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与金国的百年恩怨中,一个家族的故事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历史的长夜。从岳飞部将孟林,到其子孟宗政,再到孙辈孟珙,三代人的抗金壮举,犹如一首荡气回肠的英雄诗篇。孟宗政以惊人的勇猛,让金兵闻风丧胆,喊他"孟爷爷";而孟珙更是挥师北上,攻入金国都城,亲手为这段历史画上了句号。当金国皇帝的尸体被腰斩瓜分之时,南宋百年的屈辱终于得到清算。然而,这个家族的故事远未结束,新的挑战正在地平线上升起...
岳家将世家抗金英雄传
话说南宋年间,有一位名叫孟林的将领,乃是抗金名将岳飞的得力部下。这孟林不仅武艺高强,更是忠心耿耿,深得岳飞赏识。在那个金兵犯境、战火纷飞的年代,孟林跟随岳飞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功劳。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岳飞被奸臣秦桧害死,岳家军也随之解散。孟林虽然逃过一劫,但心中对朝廷失望透顶,只好归隐山林。不过,这位老将军虽然退隐,却没有忘记传承抗金的意志。
孟林有个儿子叫孟宗政,从小就耳濡目染父亲的抗金故事。小孟宗政天资聪颖,力大无穷,十岁就能举起百斤重的石锁。孟林见儿子如此了得,便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日子一天天过去,孟宗政在父亲的教导下,武艺越发精湛。不仅如此,他还学会了兵法韬略,成为一个文武全才的少年将领。到了十八岁那年,孟宗政终于有机会施展拳脚。
那一年,金国派兵南下,意图侵占南宋地盘。朝廷急招天下英雄共御外敌,孟宗政毛遂自荐,主动请缨上阵杀敌。起初,朝廷大臣们还有些疑虑,毕竟孟宗政年纪尚轻,恐怕难堪大任。
但孟宗政并不气馁,他找到当年父亲的老战友,请他们为自己举荐。这些老将领都记得孟林的忠勇,也看好孟宗政的才能,于是纷纷为他说话。最后,朝廷终于同意让孟宗政率领一支小队,在边境游击作战。
孟宗政得到这个机会,自然是如鱼得水。他带着自己的小队,在边境地区四处出击,专门找金兵的后勤补给下手。一来二去,孟宗政的名声越来越大,连金兵都对这个年轻将领闻风丧胆。
有一次,孟宗政率队奇袭金兵大营,趁着夜色偷袭敌人的粮草。金兵将领大怒,带兵追击,孟宗政却早有准备。他带着兄弟们在山路上设下埋伏,等金兵追到半路,突然杀出,把金兵杀得大败而逃。
这一仗打下来,孟宗政缴获了大批军需物资,还俘虏了不少金兵。朝廷听说这个消息,龙颜大悦,立即下旨嘉奖孟宗政,并升他为参将,统领更多兵马。
孟宗政得到朝廷的信任,更加努力作战。他每次出征,都会仔细研究敌情,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在他的带领下,南宋军队屡建奇功,多次挫败金兵的进攻。
渐渐地,孟宗政的名声传遍了两国军中。南宋将士以他为榜样,争相效仿;金国将领则对他又恨又怕,甚至在军中放出话来,说这孟宗政是打不死的。
就这样,孟宗政一步步成长为南宋抗金的中坚力量。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忠勇,更凭借自己的才智和胆略,在乱世中闯出了一片天地。随着时间推移,孟宗政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更多惊心动魄的战斗还在等着他。
孟家军威震金兵丧胆
话说到了嘉定十年,也就是公元1217年,金国皇帝完颜珣心生歹念,想要趁着蒙古人打得他们抱头鼠窜之际,反过来抢占南宋的地盘。这完颜珣啊,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想在南边另立新朝,继续他那吃人不吐骨头的统治。
