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美上将说:若不是这三人,美国不会如此忌惮中国,这三人是谁?
迪丽瓦拉
2025-07-21 22:33:18
0

建国之初,我国百废待兴,经过长达几十年的战争,国内的经济、政治一切都需要从头再来。

加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建国以后,西方国家对我们十分敌视,都不承认我国的地位,还在各个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

面对西方国家的仇视,我国国民始终处于战战兢兢,害怕西方国家会再一次挑起战争,破坏我们好不容易得来的平静。

对此,不少人都感到十分奇怪,直到后来美国上将满是无奈地表示:“如果不是这三人的存在,美国不会如此忌惮中国。”这才揭开这一问题的谜底。

那么,美上将所说的这三人是谁?为什么他们让美国如此忌惮中国?

赫赫而无名的人生

让美国感到忌惮的第一个人是黄旭华。

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毛主席询问说:“能不能对中国的核潜艇事业提供技术支持?”可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还表示核潜艇技术复杂,花钱多,中国想研制核潜艇简直异想天开。

面对赫鲁晓夫的无理,毛主席很愤怒,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们自己干,就算花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毛主席的这句话让无数中华儿女感动不已,也坚定了黄旭华的人生走向,他毅然弃医学造船,立志为中国的核潜艇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以后,黄旭华就一直在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还参与研究了很多造船项目,他的能力有目共睹。

我国核潜艇项目开始以后,黄旭华就被秘密召集到北京加入了这个项目,参加项目的人只有29人,平均年纪还不到30岁,这就是我国核潜艇的开端。

建造过程是非常苦难的,因为国外对我们的技术封锁,这29个工程师根本就没见过核潜艇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只能在国外的报纸,杂志上获取零星的信息,可谁也不知道这些到底是不是真的。

直到后来,有人弄来了两个美国“华盛顿”号导弹核潜艇的儿童玩具模型,经过多次的肢解,众人发现这个结构跟之前从报纸上得来的信息相差无几,他们高兴极了,立刻开始各方面的计算。

那个时候并没有精密的计算机,各方面都需要人工算,为了结果准确无误,工程师们分成两组,拿着算盘和计算尺,同时开始算,只有结果准确无误才算过关,否则所有都要重新开始计算。

为了确保船的重量和重心不出差错,黄旭华在进入船台的地方放了个秤砣,不管拿进或拿出的材料,都需要经过测量。

就这样日复一日的计算,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终于在1970年被建造出来了,并于12月26日下水。

这次一共有170名官兵参与下水,大家的思想都出现了些许的波动,有的还给家里人写了遗书,经过仔细思考,黄旭华表示:“我跟你们一起下去!”

大家都很诧异,纷纷阻止他,但黄旭华坚定地说:“我是总师,不仅仅要为核潜艇负责,更要为船上这么多人的性命负责,况且如果我下去的话,万一有特殊情况,我也可以及时做出反应。”

就这样,黄旭华跟着大家一起下水了,在潜到最深的时候,所有人都不敢大喘气,等上浮到安全距离以后,大家都开始欢呼雀跃,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试潜成功了!

有人激动地拿来纸笔让黄旭华题字,他稍加思索,提笔写下:“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在高兴之余,黄旭华也想到了自己的家人,当时自己接到出差的命令来到北京,结果就直接加入核潜艇的研制事业,所有人都不知道。

这么多年来,由于保密机制,他不能频繁跟外面联系,所以跟家里人的联系也渐渐变淡,母亲多次寄信问他在哪个单位,忘记家里人了吗?

