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日本开始秘密筹备,准备对外扩张,实行侵略计划。在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已经筹建完成野战师和近卫师共计24万兵力,其中17万为侵略对外扩张做准备。
而大清朝重臣李鸿章也闻到了阴谋的味道,于是购买舰艇,集结兵力,建立基地。耗时多年,费尽心思终于组建北洋海军。
只是朝廷内里已经腐烂到极点,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管理散乱,训练松弛,八十万的战力根本不及日本十几万的兵力。
日本步步紧逼,北洋海军与仓促中开战,战争持续了九个月,以众多北洋将士以身殉国,大清主权沦丧,割地赔款结束。
但值得一提的是,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之后,大清朝对阵亡将士的抚恤并不小气。
1894年,中日两军在黄海大东沟开战,日军火力大开,四处围攻,“致远”号舰身被迅猛的炮火击中,瞬间燃起熊熊大火。
前不见援军,后没有出路,弹尽粮绝,死伤惨重,茫茫的大海中,到处都弥漫着战火硝烟。邓世昌虽知朝廷费尽心力地培养和谋划于这一战后消失殆尽,也深知自己乃至“致远”号舰艇上的所有剩余官兵绝无存活的可能。
便对大家说:“我等从军保卫国家,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今日用致远号来撞击日军吉野号,定能够打消日本的嚣张气焰!”
邓世昌决意赴死,便驾驶着早已不堪重负的“致远”号,撞向日本主力舰艇主力“吉野”号。
可惜天不逢时,日军瞄准“致远”号,射中鱼雷发射管。以至于“致远”号行至途中未完成最后的任务便炸裂沉没。
仅存的最后一希望破灭后,邓世昌放弃救生圈,带着爱犬一同沉入滚烫汹涌的海水中。
邓世昌的牺牲,让全国人民于震惊中哀痛,光绪帝为嘉奖其忠勇爱国,追封邓世昌为“太子少保”,谥为“壮节公”。朝廷赏赐白银10万两,并为邓家赐下用黄金打造而成的“教子有方”牌匾。
这等赏赐,对于战败且各地赔款的大清朝来说,已经足够丰厚。只是与邓世昌本人而言,他心心念念的北洋海军,终究是随着他的离世而湮灭了。
1895年清朝藩国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蓄意偷袭丁汝昌和刘步蟾,奉命护送的大清运兵船队。
日军是自西南方向突袭,丁汝昌和刘步蟾所在的“定远”号腹背受敌,很快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三个月后,“镇远”号也因触礁受损严重,使得北洋战舰雪上加霜,陷入困境。
1895年,刘公岛遭受日军四面围攻,并在夜间派遣鱼雷艇偷袭,定远舰遭受重创,刘公岛形势恶化,危在旦夕。丁汝昌拒绝投降,服食鸦片含恨自杀。
在他死后,手下牛昶盗用他的名义,与日方签订了《威海降约》。导致大清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最后邓世昌以通敌叛国之罪抄没家产,不许下葬。直到1910年,经过载洵,萨镇冰等人几番追查,丁汝昌才沉冤得雪。最终全体水师捐三日饷银建造丁公祠。
在黄海一战中,刘步蟾暂时接替丁汝昌指挥“定远”号战舰狠狠重创日本松岛号舰艇。然而“定远”号在威海保卫战中遭受偷袭,失去战力,只能被迫放弃充作水炮台。
后来因刘公岛战事吃紧,形势恶化,丁汝昌和刘步蟾害怕“定远”号被日军利用,便忍痛炸毁了。
刘步蟾曾发下“舰在人在,舰亡人亡”的誓言,在“定远”号被炸毁的当夜,他便自杀追随着心爱的舰艇殉国了。
刘步蟾牺牲后,他的忠君爱国事迹让光绪帝大加赞赏,为此以提督阵亡例从优赐恤嘉奖他,并让刘家世袭骑都尉加一等云骑尉。
虽然大清朝廷赐下荣华富贵,但刘步蟾是应誓追随“定远”号而亡,在他心中大概是对清朝失望到极点了吧。
自清政府对日本宣战以来,林永升便朝夕操练士兵,丁汝昌为朝鲜护送援军,回军途中遭受日军袭击。
丁汝昌迅速转化"人"字雁行列阵,将"定远"、"镇远"两舰艇放置中间,而林永升所在的“经远”号则被安排在右翼中间。
战火大开,日本军舰火速进攻列阵左右二翼,“超勇”号和“扬威”号不幸被击中,沉入弥漫着战火青烟的海水中。速度之快,令人措手不及。
位于左翼的“定远”号被日本四艘军舰一起围攻,一时间,“致远”号四处破损,战火四起,整个舰艇严重倾斜于海水中。后因鱼雷管中弹而发生爆炸。
此后,“济远”号因为损伤颇重不得已退出战火,“广甲”号临阵脱逃,导致林永升所带领的“经远”号失去掩护,彻底暴露在日军的视野中。
日本军舰抓住机会,启用四艘舰艇全力围攻“经远”号,以至于整个舰身遭受数次中弹,损伤严重,被逼出列阵。
舰艇离开列阵,等于失去了所有掩护,日军所有主力都集中在“经远”号,然而即便是在情势危急之中,林永升依然镇定自若,冷静指挥,在孤军奋战中将一切办理的井井有条。
不幸的是,在追击日军受损军舰中,被炮弹击破脑袋而亡。
战争结束后,林永升被清政府下诏照提督例优恤,追赠太子少保。此等荣耀,惠及家人。只是有句诗说:国难当头犹战死,是真民族大英雄。林永升不在乎身后的荣华富贵,她在乎的或许也只是那战火中的“经远”号吧。
牺牲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爱国将领绝不止这些,清朝在对待阵亡的将领也并不小气,甚至可以说是大方。
只是腐败至极,懦弱无能的大清早已没有万国朝拜的能力。中日甲午战争中,反映出的问题很多,北洋海军虽筹备多年,但管理松散,毫无章法,甚至连完整的作战计划都没有。
最终以海陆两军八十万的兵力,对待日本不足十七万的军队,竟然输到割地赔款,丧失国家主权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