为了实现这个野心,完颜珣派出了他的心腹大将完颜董,率领一支精锐之师,向南宋的襄郢地区发起了进攻。这完颜董也不是等闲之辈,带着人马如同一把尖刀,直插南宋腹地。
但是,完颜董没想到的是,在襄郢一带,他遇上了一个硬茬子——孟宗政。这孟宗政早就在那里设下了天罗地网,就等着金兵自投罗网呢。孟宗政采取了一种叫做"游击战"的打法,带着自己的兵马,在山间林中来去如风。
金兵每次大张旗鼓地进攻,孟宗政就带着人马神出鬼没地在他们周围打转,专挑软肋下手。金兵的粮草辎重,成了孟宗政的主要目标。你别看这些粮草辎重不起眼,可它们可是一支军队的命脉啊。
孟宗政带着人马,三天两头就给金兵来个措手不及。今天烧了你的粮仓,明天抢了你的辎重,后天又端了你的大营。金兵被搞得晕头转向,叫苦不迭。
完颜董气得直跳脚,可是又拿孟宗政没办法。他派出去的搜索队,要么是找不到人影,要么是被孟宗政设下的埋伏一网打尽。就这样,完颜董的大军被孟宗政牵着鼻子走,寸步难行。
眼看着襄郢之战陷入僵局,完颜董一咬牙,决定孤注一掷。他集中全部兵力,对襄阳发动了猛攻。这一下可把南宋朝廷吓得不轻,赶紧调兵遣将,加强防守。
孟宗政得知这个消息,立马带着自己的人马赶到襄阳城下。他和其他几位将领,比如扈再兴、陈祥等人,一起商议对策。最后,他们决定采取内外夹击的战术。
孟宗政主动请缨,带领一支精锐部队,悄悄绕到金兵大营后方。等到金兵全力攻城的时候,孟宗政突然杀出,直捣黄龙。金兵措手不及,后方大乱。
与此同时,扈再兴和陈祥率领城内的守军,抓住时机发动反击。金兵腹背受敌,顿时溃不成军。完颜董眼看大势已去,只得率领残兵败将,狼狈逃窜。
这一仗,孟宗政可谓是立下了大功。不仅解了襄阳之围,还给了金兵一个大大的教训。南宋朝廷龙颜大悦,加官进爵,封赏孟宗政。
可是,完颜珣这个老东西,就是不死心。第二年,他又派了一员大将完颜赛不,率领数万大军,再次来犯。这回,他们把主意打到了枣阳城上。
孟宗政早就料到金兵会卷土重来,所以一直未曾松懈。当他得知金兵来犯的消息时,立即带兵赶往枣阳。这一次,他又和老搭档扈再兴、刘世兴汇合,准备给金兵一个大大的惊喜。
完颜赛不刚到枣阳城下,就发现情况不对劲。城内守军士气高昂,城外还有一支生力军虎视眈眈。他试探性地发动了几次进攻,都被挡了回去。
就这样,双方你来我往,在枣阳城下僵持了整整三个月。完颜赛不的大军像是撞到了一堵铁壁,怎么也攻不下来。反倒是他的军队,在这三个月里损失惨重。
最后,完颜赛不不得不承认失败,灰溜溜地退兵了。这一仗,孟宗政他们可以说是大获全胜。不仅保住了枣阳,还极大地挫伤了金兵的锐气。
打退了金兵的进攻,孟宗政没有就此罢休。他率领部下乘胜追击,一路杀进了金国的地界。金兵被杀得丢盔弃甲,望风而逃。
有意思的是,在这次追击战中,发生了一件趣事。据说,有些被俘的金兵,为了求得活命,竟然对孟宗政喊起了"孟爷爷"。这称呼一开始是出于恐惧,后来却成了孟宗政威名的象征。
从此以后,"孟爷爷"这个绰号在金兵中间流传开来。只要听说孟宗政来了,金兵就吓得魂不附体。这个绰号,既道出了金兵对孟宗政的畏惧,也体现了孟宗政在敌人心目中的地位。
孟珙挥师北灭金腰斩帝
话说孟宗政这位威震金兵的大将,虽然打得金兵叫苦连天,但终究没能亲眼看到金国灭亡的那一天。不过,他的儿子孟珙可没让老爹失望,接过了父亲的衣钵,继续在抗金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这孟珙啊,从小就在军营里长大,耳濡目染的全是行军打仗的事。他不仅继承了祖父和父亲的勇武,还学了一身的兵法韬略。等到长大成人,孟珙就成了南宋军中的一员虎将。
时光飞逝,转眼间到了宝庆元年,也就是公元1225年。这一年,蒙古大军对金国发动了猛烈进攻。金国的皇帝完颜守绪被打得抱头鼠窜,逃到了蔡州。这下可给了南宋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南宋朝廷一看形势大好,立马决定趁热打铁。他们派出了一支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北进发。这支大军的统帅是曹成班,而我们的主角孟珙,就是其中的一员大将。