每次看到信他都很痛苦,但他不能跟家里人说出实情,他也被家里的兄弟姐妹误解为“有出息了,不要家人了。”

直到1987年的一篇《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被家里人看到,他们才知道原来黄旭华投身于祖国的伟大事业。

黄旭华的母亲当即把所有人都召集过来,告诉他们:“不要埋怨三哥(黄旭华),要对他谅解。”黄旭华这才解开自己的心结。

曾经有人问过黄旭华说:“忠孝如何两全。”他不假思索地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让美国忌惮的第二个人就是,“一人能顶五个师”的钱学森。

钱学森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理想,所以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更是拿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钱学森的耳朵里以后,他十分激动,迫不及待地提出回国的申请,想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可他的能力众所周知,美国官方表示:“无论在哪里,钱学森一个人都能顶五个师,他坚决不能走。”所以他们以各种理由阻止钱学森回国,甚至还用莫须有的理由拘留他。

这段时间,钱学森受到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被没收所有的科研成果并销毁,这些都是他这么多年来的心血,却被美方毁于一旦。

他还被关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见不到任何人,不仅如此,美国还折磨他的精神,钱学森一旦打盹,就会被弄醒,这些都让他生不如死。

好不容易被放出来以后,钱学森还受到了时时刻刻的监视,不管是什么场合,时不时就会有个人闯进来对他各种盘问,他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可不管美国用什么手段折磨他,钱学森始终都没有放弃回国的理想,还通过各种方法把自己被拘留的信息传回国。

我国得知了他的遭遇以后,在国际上公开发表声明,谴责美国的手段,周总理还表示愿意释放战俘,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被扣押了五年的钱学森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回国以后,钱学森受到了我国所有人的欢迎,各位领导专门宴请他,在宴会上,陈赓将军试探性地问:“依您看,我国能不能建造自己的导弹。”

中国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落后,如果不能提高军事实力,那么我国就要一直受到国外的欺负,研究自己的导弹是我国领导最关心的问题。

钱学森毫不犹豫地点点头说:“一定可以的。”这让所有人心里都有了底,同时这句话也让我国领导人们下定决心,无论发出多少代价,一定要研究自己的原子弹。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钱学森发现当时中国的国防科技领域很薄弱,国内也并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更别说那些专业的设备了。

这个问题有点棘手,但并没有难倒钱学森,靠自己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他决定要先教会其他人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他一边做研究,一边教学,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倾囊相授,为我国培养了很多物理方面的人才。

那个时候,我国正处于极度贫困事情,全国上下很多地方都吃不上饭,毛主席表示要先把好的全部给科学家,他们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但钱学森了解国内的形势,他坚决标志自己不搞特殊,要跟全国人民一起过苦日子。

尽管科研工作遇到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但没有人选择放弃,在无数人的艰苦奋斗下,1964年,我国终于建造出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于10月16日爆炸成功。

这一声,蕴含着无数人的心血,同样的,这一声也响彻世界,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一年后,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些成绩是对钱学森最大的肯定。

有人说过,他最大的贡献是“两弹一星”,但也并不仅仅是是这样,他为中国建立了一整套的科学研究体系,让后人的努力有了方向。

钱学森在各个领域都有涉猎,他对我国的影响一直到今天,“钱学森”已经不仅仅是个名字了,更像是一种精神,激励无数科学家勇往直前。

白手创核能

让美国忌惮的最后一个人就是,“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始人”—钱三强。

钱三强和钱学森一样,怀揣着救国的理想远渡重洋,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法国巴黎,他专注于原子能核物理研究,师从居里夫人,成绩十分优异。

那个时候,钱三强已经在法国小有名气了,他毅然决定放弃一切荣誉回国,面对那些质疑,钱三强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却有祖国!”

他的回国之路并没有多少曲折,1948年,钱三强带着妻女回到了上海,看着熟悉的画面,他忍不住泪流满面,激动地对妻子说:“我们到家了!”

回国之前,钱三强就已经规划好了一切,他打算在北平组建原子核物理研究中心,为我国研制核武器。

可当时我国还没有正式建国,各个大学也没有联合起来的意识,西方国家更是公然插手我国内政,钱三强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他就先待在清华大学教书,给同学们传输报国的思想。

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他的“又红又专”思想,他觉得中国的科技研究者,必须得是又红又专,要有爱国、敬业、奉献的精神,这个思想一直沿用到现在。

北平解放以后,钱三强终于看到了希望,他活跃在各个宴会上,认识各个阶层的人,说服他们建立我国自己的“国家科学院”,只有在那时,我国才算真正地站了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钱三强的努力下,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为了建立初步的发展模式,他还专门去苏联考察,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改良。

