景隆接替,朱棣得知此事连连拍手叫好,他和李景隆一起长大,深知他就是个大草包。
手下王牌耿炳文不用,该用占着优势却屡战屡败的李景隆,建文帝输的不冤啊,胜利之后朱棣也毫不心慈手软,
直接找了借口干掉了这两个跟自己处处作对的建文心腹大将。
二、建文帝学了个皮毛
老朱临终前教导孙子以礼待人,可他害怕藩王们带兵进京,会威胁自己的生命,父亲去世,
各地的藩王儿子们进京吊唁父亲本是天经地义之事,可他却害怕叔叔们反客为主,禁止各位藩王回京奔丧。
这本应该是他借助主场拉拢人心的绝佳时机,却被他一把扯了个稀碎,不仅直接把自己推到了所有藩王的对立面,还把自己的名声给搞臭了。
老朱在位时,告诫孙子即便是要削藩,也要理由充分,先礼后兵才行,可他却没有听到心里去,
刚登上皇位没多久,周王家里自己闹了点矛盾,周王次子野心很大,想要承袭周王的位置。
直接大义灭亲,举报自己的父亲有谋反之心,建文帝得知此事,也没有查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派遣李景隆率领大军前往周王封地,直接下旨将其流放云南地区。
老朱在的时候,周王就曾因为犯事,被老父亲责罚,朱橚前往凤阳之后,心疼当地百姓,
随后开始潜心研究植物、药物,为救治生病的百姓,手上没有权利的朱橚成了建文帝削藩的最佳人选。
这次见到周王这么老实的接受削藩,让建文帝越发膨胀起来,迷恋手中的权力而无法自拔,立马开始着手削藩其他人,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五位藩王惨遭他的毒手。
湘王朱柏更是朱棣一手带大的,最后他不堪其辱,带领全家老小葬身火海,建文帝的举动彻底堵死了其他王爷想帮他的想法,
毕竟他们能感觉到,小侄子下一个目标很有可能是自己。
很快建文帝开始制裁朱棣,他遭到建文帝的针对,却不敢站出来造反的主要原因是,身后还有兄弟宁王看着自己这个脑后反骨二五仔,自己一旦挥师南下,宁王绝对会趁机偷袭自己的燕王府。
可好巧不巧,急不可耐的建文帝直接削藩夺下宁王的兵权,宁王本是老朱最信任的人,
也是留给建文帝的底牌之一,可他执意削藩,直接毁掉了一张底牌,眼见兄弟被削去兵权。
朱棣决定孤注一掷,让妻儿驻守北平,随后带领大军北上争取拿下宁王,而兄弟连再次相见,宁王也选择摆烂了,这样的猪队友怎么也救不活,直接选择投降四哥,跟他一起发动“靖难”。
三、朱元璋的后手
随着朱棣大军兵临城下,朱允炆还是有个好爷爷,提前给他布局挖好了,逃出金陵城的密道,临走前,
总管太监拿给他一个铁箱子,打开后里面有几封信。
其中一封信的内容是,如果四叔朱棣选择造反,他可以拿着这一封信逃出金陵,北上投奔你十七叔,当建文帝看完时已经晚了,因为十七叔已经被自己的逼迫成造反的人了。
朱允炆看完悔不当初,跪在老朱牌位前痛哭流涕,他没有听爷爷的安排,对藩王叔叔们举起屠刀,
最后落了个四面楚歌的下场,他没想到自己的叔叔有一天会是自己的援军,以为他们都觊觎自己身下的皇位。
朱元璋建立明朝,为了给朱标扫清障碍,儿子们长大后就迫不及待地把其他人赶往封地,
他分封藩王的举动,也是为了大明王权稳固,毕竟谁造反夺了天下都是老朱家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其他人敢造反,就会被天下藩王围殴致死。
而老朱委以重任的朱权更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藩王,驻守边疆苦寒之地,很快就适应环境,并能够迅速发展起来,之后更是一手培训出大明精锐“朵颜三卫”,朱棣能够四年打下天下,朵颜三卫功不可没。
结局
建文帝要是有点脑子,不削藩,跟宁王联合在一起,
凭借宁军和蒙古人改编而成的朵颜三卫,两支部队里外夹击足以改变历史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