孟珙率领自己的部队,跟随大军一路北上。一路上,他们攻城略地,势如破竹。金国的军队被打得节节败退,根本无力阻挡南宋大军的脚步。
等到了蔡州城下,南宋大军和蒙古军队不期而遇。双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点摸不着头脑。最后,南宋和蒙古人达成了一个协议:一起攻打金国,谁先攻下蔡州,这座城就归谁。
这下可好,两支大军像是参加百米赛跑一样,争先恐后地向蔡州发起进攻。孟珙带领自己的部队,冲在最前面。他爬城墙如履平地,攻城池如入无人之境。
经过一番激战,南宋军队终于率先攻破了蔡州城。孟珙带着人马,直奔金国皇帝完颜守绪的行宫。当他们冲进行宫的时候,只见完颜守绪正准备自尽。
孟珙二话不说,上前一把夺下了完颜守绪手中的宝剑。他对完颜守绪说:"你们金国欺负我们南宋这么多年,今天也该还债了!"说完,就命人将完颜守绪绑了起来。
这一刻,可以说是南宋建国以来最扬眉吐气的时刻。多少年来积攒的怨恨,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宣泄。孟珙带着完颜守绪,来到了南宋大军的中军大帐。
大帐里,南宋的将领们个个兴奋不已。有人提议要把完颜守绪五马分尸,有人说要把他浸猪笼。最后,他们决定按照古代的惯例,将完颜守绪腰斩。
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金国最后一位皇帝完颜守绪被腰斩了。他的尸体被分成两半,一半送给了蒙古人,一半由南宋军队带回去。这一刻,标志着金国的彻底覆灭。
孟珙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祖父和父亲。他们为了这一天,付出了多少心血和牺牲啊。如今,终于亲手为金国画上了句号,也算是完成了祖辈未竟的事业。
蔡州之战结束后,南宋军队开始打扫战场,清点战利品。孟珙带着自己的部下,在城中搜索。他们找到了金国的宝库,里面堆满了金银珠宝。
按照惯例,这些战利品要上交朝廷。但是孟珙觉得,这些财宝应该分给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将士们。于是,他偷偷地把一部分财宝分给了自己的部下。
这个举动虽然违反军规,但却赢得了将士们的心。从此以后,孟珙的部队更加团结,战斗力也更强了。他们跟随孟珙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功劳。
灭金之后,孟珙的名声越来越大。他不仅是一位勇猛的将领,还是一位善于用兵的统帅。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孟珙继续为南宋效力,成为了抵御蒙古入侵的中坚力量。
虽然最终南宋还是难逃灭亡的命运,但是孟珙和他的家族,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岳飞部将孟林,到"孟爷爷"孟宗政,再到灭金功臣孟珙,这个家族的故事,成为了南宋抗金抗蒙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抗蒙殊死战壮烈终殉国
话说孟珙灭金之后,南宋朝廷龙颜大悦,加官进爵,封他为平章军国重事。这个官职可不得了,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加上参谋总长。孟珙成了朝廷重臣,但他可没有被荣华富贵迷了眼。