前期所有的工作都完成以后,钱三强终于松了一口气,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寻找全国各界的专家,把他们都聚拢在这里,并且发挥他们的长处。

在所有工作进行地有条不紊的时候,钱三强这边却出了状况,他本是一个研究学家,应该每天都在实验室,但现在却要放弃研究的事情,转而筹办中科院的各项事宜。

他觉得自己这像是“不务正业”,而且这对自己的事业并没有任何帮助,所以他时常觉得很痛苦,甚至提出辞职,还推荐了接替自己位置的人。

但他的申请并没有得到批准,很多人在开导他,希望他不要放弃现在的事业,最终,钱三强终于想开了,“如果我能够用我的一生的某个阶段来参加国家的重建工作,我这也是‘为了胜利而牺牲’。”

他不再思索自己是否还能回到科研事业中,而是选择为了新中国付出自己的一切。

索性在一切事务步入正轨以后,钱三强又开始每天待在实验室里,回归了科研。

他在研究事业做出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他参与研究了“两弹一星”的研制,建成了中国第一个重水型院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还带队参与国际交流,解决了很多关键性问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弥补了我国科研事业上的很多空白。

这三位英雄只是那个时代无数人的缩影,为了建设伟大中国,他们远离家人,隐姓埋名,更有甚至付出了生命,这样的人,怎么不值得我们的敬佩?让国外怎么能不忌惮中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苏... 格尔曼·卡皮托诺维奇·马兰金,1894年12月15日—1961年10月27日,苏联军事首长,教授,大...
原创 秦... 大家好,北冥特摄漫评,带你看不一样的秦时明月。 田言身为惊鲵,虽然不如前代惊鲵那么强悍,但是农家女管...
【哈克文化】新石器的开端 哈克文化——新石器的开端 人类社会经过“中石器革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早期,从全球上看,距今约7000...
为什么说“一家潮凤记,半部单丛... 潮凤记是我国著名的单丛茶品牌,于1861年(清同治元年)由潮州茶商苏老全创办,潮凤记的名字出自韩愈的...
原创 岳... 在南宋与金国的百年恩怨中,一个家族的故事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历史的长夜。从岳飞部将孟林,到其子孟宗政...
原创 听... 1969年的一个炎热午后,中南海内一阵骚动。一位满脸怒气的老者闯入大院,直奔毛主席办公室。他就是曾被...
原创 他... 综述 近现代的中国走入了一个非常坎坷而又黑暗的历程,这段时间出现了很多在国家道路上前进探索的先锋们,...
原创 王... 喜欢看历史小说的,对于“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绝对是不会陌生的,这句话包含着四位人...
原创 《... 《三国演义》前期其实大部分的猛将都已经出山了,那么在前期武功最厉害的前五名是谁呢,个人认为应该是以下...
原创 舜... 舜传位给禹后,却死在两千里外的湖南, “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 ,这事儿千百年来,一直让人捉摸不透。...
原创 同...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英雄豪杰涌现,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人。 朱元璋与洪秀全,两位农民起义的领袖...
原创 外... 散人亡国之君故事,后汉系列第三篇。本系列主角刘承祐,后汉末代皇帝。 1.决策很难 封建王朝跟家族企...
张博:清代士人非常时期的日常生... 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史研究复兴以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重点开始转向日常生活史的范畴。常建华先生...
定陵之痛:后无皇陵再遭掘,吴晗...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瞬间,如同暗夜中的星光,既照亮了过往,也映射着未来。1950年代,当北京...
原创 此... 此人是梁山上的内奸,招安后官职高于宋江,皇帝对他信任有加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故事如同璀璨...
原创 汉... 今天冯唐在他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文章,他说越高阶的人越研究人。 他说,越是底层的人,处理人际关系...
原创 美... 美国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有幸刚从美国出差回来,有些肺腑之言呀,必须要给大家说说了。 美国在世界上,可...
原创 亡...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明太祖 朱元璋) 我们知道,有明以...
原创 为... 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是清朝,如果从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开始算,到1912年结束,一共有国祚2...
原创 兄... 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声名赫赫,可有一个人,他的名字永远和仇恨绑在一起,那就是李元吉,作为唐高祖李渊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