蒙古人灭了金国后,胃口更大了,把主意打到了南宋头上。孟珙看得明白,知道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他开始积极备战,训练精兵,修筑城防,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
不久,蒙古大军果然南下了。他们像是一群饿狼,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孟珙临危受命,被派到前线指挥作战。他带着自己的部队,在长江沿岸设下了重重防线。
蒙古大军来势汹汹,一路势如破竹。可是到了长江边上,却像是撞到了一堵铁壁。孟珙指挥的水师,在长江上来回穿梭,打得蒙古军队抱头鼠窜。蒙古人不会水战,在江面上吃尽了苦头。
孟珙还发明了一种"火龙船",船上装满了火药和易燃物。等蒙古人的船只靠近时,这些火龙船就冲进敌阵,然后引爆。蒙古人的船只被炸得粉碎,士兵们落水后还得防备江里的鳄鱼。
就这样,孟珙带领南宋军队,在长江沿岸和蒙古人周旋了好几年。蒙古大军虽然兵强马壮,但就是过不了长江这道天险。这段时间,南方百姓虽然日子不好过,但至少保住了性命。
可惜好景不长,蒙古人学聪明了。他们开始从西边绕道,打算从陆路进攻南宋。孟珙得知消息后,立即调兵遣将,准备迎战。他把主力部队集中在了襄阳和樊城。
襄樊之战,可以说是南宋和蒙古之间最惨烈的一战。蒙古大军如同潮水一般涌来,而孟珙就像是一块顽石,死死地挡在那里。双方你来我往,打得是天昏地暗。
孟珙带领将士们死守城池,蒙古人的进攻一次次被击退。可是,城里的粮食越来越少,将士们饿得面黄肌瘦。孟珙知道,如果得不到援军,襄樊迟早会陷落。
他派人突破重围,向朝廷求援。可是朝廷里的大臣们争吵不休,迟迟不肯派兵。孟珙在城里望眼欲穿,等来的却是一封封空洞的诏书。
眼看着守城的将士一个个倒下,孟珙的心在滴血。他把自己的口粮分给了士兵,自己只喝些稀粥充饥。就这样,他带领众将士苦苦支撑了整整五年。
最后,援军还是没有来。蒙古人发动了总攻,城池终于被攻破了。孟珙看着蒙古骑兵涌入城中,知道大势已去。他没有投降,而是带着剩下的将士,和蒙古人展开了巷战。
在这最后的时刻,孟珙想起了自己的祖父、父亲,想起了他们为抗金抗蒙所付出的一切。他决定,要像他们一样,战斗到最后一刻。孟珙提着刀,冲向了蒙古人的阵营。
就这样,孟珙在乱军之中战死了。他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保卫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虽然最终没能挽救南宋的命运,但他的英勇事迹,永远镌刻在了中国的历史上。
孟珙死后,他的部下们收殓了他的遗体。据说,当他们脱下孟珙的盔甲时,发现他的身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疤。这些伤疤,见证了孟珙一生的战斗。
南宋灭亡后,孟氏家族的传奇也随之落幕。但是他们的故事,却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编成了歌谣,世代传唱。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孟氏三代人的故事,成了人们心中的一盏明灯。
几百年过去了,襄阳城里还留着一座孟珙庙。每年清明时节,总有人来这里上香祭拜。他们不一定记得孟珙的具体事迹,但都知道这里长眠着一位抗击外敌的英雄。
回首孟氏三代人的故事,从岳飞部将孟林,到"孟爷爷"孟宗政,再到殉国英雄孟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家族对国家的忠诚,对理想的坚持。他们的故事,是南宋历史上的一颗明珠,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下一篇:【哈克文化】新石器的开端